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商“捡漏”故事集——推山深度解密古玩行》
第7节作者:
推山入海 “上车,免得他后悔追来!”
贩子把袋子递给我,手里沉甸甸的,我彻底放心了。
孙伯镇离安镇很近,他一口气把我送过去,找了家稍好点的小旅馆,陪我住了一宿。我把三百元好处给他,第二天起早便返程了。
罐子果然是水里出来的,保存完好,造型古朴,有一种雄浑茁壮的气度。绿锈斑斓,非常漂亮,有的部位露地,有的部位覆盖着绿锈。两个铺首衔环耳,因年代久远,兽首口内衔环没有了,带状纹饰,雕刻细致漂亮。(图1-1、1-2)
等到仔细看时,竟意外的发现了惊喜,纹饰中间竟有一个小篆“鱼”字!莫名的欣喜笼上心头,我赶紧把老婆喊过来,指给她看。因为锈的重了些,我们又细细寻找,接二连三的好消息透露出来,到最后竟然发现了近二十个铭文,真是太让人兴奋了。
日期:2012-04-06 10:35:39
国内现存的青铜器带铭文者不超过二万件,而且多数是一两个字的器物,我第一次买青铜器,就买到一件多铭文的东西,难道不是太幸运了吗?
后来根据铜质和制作工艺、铭文特征,纹饰特征等等信息,断定此物是春秋战国时候的青铜器,而青铜罐子造型此前并没有出现过,它可能是目前最早的一件实物。由此看,我花三千五百块钱买的青铜罐不仅太值了,而且是个大漏。
幸福来的静悄悄,来的无声无息,竟然让你一点准备都没有!从此,我们家有了第一件宝物,老婆更支持我出去淘宝,倾尽全力的支持,借钱,下夜班不休息陪我去买货。我们家那些沉寂在箱子里的文物都有她的心血。每月的工资都是先买古董,再拿网上交易出来的钱过日子。那是艰难的岁月,到了最穷困的时候,我们家一个钢镚都没有,在哪里翻出十块钱,挨一个星期的生活,多么辛酸啊,可是在老婆的支持下,我们走过来了。
点评:本文写的是捡漏,可是啰啰嗦嗦介绍了很多铲地皮的闲事,读起来不爽,我很体谅朋友们的心情;要知道,捡漏或许只是瞬间的事,并没有多少内容可写。三言两语说完了倒觉得没味道,因为每次捡漏看似偶然,其实并不是平白无故的拾到了馅饼,它需要经过长期的等待,经过辛勤的付出,才慢慢等来一个机会。机会来了,是否能把握住?就要看机缘和当事者的敏感度了。如果我跟同伴一样把贩子的话丢下不管不问,再不会返回来购买。或者买回去随随便便赚钱卖掉,也就只得到一点利润。所以每买到一件东西,都要把它看透,否则,会失去它,就像我开头卖掉的陶猴一样。不管做什么,都需要辛勤的耕耘!
3、咬牙吞下洪武三年铜炮
从宁阳捡到便宜后,我又去了多次,又陆续淘到满工的西周青铜戈和战国的青铜蒜头瓶,花钱不多,似乎也是较早的此造型的器物。汉代蒜头瓶造型讲究挺拔,我买的脖子粗,也矮,完全不是一种风格。去的次数多了,跟贩子交往起来,他待我挺热情,有东西常常打电话,因此发生了许多后续故事,素的荤的都有。渐渐的他开始不老实,吃了他几次亏,弄得不愉快。因为再无大的漏可捡,也就暂时把那一段经历放下,安心做德州本地的生意。
黑马古玩城位置特殊,非常好找,出德州汽车站北门往西,过地道桥,把十字路口的东北角即是。德州虽说是落后城市,可是地理位置好,总领河北山东一大片地区,这里出的好东西可不少,尤其真东西多,价格在全国最便宜。虽说市场规模算不上大,可在全国非常有名,每到星期五,四面八方的古玩贩子和爱好者们,都到这里淘宝。整个市场里,摊位全摆满了,人挤人,人挨人,一片噪杂之声。地摊被四边的店铺围起来,只在西南角留一大门,类似有棱角的C字。店铺共三层,先前仅开二层,商铺有一百多家,汇聚了许许多多气象平常的有些粗俗的店家,可是里面不乏高手。
在这个圈子里,我仅是老资格的新手。为什么这么说呢?前文已经介绍过,九零年上,古玩市场还窝在建设街的小胡同里时,我曾经下乡收过几个月的货,那时的业内人士总共不超过二十个,我个个都认识。可是这些人里,真正干得好的没几个,其中有一个类似乡村地主的家伙,中等身量,脸色苍白,微胖的身材,脸上鼓囊囊的多肉,人很奸诈,总爱皮笑肉不笑。后来为了获取计划生育的几千块的告密奖,与二楼头顶的商家结仇,被人家排挤,只能去了三楼另开张。
买铜炮的故事发生在我和他之间。此前我们曾有过多次交易,很熟悉。
日期:2012-04-06 20:49:52
最早的一次打交道是九零年,我下乡收到一块银元,三十二块钱卖给他,没亏本。当时,他是某公司的经理,能捞点油水,算得上有些实力的买家。
细心的朋友肯定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下乡去收古董,如何买块银元就花了那么高的价呢?要知道,我的工资才八十块,去农村花那么高价买银元,真是傻了。此事确实另有因由。
我曾经说过,那时候农村的东西是很多的,银元更是常见。我和同事第一次出门就碰到过,他以三块两块的价买了几块,我们也不知道如何分辨真假,只是看到银元黑乎乎的有点发黄,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就是不明白,后来想起电影里的镜头,收到银元的人都是吹一下,然后放到耳朵边听,便跟着效仿,以为有声音的才是真的。我们如法炮制,却听不到声音,于是犯了愁。
“这臭玩意到底是真的假的?”同事说着,一时兴起,抬手把一块摔在地上。银元“啪”一声,碎掉了。
“假的!”
早期入行的朋友多是玩老钱开始,我开头也是收老钱。后来听说夏津县挖出好多铜钱,很想去买,就约了我哥和其他几个兄弟一起上路了。几十里跑出去,却扑了空,于是边串乡边往回赶,在一个村子里吆喝时,有老头说家里有银元。其实在刚转过的村子里,已经看到几批银元,都是跟同事买的一路货色,制作粗糙,黑里泛黄,才知道民国遗留下来的假银元还不少,这次也没抱多大希望,不过还是摆了一线希望,跟他去看了。果不其然,一罐子的劣质货。
“你这是假的!不要!”
老头很失望,可并不死心,拿出几块,托在手里,强调是祖上留下来的,不可能假,认定我不懂。我也是心血来潮,突然想起同事的招法,顺手拿起一块,摔在地上,银元应声而碎。
“看,假的吧?真银子哪摔的坏?”我很得意。
老头傻了!我说的当然正确,只要普通智商就知道。可是老家伙突然想起我摔坏了他的东西,立刻奸笑了。
老头发难了。
“坏了,你说怎么办吧?”
他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借此讹钱。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可是又不甘心,试探的据理力争。
“假的,还能怎么办?”
“那你得陪!”老头拉下脸来,争利益了。他脸红脖子粗的发狠话。按当时的形势,我们四五个小伙子,根本不怕他,可逃跑又没把握。那个年代村子里人们还挺团结,一家有事,百家帮忙,万一被抓住就难办了。看来只有认倒霉,商量赔了。谁让我太草率,没动脑筋就做了呢!
老头道,他听说别人家的银元卖过25块,他也不狮子大开口,就按这个价陪。按他说的这是最合理的,可是明着是坑我。我心里不痛快,把眼睛往罐子里瞅,却发现那一堆里有一枚银色的,白亮白亮。我虽然没见过银子,可这一枚做工精致,袁大头画面清楚,凭直觉我认为是真的。于是拿在手里。
“大爷,你看咱这样,”我的口气缓和下来,“这一枚我要了,两枚,我共给你三十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