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11-16 19:48:15
因此虚实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很难给它们划出楚河汉界来。那么在判断虚和实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夹杂许多人为的因素,一些大夫也会迎合患者的心理,经常把“虚”字挂在嘴边。那么我们中国人真的都虚吗?上个世纪初,日本人称我们是东亚病夫,许多爱国志士为证明中国人不是病夫,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果中国人都虚,岂不被日本人说对了?像霍元甲这样的爱国志士岂不是白白牺牲了?记得一位中医老专家说过:“四十岁以前是人找病,四十岁以后是病找人。”也就是说人在四十岁以前人多是实证,只有在四十岁以后人才多出现虚的症状。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实证似乎好治一些,事实上很多时候实证比虚证更危险。令人谈虎色变的“非典”就是典型的例子,许多逝世者并非老弱病残,而是健壮的青年人。这些人面对强大的邪气,鼓足全身的正气进行抗争,双方你来我往龙争虎斗,但作为战场的人体却受不了这场雷霆之战。就像美国和俄罗斯爆发了战争,双方同时向对方扔出了成百上千的原子丨弹丨,我们已经没有必要问谁胜谁负了,因为战场已经不存在了。
日期:2009-11-17 15:39:35
这样的悲剧曾不止一次的发生过,在上个世纪初由于我国卫生事业落后,经常会有人在高烧后出现痴呆、耳聋等情况,这无疑是正邪交战的结果。现代医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发烧有助于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致病因素发起进攻,但与此同时,高热也会导致人体重要脏器的损伤,最常见的就是脑损伤。这就像面对敌人,司令部做出了总动员,包括总司令在内的所有司令部成员都成了敢死队员。结果虽然敌人被打败了,但司令部成员全部壮烈牺牲,战后司令部再也无法重建,永久瘫痪了。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已经认识到上述问题,所以在遇到相同的情况时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这些娇嫩的脏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物理降温法用冰袋对头部降温,这样既能保证动员一切可以上战场的人员,也能确保司令部不受损失。
八纲辩证往往是互相结合的,如表寒、里热、阴虚等,而且有时还会同两纲并见,如:表寒里热,表实里虚,正虚邪实等。这样更有利于医生对患者复杂病情的表达,也便于制定治疗原则,例如前面提到的艾滋病患者,他们患 上感冒时便可以辩证为表实里虚,治疗时视病情可以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治等方法。
总之八纲辩证是中医辨证的总纲,而阴阳又为八纲的总纲,其余六纲可分属于阴阳,因为阴阳是相对的概念,所以表里、寒热和虚实也具有相对的概念;阴阳可以互相转化,所以表里、寒热和虚实也可以互相转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医的部分概念已经可以被证实,面对这种情况,中医究竟该采取什么态度?是等待,还是主动出击?
日期:2009-11-18 19:30:36
气血津液辨证可分为气病辨证、血病辨证和津液辨证。气病辨证一般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血病的常见证候,可概括为血虚证、血瘀证、血热证和血寒证;津液病变,一般可概括为津液不足和水液停聚两方面。
在这里气一般可以理解为功能,气虚指体内营养物质受损或脏腑功能活动衰退所出现的证候,例如肺气虚就是肺的生理功能减弱。气陷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而成的,主要表现为久痢久泄,脏腑的脱垂。气滞、气逆是功能不能顺利进行,甚至出现反方向的效果,例如胃气上逆引起呃逆、嗳气等。
血虚证近似于贫血;血瘀证既是淤血包括供血不足现象;血热证以出血为主;血寒证则和血瘀证近似。津液不足和水液停聚也很直观,没什么好说的。
脏腑辨证更像是现代医学的各系统疾病的汇编,中医通过长期的观察,将一些系统的症状加以归纳总结,以指导诊断和治疗工作。
六经辨证是较为古老的一种辩证方法,医圣张仲景将这一方法推向了顶峰,但在此后这一方法使用率明显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医对经络认识的改变,这方面的内容将在《针灸篇》中详细介绍。
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辩证都是对外感热病常用的辨证方法,由温病学派所创立,是近代中医(明清两代)的杰作。其内容都是将某些温热病按照由浅到深、有轻到重的规律划分成几个阶段。这种方法已经很类似于现代西医将疾病划分成初期、中期、末期或Ⅰ、Ⅱ、Ⅲ、Ⅳ期等。许多人认为中医和西医没有什么可以沟通的,但事实上中、西医之间有许多东西是可以互通的,关键是我们愿不愿意将它们进行归纳总结。
中医通过四诊和辩证,对疾病已经作出了诊断,下一步就该进行治疗了。针灸和中药无疑是中医最具特色的治疗手段,下面我们就先开始认识针灸,敬请关注《针灸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