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心灵的智慧——王阳明人生哲学感悟》
第20节作者:
明朗之阳光 日期:2010-08-05 20:12:26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神经衰弱好象是没有什么特效药的,只能用一些镇静药物来控制。据我的体会,练习我国儒家和道家的传统修身静坐法,藉此来培养自身的精、气、神,是治愈此病的良法。因为自身的精、气、神充足了,神经方面的衰弱自然就不存在了,睡眠也能进入较深的层次。没有得过神经衰弱的人,可能体会不到晚上睡不着觉的烦恼,而且,那些西医镇静剂吃多了是有很大负作用的。所以,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以后我可以讲些关于儒家和道家静坐方面的知识。
日期:2010-08-06 12:47:17
那好,下面就讲讲关于静坐的方法和要领。
其实静坐也不象大家想象的那么神秘,认为其是和尚道士的专利品,好象只有那些闲得无聊或追求某种神秘境界的人,才会热衷于静坐。
在我看来,静坐就是坐下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休息的一种方法罢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心是无法得到休息的,干活时一会儿想这,一会儿想那,即使不干活,坐在那里也是有各种各样的念头从脑海里冒出来,迫使脑子不停地运转。古人把大脑这种思维特性称为“心猿意马”,认为我们的思维意识就象猿猴和烈马一样好动,难以驾驭。
而静坐,就是用一定的方法,来达到拴住“心猿意马”的目的。
刚开始,找一个安静一点的地方,如果在床上盘腿而坐,可以在床上铺一层被褥,然后坐在被褥上,这样能够坐得较久而身不疲倦。除盘腿坐外,也可坐在一张椅子或凳子上,即儒家所谓的“端身正坐”,也称“正襟危坐”。呵呵,“正襟危坐”,这个词熟悉吧,它其实源于儒家修身法。
静坐前,要把皮带解开放松,不要勒着腰,手表、眼镜等物也要取下。然后缓缓走一会儿,尽量不再想其他事,平静情绪,让身心放松下来。
散了有两三分钟步后,坐好,再一次放松身心,头正身直,坐椅子的注意不要靠背,双眼慢慢合上,微露一线光,似有似无地“看”着自己的鼻尖,慢慢意守身内心窝处,即“眼观鼻,鼻问心”,儒家称其为“守中”。
身心放松下来,就要调“呼吸”,把呼吸调节到深、长、细、绵的程度,这是有个过程的,刚开始做到怎样就怎样,不要烦恼,也不要很着意地去调。调呼吸一般用“自然呼吸法”,即吸气时小腹自然向外微鼓,呼气时小腹向内微收。吸气时不理它,呼气时自己的意识慢慢地随着呼吸沉入下丹田小腹处,不要太用意,应似有似无,若存若忘。
这样慢慢地静坐半小时左右,有时间者坐久点也可以。
不想静坐了,就慢慢眼开眼睛,再坐一会儿(约一、两分钟),然后将两手手心相互摩擦搓热,将两手捂于脸上摩擦十多下,俗称“干洗脸”,对美容有好处哦。
然后缓缓站起身,随意散一会儿步即可。
这就是静坐的方法和基本要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没有兴趣的就算了,当没看到,呵呵。
日期:2010-08-06 14:05:11
静坐
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
——《传习录》
教人做学问,不能偏执一端。初学时心猿意马,心神不定,他所考虑的,多是私欲方面的事。所以就教他静坐,安定思绪。
在这里,王阳明强调要善于排除私心杂念,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做好学问。其实不论干任何事,只有保持内心的安定,进入一种不为外物所动的状态,才能把事情做到完善的地步。
静坐是东方独特的一种修心养性的传统方法,古代许多在事业或学术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名人,平常都爱好静坐,如李白、白居易、苏东坡、陆游等。通过悉心练习静坐,可以感悟人生,认识自我,医治心灵的创伤,并可促使注意力集中,开发潜在的智慧。
如大家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自己心中没有什么杂念,就会觉得精神很振奋,注意力集中,感官和脑筋都比以前灵动多了。其实这也是在排除了杂念的状态下,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得到发挥作用的原因。
很多取得惊人成就的人,都善于排除杂念而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那些在事业中非常专注,经常因为专注于某件事而忘记周围事物的存在的科学家,通常都能取得伟大的成就。当他集中全部精力来思考某一问题时,就会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使他的思维只集中到一个点上,当然就容易出灵感。
现在社会已进入到生活节奏空前加快的时期,尤其在大都市,工作环境更是十分紧张,让人无法静下心来,时时有一种浮躁、焦虑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去做事,效率自然不会好,因为许多事是要潜心思考才能做好的。而且,整天处于焦躁的状态,即使拥有富足的财产,生命质量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所以现在很多名人,如一些明星和公司总裁、总经理,都喜欢抽空到一个特定的地方,静修一段时间,以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体验和谐、宁静的生命状态,获得更好的决策能力。
古人认为“定能生慧”,就是说人在心意安定、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能够产生比较高的智慧,如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大增等。有的人具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惊人本领,即为他的定力高、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了潜在能力的缘故。
《朱子语类》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
宋代人陈烈为自己的记忆力差而苦恼,一天,他读《孟子》,读到其中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这句话时,忽然恍然大悟,说:“我没有将散放在外的心收拢回来,怎么能够在读书的时候牢记住有关内容呢?”于是把自己单独关在一间房子里,专心致志地静坐,在此期间不去读书或想别的事,以免分心。这样坚持了一百多天。从此之后,只要读过的书就不会再遗忘了。
静坐得法,能增进记忆力,其原理并不神秘,不过是借此把注意力集中起来罢了。
静坐这种方法还有助于创新发明。
埃玛•盖茨博士是美国的大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一生中在各种艺术和科学上做了许多发明,有许多发现。盖茨博士能够把这个世界变成更理想的生活所在,全靠创造性的思考。而他这种创造性的思考方法,也是靠排除杂念,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达到的。
通常,他进行专心思考的地方是一间十分宁静的房间,这个房间里唯一的家具是一张简朴的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放着几本白纸簿,几支铅笔以及一个可以开关电灯的按钮。
当他遇到困难而百思不解时,就走到这个房间来,关上房门坐下,熄灭灯光,让全副心思进入深沉的集中状态。他就这样运用“集中注意力”的方法,要求自己的潜意识给他一个解答,不论什么都可以。有时候,灵感似乎迟迟不来;有时候似乎一下子就涌进他的脑海;更有些时候,至少得花上两小时那么长的时间才出现。等到念头开始澄明清晰起来,他立即开灯把它记下。
埃玛•盖茨博士曾经把别的发明家努力过却没有成功的发明重新研究,使它尽善尽美,因而获得了200 多种专利权。他就是能够通过静坐,集中注意力思考,从而寻找到另外一点东西,那就是别人在常态中无法想到的东西。
通过静坐能够获得种种独特的效果,其境界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一个人只要有点耐心和毅力,在万事撼其心的日常生活中抽出一点时间,沉潜内心,摒弃那些平常干扰自己的琐事,让身心进入一种宁静和谐的状态,就有可能领悟到静坐的境界,并将其精神融入人生之中,从而达到提升心灵,开发智慧的目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