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无鸟入眠》
第13节

作者: 资深男青年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董手下那帮人,素质的确较低,典型的癞蛤蟆型,捅一下动一下,但要求还不低,就搜罗猫狗这点事,还专门成立了打狗队,配了统一的服装,……”
  这时候正好服务员把桌上的酒杯都倒满了,那位陈老板连忙端起酒杯,说:“来来来,喝洒喝酒,工作暂时放一下好啦!”

  日期:2011-12-23 00:29:21
  恰巧这时,李扼的电话响了。他一看是中心打来的,立刻起身,站到一旁去接电话。中心值班的人告诉他,在西山沟医院出现了一个情况异样的病人,病情几起几伏,有些奇特,医院方拿捏不准,所以报告了疾病预防中心。
  李扼问了一下患者的症状,与眼下正在流行的怪病完全吻合,于是他决定马上赶过去。他回到房间,说出现了一点情况,向赵鸿图和肖云台告辞。他们客套了几句,放走了他。事实上,现在连肖云台都希望他快点离开。
  李扼一边下楼,一边在想,为什么会漏掉这样一个病人。他很快明白了。原来这个西山沟医院靠近著名的风景区桃源洞,原本是一家干休所的内部保健医院,通常只负责所内老干部的理疗、休养,前不久才对外,接收附近居民看病,但只限于平常小病。正因为如此,李扼自己,包括中心的人,在统计病人的时候,都把它漏了。
  李扼跨上他的摩托车,沿着新修的时代大道,只用了十分钟,就来到了西山沟医院,进了医院大楼。

  由于已经是晚间,又是一家小医院,住院楼里静悄悄的。不过值班护士倒是老老实实的坐在工作台前。李扼一边取下头上的头盔,一边朝护士问道:“值班医生呢?”
  护士打量着他,正在辨别他的身份,李扼已经伸手掏出工作证,递过去,说:“疾病预防中心李扼。”
  “啊,”护士明白了,“您是来看那个‘老虎’的吧?”
  “什么老虎?”
  “病人啊,”护士说,“刚才就是冯大夫给你们那儿打的电话,说的就是他。”
  “在哪儿?”
  “我带您去,”护士说着,匆匆走出了工作台,带着李扼上了后面的楼梯。这是一幢四层的老式楼房,没有电梯。他们很快来到了二楼南侧。这儿所有的病房都悄无声息,关着门,只有左边尽头的一间,半开着门,而且门口的椅子边,有几人或坐或站,居然都叼着烟在抽。李扼扫了一眼这几人,立刻明白他们并不是一般的老百姓。这类人通常身份都比较复杂。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人,他们干不了什么正事,但却以城市的主人自居,喜欢拉帮结派。通过他们,李扼大概也就判别出了病人的身份。

  那几个人看到李扼,都盯着他。从护士的表情来看,他们也都看出来者非等闲之辈。李扼礼节性地朝他们示意了一上,推门进了病房。这是一间只有一个床位的病房。两个医生,一站一坐,正低声说着什么,病床上,一个五十四、五岁的男人正哼哼着,喘着气。他脸色苍白,面颊和额头上有些细小的汗珠,仿佛刚穿着厚衣服喝过一大盆热汤。他的嘴唇半张着,每呼吸一口似乎都很困难,一双手,放在被子上一动不动。那是一双肥大的手,原本应该是很有力量的。从病人的气色来看,他体内生命的力量正在挣扎。

  日期:2011-12-23 00:30:06
  护士做介绍的时候,李扼已经把工作证亮给两位医生看了看。因为刚到预防中心不久,他相信,医疗系统有许多人都不认得他。不料那位坐着的姓冯的医生一听介绍,立刻站起来,朝李扼伸出手,说:“李主任,您这么快就来了?”
  李扼一直看着病人。他转头对护士说:“请给我一个口罩。”然后他问那位冯大夫:“病人来这儿几天了?”
  “今天是第四天了。”冯大夫说。
  “一开始就是你在主治?”
  “不是,”冯大夫说,“刚送来的那天晚上,他们以为是食物中毒加胃出血,于是并症进行治疗。可是第二天做了胃镜,病人的胃部并没有出血症状。此外他一直在发烧,今天还出现了咽喉痛。令人奇怪的是,他又不时喊冷。今天下午,病人突然呼吸困难,并出现昏迷,我们给他上了呼吸机,并做了物理降温,暂时是缓过来了,但我总感到他这个病很怪,所以报告给了你们中心,希望你们能够提供帮助。”

  李扼听完,试了一下病人的额头。病人被他这么一摸,睁开眼,困难了喘了几下。
  “来,张嘴,伸出你的舌头。”李扼说。
  病人伸出了舌头。李扼接过冯大夫递过来的手电,照在病人的舌苔上,仔细地查看了一会儿。
  “有没有出现干咳?”他问病人。
  “什么?”病人有些吃力地反问。

  “干咳,就是想咳嗽却咳不出痰来。”李扼说。
  “我烟瘾大,一直咳的,尤其早晨起床时。”病人说。
  “有没有肺部炎症似的那种干咳?”李扼转头问冯大夫。
  “有的,”另外那位年轻些的大夫肯定地说,“昨天下午他猛咳了一阵,应该是您说的那种干咳。”
  李扼心中一沉,问冯大夫:“病历呢?”
  “在办公室。”冯大夫说。

  “走,给我看看。”李扼说着,出了病房。
  看到他们走出来,外面的几人立刻围上来,问:“怎么样,大夫们?”
  冯大夫看了看李扼,对那几人说:“我们正在会诊,病人目前是稳定的。”
  进了值班医生办公室,李扼拿过病历,快速翻阅完毕,然后他对冯大夫说:“冯大夫,情况相当严重。我刚才试了一下,病人烧得很不正常。”
  “这几天都这样,时高时低。”冯大夫说。

  “关键是,”李扼说,“这不是个案。目前几大医院都有类似的病人,已经快二十例了。”
  “啊?”冯大夫显得很惊讶。
  “这样的症状,绝对应该往大医院送,至少是区一级的医院,你们这里原是干休所的诊室,现在也就是个社区医院,看些小病,怎么能收治这样的病人呢?”
  “这个,”冯大夫凑近李扼,小声说,“肯定是有关系才住进来的。这儿病人少,比别的医院安静,收费便宜,伙食也比别的医院好。”
  “是他自己来就诊的,还是救护车送来的?”
  “救护车送来的。”
  “既然是救护车送来的,就说明他一进来的时候,就不是普通的病症。当时应该去大医院。”

  “他是私人救护车送来的。”冯大夫说。
  李扼这才想起,市里的确有几台私人的救护车在运营。那些车主通常只管挣钱,病人或家属让他们送到哪里,他们就会送到哪里。
  “疾病预防中心前不久刚发过通知,凡是发烧的病例,或者有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都要及时上报,并转送三甲医院,你们不知道吗?”李扼继续问。
  “我不知道,领导也没有传达过。”冯大夫说。
  李扼再次翻了翻病历,“他叫什么?刘老虎?”

  “这是病人的外号。据说他在社会上关系很广,这不,外面这些人,全是他的朋友。他的家人倒没怎么见着。”
  “你们接诊的医生太不负责,这么能把外号当名字写在病历上呢?简直是荒唐。”李扼说。
  “我也问过,据说当时病人的朋友就让这么写。也许他不愿意留真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