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王记者道。同时他把捡起来的烧鸦和烤鸦翅放到后备箱里去。
“也许,这还真是一种解释呢。”李扼若有所思,自言自语地道。
日期:2011-12-23 00:35:15
送走了王记者一行,李扼回到办公室。虽然还没有到下午上班的时候,但手下的人已经把上午的统计情况打成表格放在了他的桌上了。李扼仔细查看了报告,看到“病情稳定”、“正在好转”这些字眼,他稍微松了口气。为了更加稳妥,他依次给几大医院相关的负责人打电话,向他们询问那些患了怪病的病人的情况。总的来看,情况还算正常。他尤其关心昨晚从西山沟医院转到人民医院的那个叫刘老虎的患者,专门与鲁岱通了电话。鲁岱告诉他,他们重新制定了治疗方案,病人的体温降下来了,也不太喘了,中午还吃了一碗稀饭。现在病人正在睡觉,看不出有什么异常。
通完话,李扼直直地坐在椅子上,双手合着放在小腹前,低垂双眼,想要像往常那样,静静地打坐一会儿。这习惯他保持好多年了,常常可以让他从纷扰的尘世和琐事中解脱出来,去接近本真和正见,但是此时,他却总感觉眼前有无数幻影有晃动,让他心浮气乱。如此几次,欲罢不能,于是他睁开眼。
这时一个人忽然闯入李扼的脑海中。这是一个道人,飘飘欲仙,李扼感到,他正看着自己。这是遇真观的胡道长。李扼明白了,他内心有一种莫名的疑惑在敦促他去找胡道长。他看了看表,决定现在就动身。他出了门,跟办公室的人吩咐了几句,骑上他的摩托车就上路了。
李扼穿过老城,过了金家坝大桥,往西北一路疾驰。从大桥到遇真观所在的龙头山有七、八公里,他很快就到了山脚下。遇真观建在山腰上,离公路有几百米,从前只有一条石阶路与山下相连,这两年,道观被市里辟为旅游点,新辟了一条“之”字型的公路与下面相连。李扼一直把车骑到道观前,那儿有一个停车场。由于是下午,游客大都返回,停车场一辆车也没有。那几个卖旅游工艺品的小摊还在,因为没有客人,摊主们正挥舞着拍子在打羽毛球。
李扼停下车,进了道观的大门。里面静悄悄的。通常大门右侧的耳房里都有一两个看门的道士,但此时里面一个人也没有。李扼穿过大门,走进第一个院子,看到了两个道人,正举着竹竿在打枣。和别处不同的是,枣树下横扯着几块遮阳布,两端用绳子拉着,系在不远处的房屋和树木上,这样打下的枣子全都掉在布中,不会破碎,也不会沾染尘土。台阶上两个大簸箕里,已经装了一些红红的枣子。李扼知道,这些枣子有的会被卖掉,有的会留给道人们吃,还有的,会被胡道长用来制药。道观里有十几棵上百年的高大枣树。李扼对它们很熟悉,第一次跟父亲来到观里的时候,胡道长就笑眯眯地抓了一把枣子递给他。那时候李扼五岁,那场景他始终记得。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他每年都会到观里来几次。
日期:2011-12-23 00:36:05
两位道人年纪都在六十开外。他们看到李扼,像老朋友一样跟他打招呼,李扼则谦逊地跟他们回礼。他继续往前走着,穿过这个院子,上了台阶,进入道观的第二个院子。在这儿他看到了一个老道人,正在用竹蔑编一个什么东西。如果他不是穿着道袍,留着长长的花白胡子,他看起来更像一个农民。他是遇真观最年长的道人,差不多有九十了,身体倒还很硬朗。紧接着,李扼看到了胡道长的徒儿春生。他正从台阶上下来,往右边的侧门走去。春生是个哑巴,他一看到李扼,就“咦咦哇哇”地叫起来,并且用手指指后面第三个院子里的厢房。李扼明白,他说是胡道长正在那儿。
李扼径直走向那厢房。厢房外临一堵三、四米高的青石墙,被墙外一片高大的楠竹挡住了从西山边投过来的阳光,靠近院子那一面,有一排雕花木窗。李扼沿着筠竹环绕的小径,上了台阶,走到门前,敲响了房门。
“是李扼吗?进来吧!”一个声音从里面传出来,李扼一伸手,一扇老木门“吱嘎”一声被推开了,于是,李扼看到了胡道长。
道长一个人端坐在一张书案前,正在看书。李扼站在门口,叫了声“道长”,同时像往常那样恭恭敬敬地弯腰低头,向道长行礼。
“坐吧!”胡道长说。他仍旧坐在那书案边,只是把书扣了过来,放在案板上,看着李扼。李扼当然不会介意,因为他一把道长视作长辈。李扼在书案的另一侧坐了下来。这张椅子他坐过很多次了,每次,要是一个人来,他准会坐在这儿。眼前这张书案他也十分熟悉。这并不是一张标准的书案,而是一张老旧的门板,比寻常的书案长而宽大。他曾听道长说,这是一张黄檀木做成的大门门板,是山后一个大户人家不多的几件残留物,那户人家的后人见道长喜欢,送给了他。案子上不但有书,还有纸、笔架和几盆小花。
胡道长看起来五十多岁的样子,不过李扼知道,他今年七十二岁了。他没有戴帽子,头发挽着,像个倒扣的碗,用一根横穿的玉箸固定着。因为长期吃素,他的脸色不像寻常人那么红润,但他的双眼精光闪现,让人觉得,他体内蕴藏着深厚的力量,元神充足。自从父亲第一次带着自己来到观里,一晃三十年了,可是李扼觉得,道长似乎没什么变化。有时候,当你几月不见,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他似乎还是昨天那个样子。李扼还记得小时候,道观里很是破败,道人也只有二十余位,每次来到观中,都有种遁入深山的感觉。直到十多年前,观中忽然大兴土木,修葺一新,从山下公路上过路的人才知道这儿有地座漂亮的道观。有关道观重生的故事在山下广为流传,它说的是,外地一位发了横财的生意人,偶然来到道观里,他疾病缠身,对生活极度厌倦,而胡道长妙手回春,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把那人从一个一百九十斤、气弱体虚的胖子变成了一个步履轻盈、脸色红润的人,并开示点化了他,让那人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于是,那人给了道长一笔重金,重修了遇真观。那时候李扼正在省里上大学。
日期:2011-12-23 00:37:33
胡道长仰靠在椅子上,脑袋一上一下地晃着,微笑着看着李扼,李扼也微笑着,像面对父亲一样。不过也不完全一样,因为父亲在他面前一向比较严肃,话也不多,更不会这么微笑地看着他,而道长,既像父亲般慈祥,又像个朋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