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河》
第25节

作者: 花绕藤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站在小桥上,饶有兴趣地看着孩童们追逐嬉戏。孩童们每抓到一条小鱼便会大喊大叫,身上溅满了水珠和泥点而全然不顾,任意挥洒着无忧无虑的天性。
  他也曾有过这样的童年,每个人都有,可时光不会倒流,再无可能获得这种简单的快乐。正如高考答题,书写了答案,提交了答卷,一切已成定局,再无更改或重头再来的可能。
  他抬头望向生产队的大院。正面是二十几间牲口圈,饲养着牛马驴骡,外面停放着马车牛车和犁具;西侧是一排猪圈,年年养猪,社员却连个猪尾巴都见不到;东侧是几间高大的仓库和办公地点,社员每天在这里集合,分配当天的生产任务;院子正中是一个大型粪场,占据了院子近一多半的面积。
  正如关先生题写的那块石碑所记载,这个生产队百分之八十的社员,都是那三位先民的后代。难道自己也要成为其中的一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辛苦下来,只挣到可伶巴巴的几十块钱?

  柳晓楠的脚下,正踩着那块石碑。石碑被大雨冲刷得干干净净,字迹清晰飞扬,显露出它那独具韵味的本来面目。他蹲下身来,认真地揣摩,有多少年没有光顾这块石碑了?
  关先生的指点和奶奶的督促,已是过眼云烟,是什么让自己放弃了最初的兴趣?历届语文老师都说他写的字独具特色,但是缺少神韵。一笔好字是一个人的脸面,神韵是字迹背后的精神内涵,神韵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高考结束后,很多同学到书店买钢笔字帖,他不用买,他有现成的字帖。
  以前只是照葫芦画瓢,现在透过石碑上的简单文字,他仿佛能看到另一番景象:柳氏兄弟三人,担子里挑着简陋的家当,告别亲人告别家乡,漂洋过海闯关东。
  一路颠沛流离精疲力尽,走到潮头村时,不由得停下迁徙的脚步。
  一条大河横亘在面前,缓缓流淌的河水,与汹涌的潮头在这里交汇碰撞。水流翻滚激荡,发出低沉的轰鸣,涌起一层层连绵不绝的波浪。
  脚下踩着松软肥沃平坦的土地,极目处人烟稀少鸟兽繁多树木葱郁,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能飞到饭锅里。
  兄弟三人对视了一眼,放下压在肩头上的担子,动手在河边搭建起一座草棚,在土地里撒下种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复州河日夜不停地流淌,旱涝保收的土地里,埋下祖先的艰辛和希望。潮头村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汗水浇灌,最终演变成现在的柳子街村......
  他像小时候一样伸出手指,顺着笔划临摹起来。区区不到一百个字,早已烂熟于胸,为什么写不出石碑上的风采与神韵?由此可见,自己只是学到了一点皮毛,难道还缺少关先生那样的胸襟与风骨?
  一双手从后面蒙上柳晓楠的眼睛,凭感觉那是一双女性的手,除了关小云不会是别人。他说:“侄媳妇,我数一二三,如果不放手,我就把你掀到水沟里去。”
  “谁是你侄媳妇?”关小云气恼地狠推了柳晓楠一把,差点把他推倒在石碑上:“别人造谣你也信?”
  柳晓楠笑着站起身,躲避着关小云的拳打脚踢:“全村人谁不知道柳其顺看上你了?我那二嫂也是一门心思,想要你做她的儿媳妇。”
  “别人怎么想我管不着,你不知道我从小就讨厌他?”
  关小云气得脸色涨红,转身就走。没人不夸她头脑灵活勤快能干,马格思本着先下手为强后下手吃亏的原则,有事没事都带着柳其顺到她家里闲坐,东拉西扯一个劲儿地夸她裁缝手艺好。
  她把缝纫机踩得飞转,有一搭无一搭地回应着马格思云山雾罩似的甜言蜜语。柳其顺在一旁时不时地撸起袖子,在她面前晃动着手腕上的手表。
  那块手表是几十块钱买的,是大多数人家买不起的,可他偏偏找错了显摆对象。
  没过几天,关小云用自己攒下的钱,买了一块一百多块钱的坤表,故意在马格思和柳其顺娘俩面前上弦。这让柳其顺一下子泄了气,再没什么可得瑟的。
  这可了不得,马格思越发想把关小云娶进家门,私下找关小云父母纠缠不休,寻找突破口。关得玉不大管事,关小云母亲是小学老师,对待子女的婚事比较开明,事先要征询子女的意见。
  关小云毫不犹豫地表示,二十岁前不想谈婚论嫁,柳其顺也不是她中意的对象。
  可气的是,马格思把这件事四处传播,村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想利用传言,把一件没影的事情变成既定事实。
  柳晓楠见关小云真生气了,才觉得玩笑开得过火,他叫住关小云:“你怎么又卖上冰棍了,不做裁缝了?”
  关小云手扶自行车把手,没好气地说:“夏天做衣服的人少,我抽空卖冰棍挣点零花钱。谁像你这么清闲自在,蹲在这里看小孩子摸鱼。”
  柳晓楠辩解说:“我是在琢磨你爷爷的书体。”
  关小云看了一眼石碑说:“你不是批判过,我爷爷是孔老二的孝子贤孙吗,还有什么可琢磨的?”
  柳晓楠说:“孔老二平反了,现在是孔圣人,你爷爷是圣人的孝子贤孙,我这样说也不算是玷污了关先生的名声。你爷爷是我和我爸共同的老师,很遗憾,我只得到你爷爷不到半天的传授指点。我那时小不懂事,没能完全记住你爷爷的教诲,只好从这石碑上的文字中,去回忆寻找你爷爷的精气神。”
  自己都记不起爷爷的音容笑貌了,关小云心头一热,可又莫名地涌起一股失落感,垂下眼帘说:“等你考上了大学,我送你一只好钢笔。”
  柳晓楠摇摇头说:“我考得很糟,恐怕没有多大希望,你买钢笔的钱可以省下来了。”
  关小云仰起头脱口而出:“考不上大学,我给你做一套新衣服。”
  “真的假的?这又是为了什么?”
  “你哪那么多为什么?我做事从来不需要理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关小云骑上自行车,哼着歌远去,留下柳晓楠望着她摇曳生姿的背影发愣发呆。
  河水突然上涨,将一群年轻人阻隔在河南岸。附近没有桥,可从村口到河南(人们习惯称河的南岸为河南)有一条水下的路。那是在无数个岁月里,人车通行硬踩出来的,河底坚硬,不过两米来宽,弯弯曲曲地连接着两岸。
  傍晚过河时,水深还没过膝,挽起裤腿就趟河过来了。谁都没想到半夜会涨水,现在恐怕得脱了衣服过河了。
  他们是到河南来看电影的。这段时期,电影《少林寺》在各村镇轮番上映,年轻人追随着放映队的脚步,连看几场都没觉得过瘾。
  那些龙腾虎跃的打斗场景,朦胧甜美的爱情画面,慷慨激昂优美抒情的歌曲,无不吸引着他们看向另一个世界的目光。

  这不,有人得到了并不确切的消息,他们便结伴过河碰碰运气。虽说如愿以偿地看到了电影,而河水却给他们制造了不大不小的麻烦。
  老贾四哥带头脱了衣服下到河里,小青年们纷纷效仿,暗淡的星光下,河面上一下子喧闹起来。只有关小云一个女孩子,柳晓楠陪着她躲在后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