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商“捡漏”故事集——推山深度解密古玩行》
第31节作者:
推山入海 整个三居室里,只有一张双人床,供他夫妻使用,他的孩子却睡在地板上铺着的简易褥子上。他竟艰难到买不起床。方老板见到我们的表情,很不好意思,大家理解他的境况,因为他的收藏确实让人佩服。两个房间里,都有挡住整面墙的大厨子,里面垒满了品相良好的古籍,其中最高档的一套是拍卖行拍来,花费近三十万元的上百卷的整套书,那一大摞,兰花花的令人目不暇接。他的藏品里,从清代到元代的书很丰富,品类齐全,以高档文集居多。随着年份的递增,存货逐渐减少,唯有宋代的仅有残缺的本子或者册页,再没有起家时的好书。那样的东西太罕见,收到需要机缘。当然,老伙计还有一些书藏在老家,用水泥专门砌了密闭的池子,封装起来,具体是何种书,秘而不宣。
方老板很客气,极力向我们推荐他的藏品,介绍比较详尽,希望我们买一点,可惜朋友是上班族,虽然单位不错,老婆却下岗,经济上有一定的难言之隐,只能到市场上拣点便宜。而我,虽说知道他的书件件地道,却都是价格坚挺的货色,如果买来只能存放起来,做长线。我手头的拮据不比他的情况好多少,他穷得要拿孩子的钱买馒头,我最难过的时候可是一家人靠十元钱过一个星期的。没办法,面对拿起来上千的东西,我只能按下躁动的心。
日期:2012-05-08 14:48:53
方老板的窘迫并不是家徒四壁的贫穷,而是买东西过多造成的暂时手紧,那种恓惶的日子并不是天天存在,多数情况他是阔绰的,时刻在搜寻,到处去买货。做单一品种,可以集中精力,买到上档次的藏品,也能提高眼力和眼界,淘货却越来越难,在某一个地域,有时候去了就白跑一趟。山西、天津、河北的石家庄、衡水、大成、山东的德州、胶东半岛、山东南部等等古玩市场火爆的地段,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后来他开了多家店铺,一是为了增加落脚点,多交朋友,也多一个收货的据点。
方老板在经济最窘迫的时候,头脑还是很活络的。他曾经在胶东半岛发现一套好书,共五函,卖价四万多元。书品相好,品质佳,是不可多得的品种,方老板看来就魂牵梦萦,再也放不下,可惜钱不凑手,买不来。
别说是古玩行,卖货像发烧,高了兴一会儿卖几万,不高兴多少天都不开张。方老板想指望卖东西换钱不现实,他担心书被别人买去,徒增遗憾。思来想去,他找到本地的古玩朋友,代他买下来,然后加利润,手头宽裕时,按函卷分五次买回来。等到整套书到手时多花了五千多元,看似多花了钱,可东西到手的目的达到了,而且付清款项前后拖延了近一年的时间,为他赢得了喘息的机会;再说,一年的时间里,书也增值了。
常在外面跑,难免碰到不顺心的事,挨宰是最常见的。有一回,他去天津赶早市,下了火车打出租车过去,司机转来转去,绕了道,下车竟要他五十元,比正常价多了一倍多。这种被欺负被宰的苦闷,老伙计忍了,如数付款。
“平白无故的被敲竹杠谁都气愤,可是跟他较真没啥意思,咱是来做啥的?为了生气来的么?在这里耽误十分钟,坏了一天的心情不说,还要晚到市场,说不定一个漏就错过了,得不偿失!那点钱就当喂狗了。”
方老板说起来仍旧义愤难平,不过他的看法有道理,强龙不压地头蛇,就是费一通口舌,争一回气,未必能在素质差的出租车司机那里讨到便宜。方老板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过不多久,古旧书籍的行情大涨,书籍的价格翻了几番,对于存货充足的方老板,可遇到了好消息,原来买的货物价格扶摇直上,全部达到了捡漏的利润。方老板手头阔绰起来,置办了新硬木家具,店内摆上奇形怪状的树根做的茶桌,大饮功夫茶,日子一天比一天逍遥。
点评:方老板从一个不起眼的以写店名为生的小老板跃升为行业中的大鳄,与他不懈的坚持走专一路线有关。他能集中精力,垄断有限范围内的好处,虽然不钻农民的小胡同,照样能捡到大便宜,从而奠定经济基础,再利用专业知识,大肆捡便宜,做生意。因为有了充足的存货,在以收藏为最终发展模式的古玩行,赶上行情利好,发了大财,成就了事业。他并不辛苦,可也尝到了单一品种的某些缺憾和不足。然而唯有如此,才能成为名噪一方的人物。
谨慎小心,也有出彩表现
祁老板是最早与草帽打交道的买家之一。他与草帽搭上关系,比我早得多,所以得到的实惠也多的多。究竟是什么,有多少,已经成了迷。
他开头是有职业的,在某医院当个普通大夫,后来下海,自己开门诊。门诊开在自家院里,收益也不错,可惜天不作美,让他遇到了人生中的坎坷。
常言说治得了病治不了命,病人去医院也好,去私人诊所也好,总有顺当的,也有不可心的。虽说大夫是救死扶伤的,是为了挽救病人生命的,可他们送走的死人也最多。所以行医久了总会出点意外,祁大夫遇到了挠头的事情,费心费力的处理棘手的难题,消损了多少精力,说了多少好话,又破费了多少钱财,最终弄得祁大夫心灰意懒,不再想行医治病。好在他做医生时期,有个小爱好,就是收集点古董,如今医生不当了,便利用手里余下的积蓄,大量的收购古玩。正好跟草帽挂上钩,买了不少,搞到不少上眼的,也有才入行的人常犯的毛病——收了一些没用的破烂货,极不好卖,收藏了也没意思。
日期:2012-05-09 10:42:32
后来,赶上黑马古玩城开张,祁大夫租赁了房屋,专职做起了古玩生意。有草帽供货,他也得到切实的好处,首先是货物多来自农村一线,假货极少,为他的货源品质提供了有力保证。其二是草帽得益于木器,也就买了特别多的木器,包括软木和硬木杂件,祁老板得到锻炼,对木器看得很准。
在早期的古玩行里,有点知识的人比较少,祁老板是一个。因为有知识做基础,祁老板入行就特别快,随着见识的增长,眼力也显著提高,在不多的时间里,已经在行内声名鹊起。祁老板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也有他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来他出身官宦家庭,二来有在政府部门吃劲的亲属,所以当地有权有势的爱好者,都跟他有联系,他代他们买货,或者买了货卖个他们。
长期的实践经验,锻炼了祁老板的眼力,他最擅长看明清瓷器和老窑瓷器,家具、黄花梨、紫檀等木器杂件、文房、墨盒、字画。平日里他很低调,不言不语,碰到不擅长的品类,表现特别谨慎。前文说过,他放弃了一件乾隆白玉配,人家找上门,要价一万五千元,他放弃了,被别人买去,转手赚了几万元。
这样的事情还有一些,比方说某地出土了一窝北魏北齐时期的鎏金铜佛像,金光灿灿,非常漂亮,铲子找到他,他去看货了,可是好东西摆在眼前,他却犹犹豫豫,不敢出手,最后把机会错过了。据他回忆,那鎏金佛非常罕见,最大的足有二十几厘米。要知道,北魏北齐的铜佛像多是十厘米以内的,所以大个的弥足珍贵,最后被北京的买家拣去。
因为多次类似的表现,他给人的印象是小心翼翼,不敢出价,没有多大作为。尤其是后期,他的店内的货物,多是别人寄存代卖的,他自己的货很少。他常常靠替别人买卖,做中间人,赚取点好处。所以好多人错误的以为他做得很差,没有闪光点。其实他是隐藏很深的高手,在自己擅长的项目上,是非常生猛的。
有一次,北市场的一个店主买来一堆书桌的散件,桌面没有了,只剩下花芽、挡板和两根腿,堆在地上如碎柴禾般挺显多。那店主是跟人合伙开店的,忘记了带钥匙,把东西寄暂时放在别人店里。我没事了,走过去与他闲聊。大家在一起开店,很熟络,他就让我瞧他买的东西,考我的眼力。
那堆东西用绳子捆了一堆,乱糟糟的,颜色泛白。那时我刚开店不久,眼力有限,拿在手里琢磨半天,没看出门道。那堆东西其貌不扬,一看知道在屋外放久了,日晒雨淋造成的品貌不佳。我觉得很普通,又是缺桌子面的,能有啥好的?也就不放在心上。店主却说要卖大价钱呢,我只当他说笑话。
过了几天,店主说祁老板把那堆废料买了,花了三万五千元。我哪里肯信,就祁老板那小心样儿,那么好的白玉都不敢买,这对破货,别开玩笑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