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商“捡漏”故事集——推山深度解密古玩行》
第30节作者:
推山入海 方老板别看肚子里墨水有限,却是不多见的书迷,平时练练字,偶尔也被人看到读点书,仿佛专心科考的穷秀才。因为多次碰到他与读书联系的场景,又经常看到他手端古籍沉思,大家宁愿相信他爱读书,不过,他爱好古籍是发自内心的,经常购买。所以每当谁手头上了明清古籍,多跟他联系。
古籍这东西,在初期的古玩界,懂的人不多。在古玩行里,汇聚着文盲和半文盲,连简化字都认不几个,别说怎么看怎么眼晕的繁体字了。所以古书相对便宜,虽然方老板出价不高,还是有充足的货源。方老板见的多,对古书的价值有独到的见识,认为古书的价格是古玩行最便宜的,简直是珍宝卖的白菜价。随着对古书研究的深入,方老板的眼界越来越高,老琢磨着买些明代以前的古书。
宋元的古书,在清代民国的古玩商时代,就是抢手货,达官贵人更是趋之若鹜。所以上百年前的价值就高得令人咂舌。买宋元书籍,当然成了方老板没有言明的梦。他默默的在自己的小角落里观察着,等待着,早积聚了足够的宋元书籍的鉴定知识。皇天不负有心,忽然有一天,跟做梦一样,机会来了。
某年某月某日,方老板像往常一样在家里替别人写店名,把墨汁准备妥帖,纸铺好了,拿起笔,正要运气操作,电话却响了。方老板摇摇头,觉得很厌烦,真不看时候,这时候来电话。想了想还是先接电话,不然老惦记着影响他的情绪。可这一接电话,却把他写店名的心思全部赶走了。
日期:2012-05-07 19:59:17
电话是一位铲子打来的,他刚收到一本古籍,是最近刚出土的。那书印刷精美,跟平常买到的完全不同,开本也大,字体有点像唐代的柳公权,但不是拓本,而是木板印刷的,看成色,像元明的书。
铲子为啥断定是元明的书呢?他不太懂古籍啊!方老板犯了寻思,也就多问一句。原来与书一起出土的有白瓷器,那些瓷器很像老窑的,但具体年代铲子辨不清。得到这个消息,方老板的心情激动起来。听了简单的描述,他觉得东西不一般,再没有心情写字,干脆锁了门出去看货。
几里地路程虽然不远,但是方老板瞪着破自行车在坑坑洼洼的乡间土路上,也走了半天,累了个浑身白毛汗,算是到地方了。到了铲子家里,看那书时,浑身的疲乏感觉,顿时不翼而飞。
那书印制精良,保存完好。内里详细列有雕刻工匠名字,这是宋代刻板常有现象,而后期的版本并不注重。再看纸张,既不是竹纸,也不是皮纸,而是典型的白麻纸——正面洁白光滑,背面稍粗糙,纸质匀净有韧性。方老板虽没见过宋版书,但眼前的东西特征很明显,跟他脑子里背的滚瓜烂熟的知识完全吻合;在他的老经验库里,这本书确实与所有见到的书不同,那字体仿柳体,符合宋版书的时代特征。从纸质和雕刻印刷的精美程度,他否决了后代摹刻的可能。
方老板仔细的从头翻到尾,完全能确定是本好东西,是他梦寐以求的宝贝。方老板虽然没考取大学,可后期比较爱读书,肚子里有货,心眼也够使,他深吸几口气,把激动的心情暂时压抑下来,用很平淡的口气问价,然而铲子是地道的宁津人,那是够刁钻狡猾的。
“这本书我从来没见过一样的,又是出土的,所以肯定不是一般东西。你要,给二万五。”
那是九十年代中后期,二万五千元买书那是天价,别说是本来日子紧巴的方老板,就是整个德州古玩行里,能拿这个价买东西的也没几个,或许除了乡村地主、贾老板等有限的几个人外,几乎不可能。
“你这是开玩笑!”方老板有点不高兴了,站起来做出要走的样子。
铲子非常狡猾的笑了。
“方哥,我不是跟你瞎要,书我不是太懂,可是一起出土的瓷器在这里摆着,我觉得书最低也是明代的!嗯嗯,或许是宋代的呢!”
铲子的话说明白了,他确实不糊涂;谁都知道,万一是宋代的,那就是打着灯笼难找的宝贝了,谁知道能卖多少钱呢?
宋版书卖多少钱,方老板是清楚的,尤其是保存完好的成本书,那绝对是了不得。保守的说,几十万非常轻松。就铲子喊出的二万五不打哏的买了,也是大漏。方老板不是看不好那书,而是实在是囊中羞涩,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买。
铲子把话说到这里,方老板知道没多少回旋的余地了。他要么放弃,而放弃是白痴行为,简直是把到手的大笔钱丢进水里,聪明的方老板可不会干啥事。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下狠心,跟铲子砍价。铲子还算仁义,把零头情让了。可是,二万块,也没处筹集!方老板犯了难,毕竟天赐良机到来,如果婆婆妈妈错过机会,将后悔终生。
“东西按说好的价,我要了!我回去马上准备钱,你别再许别人了。”
铲子一口答应。他买书没花多少钱,几十块而已,而附近古籍玩得好的,也只有方老板,而且,他也是最敢出价的。一本书花到两万块,没多少人冒傻气。
方老板风风火火的赶回家,把所以的存折找出来,把所有的零钱都凑上,还是只凑了八千块,离二万差得远呢!
日期:2012-05-08 09:56:58
怎么办?怎么办?方老板搓着手,在家里打了半天转,却想不出借钱的地儿。随着时间的过去,他的心越来越紧张,肥肉就在嘴边,他却吃不到,而且时刻面临失去的危险,真是太折磨人了。最后还是老婆帮他想了个主意,找人合伙。这样的好事,自然会有合伙的,人家多出几千块,利润均分,总比一分得不到强。一时凑足了钱,把书买回来,算是放了心。
合伙的两个人,对于出售却为了难,好东西找到个好买家,并不容易。最后二人商定,送到拍卖行。那时的拍卖行还有点人事,没有坑他,果然上拍了,竟然拍到一百多万元。两个人一下子发了大财,从此各自做起了古董生意,方老板对别的古董品类不感兴趣,专业玩古籍。
自从手头有了钱,方老板再不去写店名赚小钱,而是在城里买了房子,开起了店铺,专业做起了古玩生意。虽说一下到手大笔的钱财,可花起来还是很容易。那时候市场上好书多的是,方老板拼命的搜罗,一边买一边卖,资金积累了不少,可是真正上档次的书,在有限的空间内,还是太少。方老板眼界高了,经常出现在拍卖会,跟全国的藏家交流,做生意。
拍卖行的书质量高,价格也高,看到合算的,方老板敢买。
方老板有钱,对古籍确实痴迷,很快积攒了许多专业知识,对鉴定古籍,有独到之处,所以他在全国古籍界也是小有名气。随着时间的发展,收藏大军不断扩容,而古玩的来源却变少了,古籍,尤其是好的古籍越来越少。所以在各个古玩店里,都可以见到他的身影。
“啊,有我对路的吗?”
方老板总是怀着希望打问,却总是得到否定的答复。于是他放眼更广阔的地区,到处去买货。做古玩生意最重要的是买和卖的合理处置,不能光买,也不能光卖。光买钱不够用,光卖,手头没货,生意没法维持。而方老板痴迷古籍,花钱买货的时候更多,卖的永远赶不上买的。
有一回,我去赶市场,跟另一个朋友一起逛,朋友对古籍有些研究,想起受过方老板邀请,希望去他家造访。我们走进方老板的新房子,在一处高档居住小区内,地处市中心,小高层,售价比普通小区每平米高一千多块。住在这样的小区里,又有梦幻般的传奇,估计他的家境殷实,我们准备着看到一个豪华舒适的家。可是进了门,我们却大感意外。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