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第54节作者:
月圆的马甲 还是被无数人鄙视了
其实一个人承受的所有评价
都来自自己的所作所为,自作者,自受也
有人要看他的悲哀,自有人先看他的无赖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这是个大部分人都会独立思考的时代
日期:2009-09-18 20:11:24
说实话,忍不住还是想问问007,
你真的确定你知道郭沫若做过些什么说过些什么吗
我说的是在文丨革丨之前发生的事情
我感觉看完所有关于他的经历之后没有办法对这个人有一星半点同情
你看我的文字也该看得出我不是个偏激
也不是一定要强硬坚持自己观点的人
但对于这个人,我真的很厌恶
之所以会一而再的回复你
可能是因为你这句话吧"更爱抓着人家私生活骂"
在他之前,我从来没觉得一个人的私生活这么值得人骂
但是他,在我看来,谁骂他,都没什么不可以
超过所有的道德底线了
------
又多话了,都没干正事
晚点来更新
今天把老朱说完吧
日期:2009-09-18 21:07:48
正因为感觉是不错的网友,
所以才不想因为我认为本来不该有什么分歧的地方而不愉快
我不是要纠正谁的观点
因为我自己也未必是正确
我只是觉得因为007或者小令你不知道一些事情
才会产生这样的分歧
这就算我回复这个问题的最后一次吧
我不说观点只说事实
看你们或者其他人觉得这个人被骂了是否冤枉
如果你们还是以前的观点
那就求同存异吧
正如我先前说的,君子和人不同
1912年,郭沫若与张琼华(1890年-1980年)
在父母的包办下结婚,五天后郭沫若离家,
两人没有离异,以后68年张琼华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
(这个不能算人品问题,张虽然可怜,毕竟是包办婚姻,不减分)
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与安娜(原名佐滕富子,1893年-1994年)同丨居丨,
安娜为此断绝了与父母的关系。
他们生有五个子女:长男郭和夫,次男郭博,
三男佛生,女儿淑子,四儿志鸿。
1937年,郭沫若不辞而别离开日本,与安娜断绝了联系。
抗日战争结束后,安娜带着孩子来到中国,
当他知道郭已另有家庭后,选择了离开,
后来还是**为他们提供了生活上的帮助。
在日本期间,他追求于立忱三年,
口口声声称与安娜没有感情,决心要摆脱安娜,
但于立忱怀孕后,马上改口
1937年五月,于立忱堕胎后自杀
他还写文章冤枉当时在日本的郁达夫和于有染
料不到于立忱有谢安莹这个闺蜜,纸包不住火
回国后,他追求于立忱的妹妹余立群
1938年,郭沫若跟于立群(1916年-1979年)同丨居丨,
并于1939年夏补办婚礼。共生四男二女,
儿子汉英、世英、民英,女儿庶英、平英,另一小儿子姓名不详。
1951年,安娜要求见郭一面,郭托辞拒绝。
请求组织帮他摆平
***等人看不下去,
先是给了安娜一个副部级的待遇,
并将她安置在大连,
委托大连大学的校长李一氓全面照顾安娜的生活,
***在开会见到郭沫若之际,
偶尔还会关心地寻问郭是否给安娜寄了生活费。
他还有婚外情人三五个:彭漪兰(安琳),
南昌起义途中的“革命伴侣”,
1927年10月底,起义失败后回到上海,
在内山书店楼上同郭度过短时“蜜月”后被抛弃,下落不明;
于立忱(1912—1937),于立群的胞姊,被抛弃后自杀;
黄定慧(黄慕兰,1907——,郭的早年密友,
大革命时期的一代风流,武汉市党部妇女部长,定居山西省;
**×××等,姓名不详,只知太过多情,
将性病传染给了郭沫若,并殃及安娜。
(《郭沫若传》北京文艺版,1988)
关于他整沈从文,两党之间跳来跳去什么的
就不多说了,他去世的时候
安娜那边的孩子一个也没有出席
他的儿子说,郭沫若是个罪人
就到这里吧
是非曲直,大家自有公论
既然郭沫若是公众人物,自然不该受比三三七七更宽松的道德待遇
更何况,这个严重许多-----
多说这么多,只是我觉得007也好,小令也好
不是没有正义感的人
日期:2009-09-18 22:37:06
终于忙完了,可以更新了
小令,看你说的张老太太,感觉很无奈
史书或名人传记里的短短几句话,
就是人家的一辈子
再想想,能够留下几句话的人还算是有留下痕迹
更多的人只是一将功成万古枯的冢中枯骨
什么也留不下来
------
旧时代的文人里面
还是冰心最幸福
不是作为女作家的幸福
而是作为女人的幸福
日期:2009-09-19 01:11:54
朱元璋的生前事,
不论是正史或者野史传说都已经说得太多了
现在开始说说他身后的事情
说来不知是不是这位开国皇帝真的是煞气够重
生前按佛教的说法造的杀孽可够重的
结果他竟然是整个大明王朝最长寿的皇帝
而后面的皇帝,
总结起来,竟然是越想做好皇帝这项工作的越短命
也算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了
至于身后,
朱元璋也是比其他的前朝帝王幸运
由于是异族入主中原
结果是反而要把他老人家好生供着收买民心
不但秋毫无犯,
而且还保养修葺皇陵(后面乾隆的偷梁换柱不算)
康熙一生之中六次南巡,
就有五次拜谒明孝陵,
不仅如此还行三跪九叩大礼
(皇帝拜谁呀,历来皇帝都是只拜天地自家祖宗的)
并且在第三次南巡的时候,
还送上“治隆唐宋”四个大字
真是功夫做足了
(不过客观的说,朱元璋确实也不是当不起这四个字)
作为一个后世君王给一个前朝皇帝如此的礼遇
这实在是历史的造化弄人
朱元璋的在天之灵看到拜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子孙
而是异族,不知会不会想哭了。。。。
不过,
他毕竟还是躲过了宋朝皇帝的那种不幸
换了是李自成,他估计就不得安宁了
事实上,李自成已经放火了
事实上,连湖北的显陵也下手了
只是,只是时间问题天气问题
才没有挖地三尺。。。。。。。
朱元璋这辈子,
对得起国家,对得起黎民百姓
在他统治下的明朝,
疆域是北穷沙漠、南极溟海、
东西抵日出日没之处,
凡舟车可至者,无所不届
到了他儿子朱棣的手上,真正是超过了唐宋
文治武功,一时极盛
“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
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他任人唯贤,体恤百姓,关心民生
首开百姓可以直接告官的先河
(要知道在古代百姓告官,是要先打一顿板子的)
洪武三年天下大旱,
朱元璋不但第一时间下旨免了灾区税赋,
还带着所有的皇子在六月南京的烈日下爆晒,
用这种中国民间最朴实也最自虐的方式求雨。
这一晒就是五天,当大雨倾盆而落时,
举国上下都认为是皇帝的诚心感动了上天。
作为个人,他戒奢守俭,
勤劳的超乎想象
自登基以后他事必躬亲,
而且还严格遵守着自己制订的“百姓黎明即起”的时间表,
除非病得不能起来,他都在每天凌晨四点就开始早朝,
无论寒暑秋冬都雷打不动。这一坚持,就是三十多年。
(我想要像他那样做皇上,估计很多人宁可不干了)
面对这样一个“以身作则”的皇帝,
臣民们也只得照做了。
不仅如此他还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御花园的皇帝
因为他把花园改成菜园子了
每天自给自足吃青菜多过吃肉
-------
只是这样看的话,
朱元璋简直是个完美的皇帝了
可是,这个完美者喜欢杀人
一杀就牵连出一大票人
不过他要杀的人,
除了他的敌人就是他的手下
所以只要不做他的敌人不做手下
基本上还是安全的
哦,也不对
还忘了一点
也不能做他的小老婆
朱元璋去世的时候,
恢复了一项在汉族皇帝已然很久不用的制度
殉葬制度
最开始的倒霉者就是秦王朱樉的两个妃子
也就是我前面说的王保保的妹妹和宁河王邓愈的女儿
到朱元璋自己去世的时候
按原来的制度,
是没有生育过的妃嫔都要殉葬
可是后来执行很混乱,
结果死了不少已生育的妃嫔
至于是怎么个死法
一种认为是白绫上吊
另一种说法比较恐怖
是灌水银
怎么做的呢,当然不是从嘴里进去
先是被一种中药熏得失去了知觉,
然后,
在头部切开一块,执行人手持铜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