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大变局——战国篇》
第25节作者:
村人老李
日期:2022-11-12 19:21:24
除了段干木、田子方、公羊高、谷梁赤这样的学术巨匠,卜商的门生多为“实用型人才”,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李悝和吴起了。
大家会说,不对呀,卜商是孔子高徒,儒家宗师,李悝和吴起却是法家代表人物呀?
孔子的思想体系深邃广泛,且因为生前主张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弟子提出的问题,回答各有所异,再加上弟子们的才性、志向、理解力殊异,因此在继承孔子思想、阐释孔子学说时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这些理解不尽相同,甚至针锋相对,“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
,并由此引发了一场规模宏大、时间长久的思想交锋,其精彩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宏观上的百家争鸣,极大地推广、发展了儒家思想。
比如曾参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正之儒。颛孙师强调大道,是理想主义者,思想近于墨家。闵损、原宪的思想更像看破政治迷雾的隐士。
而卜商早在求学孔子时,就表现得“离经叛道”,他不象颜回、曾参那样恪守孔子之道,而具有独创性的异端倾向。相对于克己复礼,他更关注与时俱进的现实政治,“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就是他提出来的。他主张治国者学习《春秋》,不只是为了学习其微言大义,更多的是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把危机扼杀于萌芽状态,以防失去权势。这正是法家察势和用权的精神。在他的心中,君子也要知权术,他说君子有三变,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觉得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觉得刚正严肃,不可侵犯(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这已经不同于孔子所倡导的那种 “温文尔雅”、“坦荡如砥”的醇儒了。
在后来的从政实践和教书育人过程中,卜商更是发展出一套偏离儒家正统,向法家政术过渡的政治理论,后世的一些学者甚至因此直接把他归为法家一派。
日期:2022-11-12 21:04:34
在西周及春秋早期,受教育是贵族的特权。孔子兴起私学,倡导教育平民化,学术下移,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进入民间,普通民众乃至奴隶、贱民也拥有了学习的权利,有机会建功立业,出人头地。这就是儒学兴盛的基础。
战国时代,竞争空前激烈,一个国家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需要大量的实用型人才。而卜商讲授的都是经世致用之学,最适用于当时的社会。因此魏文侯在得到段干木和田子方,又见识了李悝和吴起的能力后,越发希望邀请卜商入魏讲学。
只是此时卜商已年逾九十,且双目失明,所以推掉了邀请。但魏文侯对这位大宗师推崇备至,多次前往拜见,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并拜卜商为师。最终卜商被打动,答应到魏国开馆授徒。
卜商将讲学地点选在了黄河西岸,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自此,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西河学派正式诞生了!
虽然卜商因为年迈极少亲自教学,日常教学多由其弟子们承担,但他就像一面金字大旗,当他坐镇西河,谋求进身之道的五湖四海学子闻风而动,纷至杳来,进入西河学习。他们学成之后,充斥到各国的官僚系统中,不过,他们的首选效力对象,还是蒸蒸日上的魏国。是以战国时代的两大主题——变法和纵横外交,魏国均是策源地。
数年后,卜商病逝,但其在西河的象征意义长期存在,华夏文化的中心从中原移到魏国,为魏国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经济、军事人才,成就了魏国近百年霸业。
日期:2022-11-12 21:44:34
~~李悝变法之尽地力之教~~
如果我们把卜商视作魏国文化的精神领袖,那么李悝就是魏国制度的总设计师,全明星阵容中最耀眼的星。
李悝,嬴姓,李氏,名悝(一作克),安邑人,早年间拜入卜商门下,深受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大佬总是最后出场,所以笔者把李悝的故事放在这里写,其实他的职场首秀非常之早。
早在三家分晋时,魏文侯就在今天的陕西延安北、榆林西一带设置了上郡,郡治为肤施(今陕西绥德一带)。因为毗邻秦国,上郡经常遭到秦国的进犯,尤其小股秦军的骚扰。魏文侯深为苦恼。
翟璜向魏文侯举荐了李悝,“李悝文武双全,若他出任郡守,上郡可保无忧。”
果然,李悝担任上郡郡守后,秦军的进犯明显减少了。
原来李悝颁布了一则条令:凡是遇到民间诉讼,都要进行分类,如果涉及杀人抢劫等恶性行为,一律上报郡守进行裁决,如果是吵架斗殴,郡守就不过问了,直接进行判定。怎么判呢?拉到校场上比赛射箭,谁射中箭靶最多,谁就胜诉。
在今天看来,这是一则置公平公正于不顾的条令,但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事实上,这则条令可以归属到先军体制的范畴。
条令发出后,上郡民众挠头了,谁敢说自己这辈子不会遇到打架斗殴的诉讼呢?很快,上郡掀起了练习箭术、改进弓箭的风潮,一大批制弓巧匠和射箭高手应运而生。此后再遇到秦国来袭,上郡军民就发挥特长,以强弓利箭招待他们。如是再三,小股秦军不敢进犯了。秦军又先后发动四次大规模攻击战,结果在李悝的调度下,上郡军民大展神威,每次都打得秦军铩羽而归。
而且李悝上任后,上郡的粮食产量明显提高了,社会治安明显变好了。魏文侯感到很惊奇,多次组织官员到上郡调研,学习,观摩。乐羊灭中山后,魏文侯派魏击镇守中山,又将李悝调任为中山相,推广上郡经验,稳定中山局势。
交往越久,谈话越深入,魏文侯对李悝越佩服。这是一位胸怀天下的大才,其对治国理政的见解远超同时代的人,而且李悝屡次提到一个词汇——变革!
大周初建,确立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井田制,延展了周人的势力,拱卫了周室王权。然而经过数百年风云变化,旧的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势。最典型问题出现在军事行动中,随着战争规模和残酷程度的提高,列国必须加强对基层的动员能力和提取资源能力,而分封制下,经济分散化,政治割据化,权力碎片化,严重制约了君主对基层的管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所以,要适应新时代形势,必须改变旧的制度,建立一套新的制度。
日期:2022-11-14 19:47:39
魏文侯拍手称善,于是任命李悝为魏氏家相,进行变法。魏氏正式立国后,李悝又担任魏国的首任相国,继续推行变法。
魏国土地肥沃,但人口密度高,所以人均耕地相对要少,李悝变法的第一大把火就从农业烧起。
早在担任上郡郡守时,李悝就进行过统计。
方圆百里的土地,计九百万亩,除去山泽、城邑占地三百万亩,约有六百万亩可耕地。如果农民精耕细作,每亩可增产粮食三斗,如果农民懒散,则每亩减产三斗,这一亩听起来增减的数值不多,可六百万亩呢?那就是增产一百八十万石(一石等于十斗),或减产一百八十万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