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八百年》
第13节

作者: 山魁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半年多前,虽然护送皇上南迁到蔡州,但一直在跟蒙古人打着。义父说了好几次,想回来看看小权,去义母坟前看下,但就是回不来。”

  梁申沉吟了会,说道:“我半年前从蔡州出逃至此,本来是准备逃往宋国的。但现在我反而不太赞成去宋国了。”
  “为什么?”陈锃急着问道。
  “说实话,我本来对宋国并没有太多好感。”梁申同时在心里说,他对金国当然也没有好感。
  “此次宋国出兵助蒙攻金,在我看来实在是一招昏棋,我倒觉得他们应该支持金国抗蒙才对。金国一旦灭亡,蒙古人兵锋必定指向宋国,以宋国兵力恐怕很难抵挡得住。
  宋国最终的结局,估计跟金国没什么不同。更何况,我们现在对宋国一无所知,也无人可投奔。如果只是一个人还好,家里还有妇嬬小儿,过去了实难安置。”
  这也是陈锃最头疼的地方,虽然前些年曾去宋国游历过,也认识了一些人,但都是泛泛之交。携家带口寄人蓠下,生计问题根本无法解决。而且现在家里存钱不多,百亩田地此时就算出售也无人接手。到了宋国,只能坐吃山空。

  “而且,我还听说。”梁申接着说道,“宋国虽然经常会接纳北地汉人南迁,但南迁后都被标为‘归正人’以区别对待。甚至还发生过将归正人驱逐回金国的事情。”
  赵权倒是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事,“不会吧,都是汉人,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梁申笑了笑,回答道:“此汉人非彼汉人。每次宋金和谈之后,金国都会逼着宋国归还一些南渡的北地汉人。”
  陈锃说:“这个,倒是事实,只是,似乎不太多。”
  梁申看了他一眼,没再多说。
  陈锃又说:“如果去宋国,倒是需要一个人先过去,跟我一些旧友联系清楚,家人才能成行。”说完,看了看梁申与辛邦杰。
  梁申双手一拱,说:“先生但有吩咐,某愿渡淮一趟。”
  辛邦杰却犹犹豫豫地说道:“俺,俺不能去。义父让俺来保护你们,俺,还想去趟蔡州。”
  陈锃不禁又开始犹豫,家里包括自己,全都手无缚鸡之力。如果辛邦杰不在,来个毛贼都可能会引来灭顶之灾。其实梁申去一趟倒是不错,但陈锃心底有些担心,他过去了万一不回来那该咋办?
  大伙儿又陷入了沉思。

  “现在蒙古的汗王是窝阔台吗?”赵权突然问道,“蒙哥、忽必烈你们有没有听说过?”
  辛邦杰答道:“铁木真死后,的确是窝阔台继位为汗。拖雷听说去年也死了,留下的嫡长子应该是叫蒙哥,至于忽必烈,没听说过。”
  陈锃与梁申都摇了摇头,三个人望向赵权的眼神都有些怪异。
  赵权有些发呆,他对蒙古帝国的认识,其实大都缘于金庸的小说。
  来到这个世上后,自己还曾经幻想过能否在这个世上找到郭靖,跟他学些十八掌什么的,或者也找拖雷结拜下成为兄弟,说不定也可以捞个金刀驸马,没想到那厮这就死了?
  窝阔台之后好像就是蒙哥和忽必烈轮流当大汗,只是现在去找他们实在太不现实了。而且自己父亲准备用生命守卫的金国即将亡于蒙古人之手,自己怎么可能先琢磨着投靠蒙古人?

  去宋国,好像也不行。
  赵权搜遍了自己的肚肠,这时期似乎只有贾似道是自己听说过的。但去投靠这个赫赫有名的大奸臣,似乎也是说不过去。
  而且宋国的军队也正在围攻蔡州啊,如果蔡州被攻破,父亲身死,宋国人似乎就应该算是自己的杀父灭国仇敌吧。
  宋国人是自己的仇人,赵权被这个结论吓了一跳,自己理应是宋国人的后代,结果跑这边来跟祖宗结仇?太让人受不了了!
  陈锃三个人目瞪口呆地看着赵权,只见他一会儿咧个嘴似乎带着一些笑容,一会皱着眉苦恼,一会儿又突然冒着冷汗。嘴里还是嘟囔着什么。

  “小权!”陈锃大喊了一声,“你干嘛呢?”
  赵权猛地惊醒,意识到自己不仅走神,而且还处于严重失态当中。只好匆匆地“嗯嗯”了两声。
  “你也说说你的看法。”陈锃平日里遇事倒是都愿意听下赵权的意见,虽然基本都不采纳。
  “哦,嗯……”
  赵权转了转眼珠子,沉了沉气,然后说道:“我觉得还是先做好就地留守的准备吧。去桐柏山,过野人的生活,姐姐肯定受不了。当然,我跟小耀也受不了。去宋国我们得先找好投靠的人,一时半会儿可能也搞不定。”
  他接着问辛邦杰:“如果去辽东,那该怎么去?”
  “得找个船,顺淮水一直往东,到涟水上岸后往北到登州,再等待夏日南风时,出海到辽东。”
  赵权虽然历史糊涂,但地理还算是不错的。涟水,他知道是在后世的江苏淮安,登州应该就是后世山东的蓬莱。
  “从长临村坐船,顺淮水东下到涟水,最少得有千里水路。再从涟水到登州,我看也得有千里。这也太不现实了吧!而且淮水弯多水急,长途跑船,难度太大了。”赵权一边在脑子中画着地图,一边说道。
  “确实可虑,在淮水中要是碰到宋国水军,能跑得掉吗?就算可以顺淮水抵涟水,上了岸之后,该如何去登州?坐舟千里尚可忍受,陆行千里,得走多久?是不是还得有个人先到山东打探一下?整个山东现在听说也是乱得很。”陈锃接着说道。
  梁申在心里摇了摇头:这个书呆子,出个门得琢磨这么多事,也好,哪都别去了,还是在长临村呆着好。
  赵权说:“要想去辽东,首先得有船,我明天就找王铠他爷爷问下。不过希望不大,据说为防止宋兵渡淮,沿岸的船只都被搜罗光了。我觉得还是得先做留在长临村的准备,包括粮食什么的。而且还得先再打探清楚父亲的消息。”
  潜意识里,赵权不想去辽东,那地方冰天雪地的,这时候又没有暖气,冬天去那绝对得被冻成冰棍。
  辛邦杰首先狠狠地点着头。梁申默然不语,起码表面上没有反对赵权的意见。陈锃想了想,最终叹了口气:“现在看来,也只能先这样了。”
  梁申犹豫了一阵,还是说道:“还有……还有一件事……就是,就是家里的粮食不知道够不够。”
  这话他原来实在不愿意开口询问,在座的除了自己都是一家人,自己就是一个吃白食的,啥力都出不了。可是接下去不管是选择哪一条路,粮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家子大大小小六口人,还有一匹马的口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对噢!”辛邦杰急急地应道,“义父还特地交代俺,要问下家里存粮的情况。”
  陈锃脸色微微一红,说:“好像有个一两百石吧,不过这个……这个,得去问下槿儿。”说着,便要站起身来。
  赵权笑了笑,扯住陈锃的袖子,说:“这,我倒是知道一些。”
  “咱们家这些年靠着乡亲的帮忙,种了一百亩父亲的职田,收成一向是与帮忙的乡亲对半分成。去年国主曾鼓励开垦弃田,可是咱们村弃田不少,劳力却严重缺乏,因此也只是勉强继续保持一百亩职田的耕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