王褒一生留下辞赋16篇,明代蜀籍文豪杨慎不仅在他编辑的《全蜀艺文志》里选有王褒的作品,还专门作了《王子渊祠》,诗曰:“伟晔灵芝发秀翘,子渊擒藻谈天朝。汉皇不赏贤臣颂,只教宫人咏洞萧。”该诗不乏对王褒才华的赞誉,以及惋惜之情,更是对汉宣帝的疏于政事予以了讽刺。
日期:2020-07-08 09:53:12
在王褒逝世前不久,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渊云”的另一位辞赋大家扬雄诞生于今成都郫都区。
据说扬雄的先人曾是周朝时期有姬伯侨的后代,属于周族的一个分支,居住在晋国汾河边上的扬邑,因此也称为扬氏。周朝衰亡后,扬氏后人称侯,号称扬侯。晋国六卿争权过程中,韩、魏、赵兴起,扬侯失利,便逃到楚国巫山安家。楚汉争霸时期,扬氏为求生存继续逆江上行,住到巴州(今重庆)。扬雄五世祖扬季,曾官至庐江太守。汉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年~前111年,汉武帝的第五个年号),为躲避仇人又逆江上行,住到后来的成都附近的郫都一带。
扬雄年少时非常好学,博览群书,特别爱好辞赋,尤其崇拜既是老乡,又是前辈的辞坛“巨星”司马相如,以至于后期的大多数文章都有模仿司马相如的痕迹。十分巧合的是,扬雄与自己的偶像司马相如都有口吃。不善言辞,并不会妨碍他们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学问的人,反而给了他们好思、博学、多才的天赋。对他们来说,与其结结巴巴口头叙述,不如把万千丘壑透过华丽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来得畅快淋漓。或许,司马相如在这方面也给了他不少的精神力量。
日期:2020-07-08 09:53:37
自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之后,通经成为读书人追求仕途的主要手段。文翁、司马相如、王褒似乎皆是如此。学通一经,扬名立万,便可成为博士或官学子弟,以此进入仕途。文翁当蜀郡守之后,通过兴办官学,培养国家栋梁,更是体现了这种风气。
扬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并没有像大家一样进入官学,成为一介懦懦书生,其成才之路反而走的是与很多人大相庭径的一条道路,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他的启蒙老师严君平的影响。
西汉末年,今成都君平街出现了一位给人看卦卜算的长袍先生。在大家眼里,先生不但长相奇特,还行为怪异,按世人的话就是有点道骨仙风,但却不怎么爱钱。先生技术高,算得准,服务态度好,每天来找他算命的人络绎不绝,上至高官巨贾,下至黎民百姓。但这位先生行为却有点古怪,古怪的让人难以理解。先生颇是傲娇,不管人多人少,人家给的钱是多是少,小店一旦挣满了一百文钱,便帘子一拉,关门收摊。有人不解的问道:“先生,您的生意这么好,天也这么早,为何不多算几卦呢?”老先生总是回应:“要那么多钱干嘛,这一百文钱已经够我今天的生活开支了!”
日期:2020-07-08 09:54:10
这位有点古怪的算命先生,正是扬雄的启蒙老师——大隐于市的道家学者严君平。他关门之后干什么去了呢?当然不是睡觉或打坐,而是关门做学问!老子的《道经》和《德经》晦涩难懂,严君平却精修研读,并对这两本著作加以注解,阐述道理,惠及后世。
后来,先生离开成都街市,隐居于郫县平乐山,开办了“横山读书台”,平日一边教课,一边整理著作。严先生致力于宣扬“孝悌”与“道德”,对他来说,给人算命也算是一种重要的教化世人的手段。先生来往天地,行动自由,不靠官府,不走仕途,靠自身技术和智慧,不但养活了自己,还教化了世人,这就是西汉大名鼎鼎的“游侠怪仙”严君平。
严君平通过办私学,常年给弟子讲授老子的学说。当然,这个私学,对应的正是当时如日中天的“文翁式”官学。当时很多人为让家人进入仕途,便争相进入官学,甚至有人为了成为学馆弟子,不惜向官员赠送金银财宝以求机会。官学以推崇孔儒为主,严君平的教学更多是基于老子学说和蜀地文化传统。与同属私学的孔子相比,他的教学也更加“务实”,目的不为做官,主要提倡学习与劳动生产实践相结合。
日期:2020-07-08 09:54:26
扬雄家境贫寒,拿不出多少钱财与好礼进入官学,便来到横山找到了严先生拜师。行过跪拜之礼后,按照当时的传统礼仪给老师递上了十条腊肉,严君平却连忙摆手,“罢了罢了!不讲这些礼数!”
《论语述而》中曾子曰:“自行束脩(xiū)以上,吾未尝无教诲焉。”意思是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严君平认为自己主要教授老子的道学,这拜师礼是孔子提出的,并不适用我老严。扬雄则坚持道:“惠帝王与惠子民并不矛盾!如果两者能够兼具,不正是圣人的中庸之道吗?”
一番谈论之后,严君平对扬雄颇为满意,同意收下这位弟子,扬雄便住进了横山,这一待就是八年。
严君平平常授课,最擅长理论联系实际,套路通常是先列举一段老子的言论,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老子曾说:“上善若水”,水的品性就是泽于万物但又不争名利。传说严君平讲这段的时候,带着扬雄到横山山涧,望着山下波涛汹涌的郫江之水,扬雄顿时醍醐灌顶。
日期:2020-07-08 10:06:26
八年后,扬雄学成出山,终创出一番成就。由于有口吃,扬雄一生显得安静而独立,静默且爱沉思,按今天的话,就是比较内向;受恩师影响,一生淡泊名利、不溺钱财、不忧贫贱、不攀权贵、不苛求名利;家产不超过十金,穷得没有一石余粮,却很安然;胸怀博大,不是圣哲的书不喜欢;不合己意,即使能让自己富贵也不愿同流。扬雄算是当时世俗和官场中少有的一股清流。
王莽篡汉后的公元10年,91岁的严君平去逝,葬于郫县平乐山,这年龄放在今天也算是高寿。他在平乐山生活了四十多年,在山上曾写出“王莽服诛,光武中兴”的预言,提前20多年预测了“王莽篡权”和“光武中兴”两个重要历史事件。
严君平去世后,扬雄常怀念恩师,后来每次与人酒醉言欢之际,都会深切怀念在“横山读书台”严君平先生门下的那段单纯又快乐的求学时光。恩师的教诲影响着他一生的信念与心性。
日期:2020-07-08 10:07:28
当然,离开恩师,扬雄并未立即进入仕途。初期,他到处游历美丽的蜀川山水。他生活的地方是富饶的天府之国,人民生活富足,生活形式丰富多样;这里美景如画,有滋养蜀地文化的岷江,有李冰治水的都江堰玉垒山,有千年积雪的西岭雪山,有俊秀幽静的峨眉青城;这里文人辈出,学风盛行,可以到处以文会友,把酒言欢。
游历完蜀川回到成都后,他便开始作《蜀都赋》,把对对这片土地的无限热爱一览无余地表达于字里行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