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无鸟入眠》
第15节

作者: 资深男青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扼正在思索着如何回答,王记者在会议室转了两圈,说这儿光线不够。他把李扼拉出了屋子,来到楼前。他们在花园中架起了机子,让李扼站在离镜头五米多远的地方。在李扼的后面,是疾病预防中心的牌子。原来他们是想给观众一个暗示,那就是说这番话的是专业人士。李扼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因为这些问题他思索许久,早就有了明确的答案。

  日期:2011-12-23 00:33:02
  采访顺利结束了。王记者告诉李扼,他们这次过来,本来是进行常规的新闻采访,但意外发现本地吃乌鸦成风,于是临时决定做这样一条新闻,相关的素材,他们已经在街上拍好。他们收拾器具,准备告辞。
  李扼按照传说中的接待记者的惯例,邀请王记者一行吃午饭,王记者竟然答应了。这多少有些出乎李扼的预料,因为他事先得到通知,王记者一行将由市里负责接待,安排在“道台府”吃私房菜。李扼决定,就带他们到中心的食堂用餐。他带着他们,直奔食堂。这食堂原来是化工厂的职工食堂,现在,食客都是附近几个单位的人。这儿通常只供应几个大锅菜,还有就是米饭馒头。他们进去的时候,前来吃饭的人还不多,饭菜都是刚端出来,还冒着热气。

  “只好委屈一下各位了,”李扼说,“我们这儿条件比较简陋。”
  不料王记者却很是高兴,道:“李主任,这才是真正的饭菜!瞧这馒头,香喷喷的,多地道啊!”
  那位摄像师也说:“现在许多地方的馒头,都追求好看,加了漂白剂,真正馒头的颜色,其实正是这种带一点点暗和灰色的。”
  那位女记者更是不客气,拿了餐盘就去打菜。王记者笑着对李扼说:“每次过来,你们宣传部的杨部长都安排这个大餐,那个名菜,搞得我们都把吃饭当成了一个负担了。”
  他们这么一说,李扼就放了心,自己也拿了餐盘,去窗口打来了饭菜。他要了一份白菜炖肉,还有了一个馒头。今天就三个菜,除了白菜炖肉,还有一个紫姜肉片,一个青菜豆腐,主食是米饭和馒头。此外还有免费的萝卜汤。加上王记者他们三人的,四个人一共花了三十三元,统一由李扼刷了卡。
  “要每次都这么请客,我也成富翁了。”李扼说着,坐在了王记者的身边,吃起饭来。

  “李主任,这吃得好坏,其实跟花钱多少没有必然联系,”王记者说,“我们当记者的,有时跑了一天,就希望吃到这样的可口饭菜,可现在的饭馆,还有几家是真正吃饭的呢?很多饭馆根本就没有饭,更不会有馒头。所以您请我们到食堂,可比带我们下馆子强多了。”
  “现在生活好了,是好事,可是把过多的时间和金钱都耗在吃上,的确是个问题。”李扼说。
  “这样的饭菜,可口又不浪费,吃完了,我们也好工作。”王记者说。
  “你们下午还有采访任务吗?”李扼随口问道。
  “不,吃完饭我们就回省城了。出来几天了,急着回去编片子。”
  李扼心理忽然一动,问:“你们怎么回去?”

  “以前我们都是坐火车或者飞机,现在高速公路通了,我们走公路的时候多。这次我们是自己开车来的。”王记者说。
  “麻烦您帮我带点东西到省城,可以吗?不沉的。”李扼说。
  “可以啊,”王记者说,“举手之劳嘛!”
  “太好了!”李扼说着,立刻掏出电话,给中心办公室打了电话。他们还没有来吃饭。只听李扼说:“小曹,你赶快下楼去给我买点东西,一份‘南国烧鸦’,五只烤鸦翅。你骑摩托车,到林檎公园的大门外,那里有个旅游商店,里面有南国烧鸦卖,至于烤鸦翅,现在很多路边的小吃摊上都有,记住:一定要现在流行的烤乌鸦翅。然后你在中心门口等着,我们一会儿就回去”

  王记者以来李扼是要给他们送礼,但又明明听李扼说是请他带往省城。他有点纳闷,但又不好问。李扼却对他说:“请你回去后,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省疾病控制中心去,交给病毒检测室的许研究员。我会先通知他,他会派人接这东西。”
  “这南国烧鸦,现在在你们这里很热啊,街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广告牌,难道有什么问题吗?”王记者问。
  “我们正在怀疑它有问题。”李扼说。
  “食品的常规检测,难道南华市还做不出来吗?”
  “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我不放心,因为乌鸦在我们这儿是支柱产业,只能说好,不能说坏。”李扼说。
  “真要检测出什么问题,那可是条大新闻。”王记者说。“现在吃乌鸦这股风气,已经吹出南华以外了。”

  “所以我们更得谨慎。”李扼说。
  饭很快吃完了,几人起身,出了食堂,边走边聊,沿着来路回到中心。这时候李扼才看到,一辆外地牌照的汽车停在院外的路边,正是王记者他们开来的。买东西的人还没有回来,李扼请王记者进楼去喝茶,王记者却不愿意,趁机站在那里吸起烟来。那个摄像师,从车上拿下两个旅行茶杯,到中心里去加开水。
  不一会儿,中心那个叫小曹的女孩骑着摩托车回来,带着一只“南国烧鸦”和几只还热乎的烤鸦翅,用塑料袋包着。李扼接过来,将它交给了王记者。
  王记者却捧着那盒子,看了看,道:“瞧瞧,这烧鸦的功能着实不小呢!补气、养颜、乌发、壮阳、富含几十种氨基酸,吹得可够玄的!”然后他递给那个女记者,说:“放到后备箱中去。”
  那个摄像师也凑过来看了看,说:“瞧这包装,不明白的人还以为是北京烤鸭呢!”

  一行人向汽车走去。忽然,空中传来两声“哇哇”的鸦叫,李扼一惊,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见两只健壮的乌鸦一前一后冲了下来,向着那只装着它们同伴的袋子扑去。那位女记者,此前几乎一直没有出声,只是在安静地听王记者与李扼说话。“南国烧鸦”就拎在她的手中,受到这样的突然袭击,她立刻花容失色,惊叫着,原地跳了起来。手里的袋子“哗”地落到了地上。

  李扼眼疾手快,一把将那女记者拉到一旁,然后他一个健步,挡在客人的前面。那两只乌鸦飞回前面一棵高大的花楸树上,仍旧哇哇地叫着,却没有飞下来的意思。女记者惊魂未定,仍在发抖,李扼转身弯下腰,查看她是否被抓伤。王记者显然见多识广,稍一定下神来,吩咐摄像师赶快打开机子拍摄,却被李扼制止。
  “最近怪事连连,乌鸦频繁袭击路人,别再招惹它们。”李扼说。
  再看那位摄像师,他刚刚反应过来,扛着机子,迟缓地看着树上。这时树上又飞过来好几乌鸦,在枝间跳跃着,朝下面的人哇哇乱叫。摄像师放下机子,准备捡路边的石块去砸,被李扼一把拉住。几个人站在原地,不敢再朝树下的车走过去。
  李扼看到中心的门卫正朝这边看着,朝他喊了一声,让他拿把雨伞过来。那是个年轻的保安,果然拿了把雨伞走了过来。王记者打开伞,挡住身子,走到树下,把车开了过来。那几只乌鸦仍在“呱呱”地叫着,倒不再冲下来了,但那声音令人听了很不自在。
  摄像师一边往车上放着他的东西,一边说:“难怪,纸盒里装着的是它们的兄弟嘛!”

  李扼没有明白他意思,问道:“您说什么?”
  “我怀疑它们闻到了同类的味道,”摄像师说,“这南国烧鸦,不就是用乌鸦做成的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