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18 15:26:31
第二十七章
1986年9月13日,清晨的上海竟收敛了暑气,显露出些许秋日的气息来。白凤德教授在自家二楼卧室隐隐听到有敲门声,便裹了一件睡衣下楼观望。
等到开门时,门外早已空无一人,只有一件硕大的牛皮纸袋静静躺在台阶上。白教授俯身拾起纸袋,端详了一会儿纸袋上的文字和邮戳,便扭头进了房间。
这封来自美国Ford基金会的信件,是从纽约寄往Ford基金会香港办事处,又转寄到上海的,摸上去厚厚一叠。
自从女儿死于南山林场的山林大火,白教授对自己课题的研究愈发疯狂。他迫不及待地撕开信封,阅读起来:
亲爱的白教授你好,我是Ford基金会的查理威廉森,之前我们通过几次电话,但始终未能谋面,十分遗憾。
非常感谢这些年来,您作为基金会智库的一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详实的资料,这次之所以给您写这封长信,也是因为以下要说的事情十分重大。
您可能已经了解到,Ford家族试图找出人性与兽性之间的紧密关系,时间长达百年。首先,请让我向您解释Ford家族一段隐秘的历史:
有一个故事,是世人皆知的。福特汽车的标志是采用福特英文Ford字样,蓝底白字。由于创建人亨利·福特喜欢小动物,所以标志设计者把福特的英文画成一只小白兔样的样子。
而亨利之所以对“兔子”这一形象情有独钟,正是因为他自认为血液中有兔子的基因。
时间回溯到1863年7月30日,一个男婴降临到威廉·福特和玛丽·福特夫妇家中,他们为他取名亨利。威廉是英国人,1847年大饥荒时随父母来到美国,定居在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刚到美国时,他们一文不名。到亨利出生时,勤奋的威廉已经拥有一座90英亩的农场了。而亨利,就是福特集团的第一代创始人。
这里,我还要向您介绍和老亨利·福特同时代的一位传奇人物—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
庄士敦于1874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比老亨利年纪小了差不多10岁。他先后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主修现代历史、英国文学和法理学。1898年,庄士敦考入英国殖民部,同年以东方见习生身份被派往香港。
再后来,经李鸿章次子李经迈推荐,学贯中西的庄士敦担任了溥仪的老师。1919年2月,庄士敦从威海赶赴京城,开启了自己的“帝师”生涯。这一年溥仪14岁,庄士敦45岁。
庄士敦先生在担任帝师前后,都十分热衷旅行,在游历的同时切身体会当地风土习俗。有史料记载的是,1906年他沿长江而上抵达四川、西藏,而他这次旅行的同行者,就是福特家族的老亨利,这在当时的各类报道中都未提及。对老亨利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秘密的行动。
对了,顺便提一句,您知道庄士敦为溥仪皇帝起的英文名字是什么吗?没错,就是亨利。下面,让我来讲一讲,在老亨利与庄士敦的游历中,他们发现了什么。
时间再次倒回到1906年,43岁的老亨利与32岁的庄士敦在游历过程中,经当地人介绍,来到了现今四川三星堆文化附近的一处古遗址。这处遗址从未在中国的正史中出现过,却出现在老亨利阅读过的一本一直以来都被怀疑是伪造的中国古籍译本中。这次发现,不仅证实了古籍的真实性,更是揭开了中国上千年来隐秘流传的一个传说的真实面目。
相传,热衷于长生不老秘术的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身边,聚集了众多奇人异士,其中有一个叫桀的人,拥有一双异于常人的眼睛,能够一眼看透旁人的心思—我们认为,就是看透人身上潜藏的某种兽性。在中国流传甚广的故事“荆轲刺秦”中,荆轲之所以最终以失败告终,正是得益于桀的先知先觉。
桀死后,秦始皇一方面派人到世界各地寻访拥有同样能力的奇人,一方面致力于对普通人的改造。因为桀天生后脑缺少一块头骨,所以秦始皇一直尝试通过去掉一块头骨的方式,实现天人合一的目的。
据说,这样的实验曾经成功过,被去掉一块头骨的实验者出现了像桀一样超能力。因而,这样残忍的实验从秦始皇开始,一直流传下来,从未停止过。当然,这样高等级的实验,中国的皇权是绝不会让民间知情和参与的。所以,这样的实验与寻找就成为历代皇家的最高机密。
历史讲到这里,白教授,你一定会发现一个特殊的细节,那就是庄士敦后来作为帝师的特殊身份。你的猜测没错,庄士敦之所以后来能拥有这样一份显赫的职业,的确是老亨利等人从中“协调”的结果。
而庄士敦也的确没有辜负老亨利的重托,在担任帝师的过程中,接触并记录了大量有关这一秘术的第一手资料。在庄士敦回到英国后,他曾经企图出版一本著作,来揭示这一古老东方最神秘的历史。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与末代皇帝溥仪几经通信后,庄士敦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并在临终前,将已完成的手稿付之一炬。
最终,得到消息的福特家族买下了庄士敦在伦敦的旧居,并派人四处寻找其零星散落在中英两国的研究成果。这其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是在庄士敦旧居的壁炉夹层内发现的一本古书—《玉佩集》。
您猜想的没错,这本《玉佩集》就是老亨利年轻时阅读过英文译本,并在其中明确提到中国古代皇家秘术的那本著作。正是因为这本书,才有了后来老亨利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相约庄士敦共同西行探寻历史的一段经历。
而这本《玉佩集》也正是上面提到的四川遗址—“葛王庙”文化的一本代表性著作,它与现实中的实物相互印证,更证明了人性与兽性相互叠加并非出自臆想。
“葛王庙”一词何来到如今还无从考证,但它总是出现在与皇家秘术有关的野史与传说中。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葛王庙作为一个上千年来受皇帝直接控制的秘密机关,在人性与兽性这一大课题的研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也十分不光彩的角色,它甚至是一系列行动的直接策划者和操作者。
这里我想先向您透露一个《玉佩集》中记录的“献祭”方法,以此来向您展示“葛王庙”文化邪恶的一面。这个献祭的方法过程冗长而残忍,几乎每一步都是在挑战人性的底线,使人不寒而栗。
首先,是寻找一名年龄在18至22岁之间的处丨女丨,这名处丨女丨从身高到长相都有一系列严格的标准,以保证献祭的成功率。
然后,葛王庙会派出血统纯正的子弟,与她发生关系,使其怀孕。我理所当然地猜想,这是一个强迫的过程。
葛王庙文化相信,这个年龄段的女人拥有最敏感的神经,最容易获得超常视力。为了使其放大这种对周边环境的敏感,怀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至于为什么是找到葛王庙血统纯正的子弟使其怀孕,则大概率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基因中隐含了某种未知的力量,一旦使女人怀孕,就能有机会将这种力量传递到孕妇身上,从而加大使其获得超常视力的概率。
下一个步骤,就是在其怀孕期间,通过中医诊脉等方式确定其孕育的是男胎还是女胎。
我听说在中医上千年的历史沿革中,这类判断的准确率是极高的。我无意贬低中医,但是在我看来,如果不使用现代医疗器械而盲目去做这种判断无异于草菅人命。
为什么我会有如此斩钉截铁的判断?
因为如果是女胎,则葛王庙文化判断孕妇有可能获得超常视力,所以会在怀孕期间,取下其一块头骨,来测试她的变化,如果并未取得成功,则需在孩子降生前,将孕妇吊死在某种特别的树上。当然,对于现代医学而言,孕妇可能早在取下头骨的同时就已经身亡。
而如果是男胎,则直接判断其不会获得超常视力,所以会直接逼迫其上吊自杀。作为一种向神的献祭。
这样残酷的行刑式的献祭,是任何现代文明都无法接受的,但是据我们了解,在中国的偏远地区,葛王庙的势力正在悄悄恢复,这一点后面会提到。
Ford基金会当然不赞成此类的实验,但在缺乏必要科学依据的情况下,也只能对此保持中立—请不要误会,我指的是对这种献祭仪式的效果表示中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