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会聚于牵口山,有五百多人,颇为壮观。
石虎死后,整个中国北方都陷入了混战状态。氐族的苻健(前秦国主)与羌族的姚襄(后秦国主)在争夺关中,东晋和鲜卑族的慕容俊(前燕国主)在争夺河南。中原各地的豪杰也纷纷起事,有的称王,有的称将军,各自拉起人马称霸一方。还有遍布各地的小股强盗。这个时候去河南也很不安全。
永和八年,冉闵与慕容恪大战于常山,冉闵兵败被俘,大魏建国不满三年即告灭亡。慕容氏占据了整个河北。当时的河北连年打战,十室九空,僧人想通过托钵乞食生存下来已不可能。道安先是带着五百多人来到王屋山吃野菜啃野果。然后来到南面的休女山,这里靠近黄河,是南渡的前站。他们在这里开荒种地,停留了好几个年头。道安和法汰、法和轮流给大家讲解佛经,一起修习禅定,精神生活很充实。没有一个中途退出。
僧团的五百人中大多是道安的皈依弟子,也有些是法汰、法和的皈依弟子,但也全部算是道安的弟子。当时并没有严格的师承分别。早期佛教内部的师徒关系是很松散的。你和谁有缘分,你就拜谁为师,缘分尽了就拜别人为师。反正谁掌握着真理你就跟谁。甚至有互为师徒的。在这方面你是我的师父,在另一方面我是你的师父。法汰、法和与道安都是佛图澄的弟子,算是同辈,但二人都对道安执弟子礼。当然,道安没有以师父自居,也从未把两位师弟当弟子看待。
这些人之所以被道安吸引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道安是佛图澄大师印证过的佛学权威。弟子们经常向他请教疑难问题,总能得到满意的解答。二是因为道安性格谦和宽厚,任劳任怨。早年刚出家做沙弥时,由于长相丑陋,道安的师父②对他很嫌弃,不教他佛法,而是把寺内的赃活、田里的重活都分配给道安做。他当时还是个十二岁的孩子,却毫无怨言地埋头苦干了三年,然后请师父传授经法。成为一代宗师后,道安仍然时常下地干活,在恒山修寺庙时,每天都和弟子们一起搬石头抬木料,与大家同甘共苦。三是说话幽默诙谐,富含深意,善于化解各种争执。道安虽然长相不好,但他的人格魅力让人忘记了他的颜值。而且像由心生,弟子们越看越觉得师父慈眉善目,和蔼可亲。
永和十二年,姚襄攻打洛阳的周成,东晋大司马桓温趁机北伐,既打败了姚襄,又俘虏了周成,收回洛阳及黄河以南大片领土。
道安也趁此机会带着僧团渡过了黄河,算是回归了晋朝。他们来到洛阳南面的陆浑(嵩县北部),继续开荒种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过起了农禅并作的山林生活。各方势力也没有来打扰。就这样在陆浑又渡过了好几年。
-----------
注:①也有说僧先跟着道安一起去了南方。
②道安十二岁就出家做了沙弥,二十多岁时才投入佛图澄门下。
日期:2020-10-06 14:31:52
NO.15 新野分派
从兴宁二年(365)开始,慕容氏的燕国为争夺河南与东晋开战。兴宁三年,燕国的慕容恪、慕容垂率军攻占了洛阳。晋军被迫南撤。道安的僧团也离开陆浑跟着晋军一起南下。
路过南阳时,收到了襄阳名士习凿齿派人送来的书信,邀请道安去襄阳避难。走了很多天,才到新野,以为可以歇一下了,没想到燕国军队很快就占领了整个河南,慕容垂被燕国皇帝任命为荆州牧,当时荆州尚在东晋的手中,慕容垂带着燕国军队来“上任”。必须尽快离开新野,因为一旦打起来,出家人也是不能幸免于难的。
道安与法汰、法和分析认为:澄和上在世的时候混得风生水起,而我们现在混得这么凄惨,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得到统治集团特别是国主的支持。大江南北是士族的天下,只有获得他们的帮助,我们的佛教事业才能做大做强。现在南方主要有三大区域,咱们三人作如下分工:(一)法汰去扬州①。那里是晋朝首都所在地,文人士大夫崇尚清谈。法汰智慧超群,口才出众,形象气质都很好,去江东应该会很受欢迎。(二)法和去川蜀。那里有山有水,风景宜人,人们习于安逸。法和性格温和,很适合去川蜀发展。(三)道安去荆襄。他说自己的年岁大了,就让我选一个就近的地方吧。当时荆襄一带正面临战事,不太安全,道安觉得只有自己去最合适。
临别之际,法汰对道安说,现在天下纷乱,朝不保夕,师兄在荆襄,我去东南,相距几千里,今生恐怕再难相见,只有期待相会于弥勒佛国了。说罢潸然泪下,然后带着弟子昙一、昙二等四十余人连夜沿江东下。法和也挑选了几十名愿意去四川的弟子连夜出发。
安排好两路人马后,道安带着慧远等四百名弟子乘夜渡河,向襄阳前进。当时正值雷雨天气,大家借着雷电发出的闪光才看清前面的道路。走了大半夜,遇到一户人家,门口立着两棵树,中间吊着一个马篼,有一斛②的容量。道安便大喊:“林百升!”
这家主人吓了一跳,立即从屋内跑了出来,原来他的名字真叫“林百升”,以为是神人在呼喊他。于是把道安等人请进屋里予以招待。第二天在路上,弟子问何以知道那家主人的姓名?道安说,两棵树中间吊着个一百升的篼,不就是林百升吗?弟子们便以为师父得了佛图澄的真传。
其实道安用的是《周易》的观形取象,也有碰运气的成分。万一那家主人名叫林一斛、林马篼呢?但道安能猜中,靠的是心灵感应。
-----------
注:①扬州,不是今天的扬州市。当时的扬州管辖今浙江全部、江苏大部、安徽一部等地,是东晋朝的核心区。
②一斛,等于一百升。
日期:2020-10-10 08:05:53
NO.16 四海习凿齿
兴宁三年(364年),道安到达襄阳,住在白马寺。在此之前,他虽然和习凿齿通信多次,但俩人从未见过面。
习凿齿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他曾在东晋权臣桓温的手下做官,因不满桓温的一些做法,辞职回到了襄阳。由于身体不太好,常常对人说自己只剩下半条命,世人便戏称他为“半人”。他精通诸子百家之学,尤其在玄学上首出一指,是个清淡高手,曾在首都建康的辩论赛上打遍江东无敌手,在东晋的文人雅士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与谢安、郄超等士族领袖交往密切。回到襄阳后,他主要研究史学和佛学,撰有史学名著《汉晋春秋》①,常与襄阳、江陵一带的名僧来往。这些僧人中有的是道安的同学,他们把道安吹捧上了天。习凿齿便给当时尚在邺城的道安写了一封信,和他讨教玄学问题。几番通信下来,发现道安确实是个哲学天才。后来河南被慕容氏攻占,他便邀请道安来襄阳避难,共同研修佛法。
听说道安已经到了襄阳,习凿齿立即去白马寺拜访。两人一见面,先作自我介绍:“四海习凿齿!”
道安答:“弥天释道安!”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