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匠宗师》
第5节

作者: 野少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是文志的声音!陈文昌如同抓到救命稻草,死死地抓住了陈文志的手,继而伸出双手,猛地从正面抱住了陈文志的腰,陈文志带着大哥往岸边游去。
  然而,陈文昌太重了!他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死死地负在陈文志的身上,要带着他往水底沉。

  陈文志咬紧牙关,拼命地往岸上游去,身上仿佛系着一个千钧的重担,他知道,如果他不游上岸,他们两兄弟今天非死在这江里不可!如果他们死了,母亲刚刚送走父亲,无论如何,是接受不了这样惨痛的打击的,母亲肯定也会伤心过度死掉,然后是奶奶,再接着妹妹因为无人照顾死掉,陈家就彻底地死光了!
  这个时候,一个浪头打来,将两兄弟直接打入水底,陈文志拼命拖着文昌浮出水面,发现自己此时此刻,已经失去了在激流中控制自己的力量。他知道必须做出决断的时候!再不行动,很快,第二个浪头打来,他再也没有力气浮上来了。因此,千钧一发之际,他抓住机会,闪电般地在水中转过身,对着陈文昌就是用力一拳,将他打晕过去。不再死命拖住他的文昌松开手,变得轻盈,陈文志咬咬牙,将昏迷中的大哥拨转过身,从背后拉住他的辫子,伸手将他带上岸来。

  这个大哥,虽然比自己大了两岁,内心却脆弱如同芦苇,如果进城的机会不给他,大哥可能活不下去。
  陈文志一边沉思着一边麻利地上岸,上岸之后,他利用自己从村里年轻人那学来的救人法子,按压大哥的胸口,几分钟后,陈文昌吐出几口水,悠悠醒转过来。

  陈文志终于松了一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笑了。
  陈文昌却“哇”地大哭出声,对他骂道:“你救我干什么,你不要管我,和娘进城享福去吧!”一边说着一边站起来又要往河里跳!
  陈文志闪电般的伸出手,拉住大哥,对他劝道:“大哥,你随我回家,我有话对舅舅讲。”是做决定的时候了!陈文昌呆了呆,聪明的他立马明白了二弟的想法,他的心中重新升起希望,陈文志咬咬牙,拉着大哥匆匆回家。
  夏天的太阳炙烤着地面,知了在竭斯底里的叫着,两兄弟身上水淋淋的,在几乎生烟的村路上快速地走着。
  如同碎金的小野花在烈日中奄奄一息,村道仿佛秋天干涸的河流。
  这个充满苦难的盛夏,两兄弟此生都不会忘记。

  家里面,李翠仙在那里急急劝道:“大哥,你带走文昌吧,他喜欢念书,文志那孩子不是读书的料。”
  舅舅鄙夷地一笑,坚定地反驳道:“不,你别劝了,多说无益,我只要文志,文志和我长得一模一样,文昌长得像陈儒,我看到他那样,就想起那死人,心里就冒火!”
  进来的文昌听到这里,身体一抖,神情一暗,转身又想出去,原以为他是最有希望被舅舅带走的那个,事实上他却是被最早放弃的那一个。陈文志双手如同铁钳,再次紧紧拉住了他。
  房间暗得如同黑夜。

  这幽暗的房间,如同他陈文昌的未来,毫无光明与希望可言。
  李翠仙急了,慌慌地哭道:“文昌会受不了的,他和他爹一个脾气!”
  听到这里,陈文志心中一痛,母亲也是最爱大哥的吧。
  舅舅紫涨了面皮,恼怒地低吼道:“叫你别说了,你是聋子吗?”
  李翠仙看到盛怒中的大哥,退后一步,像哑巴似的沉默了,她是传统的女人,从小生活在父权夫权为上的家庭中,她再也不敢违抗大哥。

  这个时候,陈文志走到舅舅面前,直接“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陈文昌也紧随其后跪了下来,但舅舅仿佛没有看到他。两个孩子一身水淋淋的,屋内的两个大人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商谈,所以压根没有发现——在此之前,两兄弟差点连命却没了。
  舅舅以为文志要认爹,立马十分高兴,向前一步,慈爱地凝视着他,激动地说道:“好,好孩子,真,真有礼貌!”语气温柔极了。
  他又激动地拿出了那只自来水笔。
  对于文志来说,自来水笔他不认识,这天下的任何宝贝都没有他手上的小刀和木头有意思,对于文昌来说,那自来水笔如同珠宝,在他的眼中闪闪发光。
  陈文志却抬起头来,对舅舅说道:“舅舅,谢谢你抬爱,但是我不和你回去!”神情十分坚决。
  什么?!
  舅舅意外得如同平地里摔了一跤,他睁大眼睛,好一会,才缓和地笑一笑,对文志温和地劝道:“那是你不懂事。”他看了看自来水笔,握在手心,往前递了递,想着只要孩子叫他爹,他就送给他做见面礼。
  他笑眯眯地劝诱道:“孩子,这是自来水笔,我一个朋友留洋回来送我的,德国产的,可以自己来墨水,你要是和我回去,我把它送给你。”
  文昌艳羡地看着那只自来水笔。
  陈文志却无动于衷,坚定地说道:“不,舅舅,我早就想好了,我这辈子不是读书的料,我喜欢做木匠,也只会做木匠,我这一辈子就只干这一行!”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哥活下去,一只笔哪有大哥的生命重要,自己的前途也没有大哥的命重要!此外,去舅舅家,认舅作父,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留在陈家村,守着这个家,虽然穷了点,苦了点,但是关起门,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不用看人眼色,自由自在,潇洒快活,第三,让一个人做他喜欢做的事,这才是明智的。

  因此,这样的安排是最好的,他和大哥都会各得其所。
  “糊涂!”舅舅脸上仍然有笑容,对他循循善诱地劝道,“这古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木匠是下九流,没出息的!”
  陈文志倔强地抬起头,眼神里充满自信,对舅舅不卑不亢地说道:“不,我有做木雕的天赋,我相信,任何一个行业,只要做到极致,一样也能出人头地!”
  “你——”舅舅看到他劝不醒的样子,内心一阵恼怒,他退后一步,直起腰来,开始失望。
  这孩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吗?太不伶俐了,有人扶,要上赶着往上爬才是!俗话说,“三岁看老”,八岁还是这个样子,这孩子将来多半——

  但是,他真的和自己长得好像啊,如同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
  沉默了许久,舅舅继续对文志苦口婆心地说道:“文志,知道你们陈家为什么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吗?”
  陈文志点点头。这些陈芝麻烂俗子的事,父亲生前已经说了无数遍,他听得都耳朵起茧了。
  舅舅为了劝醒他,继续说道:“我查过陈氏的家谱,你们家祖上曾在京城当大官,也是书香门第,名门望族。但是乾隆年间,有个本家是职业代考师,科举为人代考被抓现场,龙颜大怒,下旨江浙一带往后三年不许再参加科考,陈家历代子孙永世不得科举!”
  这个原因,父亲曾在两兄弟面前说起无数遍,陈文志都听得倒背如流了。乾隆帝自己没啥文化,抓科举舞弊倒是一把好手。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341,《礼部:整肃场规》记载:乾隆八年(1743), 乾隆专下谕旨一道:“科场夹带之弊例禁甚严,今乡试在迩,闻得外间不肖士子故智复萌,预先赁倩善写细字之人抄录文艺,为入场夹带之具。若不严行禁止,则侥幸获售者必多,而真才转至黜落,于抡才大典甚有关系。著步军统领、五城御史出示晓谕,并密行查拿。至入场之时,监试御史等必须严加搜检,不可虚应故事。倘有宽纵疏漏之弊,必将该管官员从重议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