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匠宗师》
第6节

作者: 野少年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因此,只是一个同姓陈的本家科举为人代考,与他们陈家属于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两家在京城估计连面都没见过,就受此无妄之灾!
  不但他们老陈家,整个陈家村姓陈的后人,甚至包括江浙一代,很多地方的科考之路都被堵了,绍兴人转行做师爷,金华东阳转行从事工匠这一行,整个陈家村全是木匠、瓦匠、泥水匠等。
  如今想来,陈家历代子孙真是比窦娥还冤!而他们陈家村,当年的祖辈,因为这件历史大事,从北京迁回了浙江老家,后人渐渐变成了下九流的手艺人。因为科举是唯一改变命运的路,这条路断了,人又要活下去,只能从事别的行业。
  命运的齿轮疯狂转动,个人如同漩涡中一片小小的树叶,除了随波逐流,无能为力。从此后,陈家村分为两种人,大部分是认命了,抛下书卷,拿起刻刀,成了木作,工匠等手工艺人。小部分,如同文昌文志的父亲,不认命,只爱读书,生前满口之乎者也,做木雕出活时,也手不释卷,人送外号“陈秀才”,做梦都想哪一天朝廷还记得他们老陈家,能够收回成命,老陈家又能科考了!一旦能科考,陈秀才就想去中个进士啥的。

  然而,这一天到死也没有等来。清政府从乾隆到光绪再到宣统帝溥仪,陈家村仍然没有等来洗冤翻身的机会。上面仿佛已经忘记了在江南一代,还有无数陈家人在期盼着朝廷收回成命的龙恩。
  听父亲说,他们老陈家,到了陈文志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传人了。前面四代,他们的爷爷,祖爷爷,太爷爷,太祖爷爷,全部都是骨子里的书生,现实中的木匠。他们不信命也不认命,仍然一心只读圣贤书,盼望着有一天老陈家能恢复科考,他们得中状元榜眼探花,以此光耀门楣,回到京城去!哦不,哪怕中一个进士,举人,秀才,也能摆脱下九流的手艺人生活。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老陈家读书起家,官至人臣,所以后辈也只相信,读书才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说陈家村的人都很顽固,那么老陈家则是顽固中的战斗机。

  因此,一个悲剧又一个悲剧出现了。听父亲说,爷爷为古建雕花时摔死了,祖爷爷学艺时被师父骂死了,太爷爷做木雕时和人起了争执,被人打死,太祖爷爷活到中年,因为不能读书,一天抛下刻刀投河而死。
  从这些先辈的故事中,陈文志便深刻明白了,一个人要认命却又不信命,父亲也好,大哥也好,他们就像他们的爷爷们一样,继续抱着那个科考的梦想,这条路,就像文志小时候听评书先生说的故事“夸父逐日”一样,伟大,却不切实际。
  而他,打算走另一条完全相反的路,那就是选择做木匠,他相信做木匠也和读书一样,只要做得好,一样能出人头地,让一家人过上富足安逸的生活!
  这就是他的认命却不信命的选择。

  因此,陈文志再从舅舅嘴里听一遍,无动于衷,想着不读书就不读书,总有别的出路。先祖们的经历证明了读书这条路走不通,他就要另外选一条路。这天下,凡事都是人干出来的!村里的大师傅能通过做木雕给家里人盖起三间带庭院的大房子,他也一定能!
  李翠仙面色痛苦地看着两个孩子,她的兄长继续慢慢说道:“唉,手工艺人地位低下,不被官府文人重视,从前的世家朋友与你家断绝往来,并严令禁止后辈与你家通婚。你爹呢,做木匠赚不到钱,生了病没钱医治,活活病死!文志,这五代人做木雕的悲剧人生,难道还不能劝醒你吗?”
  这些话语,听在陈文志耳朵里,如同湖水般平静,听在陈文昌耳朵里,却是如雷贯耳惊心动魄,没错,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舅舅说得口干舌燥,四处找水喝,没找到,不由直接黑了脸,内心更加窝火。他踢翻了眼前一只木凳,那凳子本来年代久远,破烂不堪,如今被人用力一踢,干脆发出“啪”的一声,彻底四分五裂,让其他人都为之颤抖。
  陈文志看了看母亲,对舅舅坚定说道:“爷爷们为什么不愿做木雕,我不懂,我只知道,如果我走了,家里只剩下奶奶大哥小妹,这个家就要散了!大哥只会读书,小妹太小,奶奶身体不好,现在爹过世,白发人送黑发人,估计奶奶也活不了多久,我会做木匠活,还能在村里村外赚几个钱,所以我不能走,我得养活我奶!”
  李翠仙听到这里,双肩颤抖,如同狂风中的树叶,她又开始哭了,这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
  舅舅也一呆,深深地看了一眼陈文志,如此有担当,就像一个成年男人,他感叹着说道:“才8岁啊!”内心越发地喜欢这个小外甥。
  陈文志说到这里,看了看面现不悦的舅舅,将大哥往舅舅面前推了推,对他说道:“舅,我决心己下,我不后悔,你带走母亲大哥和小妹吧,我来守着这个家!”
  “你!真是烂牛屎糊不上墙!小屁孩懂什么,我是为你好,我带你走,可以改变你一生的命运,你却要把这个大好的机会让给别人。”舅舅气得黑了脸。
  陈文志坚定地说道:“谢谢舅舅,但我决定了,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蠢蛋!人生选择比努力重要,路走错了,再用功也是白搭!”舅舅暴跳如雷。
  李翠仙也因为文志的懂事善良改变了心意,她心想,大哥选了文志,可能是一早看出来这个孩子心地好吧,她走到文志身边,伸出手,抚着他的脸,对他劝道:“孩子,跟舅舅走吧,跟舅舅是享福,留在这,只能吃苦,我过了大半生,无所谓,你还小,总得为将来打算——”因为文志的担当和善良,李翠仙情不自禁地转变心意,那就是兄长既然选择了小儿子,那就让小儿子进城读书。
  得到母亲的关爱,文志心里掠过一阵暖流,不过也更加坚定了他的初心。
  这时候,陈文昌膝行着挪到舅舅面前,红着眼圈央求说道:“舅,你带我走吧,我很喜欢念书,前几天你看到的母亲的信就是我写的,我不会让你失望的,你说我长得像我爹,我的长相会变的,我现在还小,你相信我——”
  看到文昌可怜巴巴的小脸,以及大眼内闪亮如同星星般的渴望,舅舅突然改变了心意,他自己也是一个虔诚的读书人,所以他人对于读书的向往最容易打动他。文昌听话,那封家书他也看过,还想着是谁写的呢,妹妹不识字,陈孺己死,这些天,他一直希望是文志写的,结果是文昌写的。这封字迹娟秀的家书以及文昌的诚恳的确打动了他,他心想,都说儿子长得像娘,再长几年,文昌可能也会像他妹,继而像他。文志说不定长着长着像他那个死妹夫呢,靠长相来挑儿子是非常不妥的!他之前真是一时糊涂。

  因此,他心意改变,脸上的表情也立马起了变化,微微一笑,拉起文昌,慈爱亲切地说道:“好,我带你走,快叫爹。”

  “爹!”文昌一边站起,一边满面笑容地响亮叫了一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