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行》
第48节

作者: 朝五军
收藏本书TXT下载
  翁俊博三族数十幼儿,长岁不至舞勺,幼者尚且蹒跚,其杀之如何,不过迁怒矣。
  臣之所求,不敢亵渎圣旨,而是秉心之言。
  有道是家有诤子不堕其家,国有诤臣不毁其国,臣此番诤言,实觉诛其三族确有不妥之处,如陛下一意坚持,那将来日后,官员士子、儒生百姓皆观圣旨而畏如猛虎,便是知晓有其不当之处亦不敢面君直谏,何以兴国。

  魏徵犯颜直谏,太宗喜闻,常言以人如镜,可以明得失,乃有贞观盛世。
  陛下雄才,太宗难媲,我洪武盛世治隆亦必将远迈汉唐,伏请陛下三思。”
  一番对答,陈云甫已是竭尽全力绞尽脑汁,该夸的夸、该捧的捧、该坚持的亦不放弃。
  剩下的,交给朱元璋吧。
  金殿之中再次陷入寂静。
  跪在陈云甫身边的邵质心头哀叹一声,没想到此时此刻这陈云甫还会坚持己见,拒不退让。
  朱标亦是皱起眉头,直想着陈云甫忒不懂事。
  不过在感性上,朱标更加欣赏,这小子,有君子竹节!
  宝祥倒是没想太多,他现在全副身心都在朱元璋身上呢。
  这个台阶不是太体面,朱元璋能愿意下吗。
  这多少有点胁迫的味道了。
  好似朱元璋如果不同意,那就不如李二一般。
  在心里,李二从来没被朱元璋当成其帝王生涯奋斗的目标。
  而现在让陈云甫拿话挤兑的,不同意,竟连李二都不如了。
  “呵、好啊。”朱元璋开了口,心头的怒火已经烧到了脖颈,就快上头了:“好一句家有诤子不堕其家,国有诤臣不毁其国,怎么着,朕今日不听你的,我大明朝就亡了?”
  随着语调升起,所有人心头都猛的一颤,就当所有人都以为朱元璋要发怒时,却听后者又重归平静。
  “宝祥。”
  “奴婢在。”
  “拟两道圣旨。”
  宝祥不知道这个时候朱元璋还拟哪门子圣旨,但当下赶忙照做,赶走一旁的伴驾承旨郎中,自己舔墨提笔,等着朱元璋。
  “第一道圣旨,言刑部右侍郎邵质与那翁俊博暗中结党、勾结一气,致使此案空悬两年不破,邵质罔辜圣恩、犯下欺君之罪,车裂于市,其一家发配辽东。
  至于翁俊博,既然已经‘凌迟处死’,鉴其临死前招供坦白,亦算立功,其三族特赦,改为发配陕西,屯田筑城。”
  “第二道圣旨,都察院照磨陈云甫少年才智、机敏果敢,及时侦破大案,擢升都察院经历。”
  宝祥下笔如龙蛇,很快便拟好,呈到了朱元璋的案首,老朱拿起了玉玺,俯瞰着陈云甫。
  “谁还说朕心胸不广?”
  你不是想当魏徵吗,你不是犯颜直谏吗,行,朕不生你的气,朕听你的,朕还给你升官。
  翁俊博一家免死,改杀邵质一家!
  发配辽东,那可比直接砍头还痛苦。
  谁都知道你陈云甫和邵质一家有交情,现在你升官,邵质一家死绝,谁不说你陈云甫是踩着邵质一家老小的尸骸上的位!

  千年文字会说话,你陈云甫的名声可就遗臭万年了!
  朕到要看看你怎么选。
  朱元璋现在真的来了兴致,想见陈云甫还有什么本事来破这个局。
  陈云甫没有想到朱元璋会玩这么一手。
  这也太、太阴损了。
  此时此刻,陈云甫切实的感受到了什么叫进退两难、什么叫进是悬崖、退是深渊。
  似乎无论怎么选,都是死路一条。

  这个时候陈云甫脑子里突然想到了前世和同事漫谈时的对话。
  你可以把中国的政治当成一种游戏,这个游戏有其特有的规则,所有人都在规则内做事,你可以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价值观,可以允许你独立的去做自己想做的那个人,但你不能去破坏或者挑战这个规则。
  政治规则一旦被打破,那么就会带来结构性的动荡,很多人都要因此而遭罪。
  你以为你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却不知一旦稳定性被打破,那么所有人、各行各业都要受到冲击。

  因为政治是核心。
  陈云甫觉得自己是没有做错的,他并没有挑战规则更没有妄想破坏规则,他行谏言和朱元璋据理力争的行为,也是在规则的允许内。
  我说我的,你可以不听。
  这就等同于开集体表决会,我服从民主集中制的共同决意,但我保留个人意见。
  谁也挑不出毛病。
  但陈云甫忽略了一点,一个最重要的点。
  政治游戏确实有其规则,但在古代,还有皇帝呢。
  皇帝不需要遵守规则,皇帝是制定规则的。
  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看看眼下吧,朱元璋就在陈云甫的面向彰显着自己作为皇帝的无上权威,向陈云甫炫耀他手中神器的万丈光芒。
  他想让谁活,谁就能活,想让谁死,谁就能死,这便是言出法随。
  邵质,属于遭了无妄之灾。
  如果朱元璋没有这种言出法随的权力,那陈云甫之前做的,怎么能叫害了邵质,和邵质又有什么关系。
  是陈云甫忽略这一点,忽略了朱元璋拥有言出法随的能力,才导致在一些人眼里,似乎是陈云甫自己致其准岳父一家陷入绝境。
  这不怪,因为陈云甫自己确实没想到。
  现在,朱元璋站在局外,而陈云甫、邵质都在局内,陈云甫必须要把这个局破掉,不然,他自己的一生也要困死在这个局内。
  陈云甫抬起了头,一双纯粹且干净的双眸与朱元璋对视着。

  他看到了,看到了后者眼神中的愤怒、欣赏和期待。
  这一刻,破局本身已经超越了案件,而上升到陈云甫和朱元璋两人之间的一次思想谈话。
  成与不成,就看这一搏了。
  “洪武九年,陕西有民持大诰入京,沿路遭到恶吏相阻,未能如愿,此事被时任陕西省道监察御史岑广文获悉上禀,陛下可还记得。”
  就当所有人都以为陈云甫会绞尽脑汁为己辩解的时候,却没想到陈云甫突然驴头不对马嘴的说出这么一件事来。
  连朱元璋也没想到,不过还是给出回应。
  “然,朕记得,朕当时还做了批复,砍了那些恶吏的双腿。”

  “是的,这个案子的案宗至今都在照磨所里。”陈云甫大声道,声音已丝毫没有颤抖和恐惧:“案子的启发点只是几个百姓与当地里正争地,区区不过十亩薄田,但因为这一件事,陕西布政使司掉了六颗脑袋,在陛下心中,百姓,远大于官吏。
  此案后,陕西家家户户为陛下供生祠,上书皇帝陛下万寿无疆,日夜焚香敬拜,感念陛下仁慈厚恩。”
  朱元璋脸上升起一抹红晕,但还是摆手道:“朕知道老百姓不容易,做了该做的事罢了。”
  “因为陛下心念百姓,所以才有万民景从,陛下令旗所指之处,无数卒伍健儿奋力搏杀便是存了为陛下效死之心。”

  陈云甫朗声,绕梁不止:“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只有陛下才能平割据、逐暴元、开太平、创盛世!
  亿万兆民殷望皆系陛下一身,陛下做到了,开了我大明日月山河。
  从此,天下万物万生皆沐皇恩而承太平,谁人不感陛下之恩、谁人不戴陛下之德,臣不敢代天下百姓,只言自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