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年 一根思考的芦苇》
第4节

作者: 东野牧臣
收藏本书TXT下载
  若果说自由是一种心态,那太唯心了。论语中。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孔老夫子的人生高度。自由更应该是一种境界,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数千年来在那长长的历史画卷上,有一类人,也许他们是忠良受万世敬仰,也许他们是佞臣受世人冷眼,也许他们的名字只是在那浩大的历史中一闪而过。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活得潇洒,活得自在。这种潇洒不是那种诗人似的故作洒脱,而是真正的自由。

  明代王阳明说知行合一。知而不能行非为真知。行而不能知非为真行。自由如果从广度上讲,必然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过程。精神的自由和物质的自由。一种天和人的统一。人,自身。天,排除主体之后的一切存在物。天人的统一就像太极一样。阴和阳的转化。并最终达到一种最佳的状态。这样的状态是一种只属于自己的极致。一种只属于自己的大道。

  天人合一太过简洁。若果把客体天和主体人再细分。应该是天,地,人,我,心。那么天人合一也就应该是天,地,人,我,心的统一。
  天。即一切规则。老庄讲得道,程朱讲得理。西方说的上帝,众人苦苦思索而不得逃脱的命运。孔子说,五十知天命。每一个人在生下来的时候总会背负着一些东西。一些一个人一生都无法抛却的东西。好多人在生命完结的时候感叹自己的一声为何如此。也许是因为在人生的路上因为迷恋一朵路旁的花草,又或者一阵微风拂过而改变了方向。总之,回首往事的时候,转折总在不经意间完成。命运一个华丽的转身,梦不一样了。即使放弃去思考天对于时间的统治。那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的大道也总是露出模糊的一面。古往今来,无数哲人试图弄清楚天道的本质却总是陷入到怀疑论中去。而一部分有所明悟的人用更犀利的目光扫视着这个世界,并最终成为其自身的主宰。没有人可以对天道一无所知而声名显赫。也许那些伟大的科学对于宗教的皈依既是一个例证吧。

  地。天的规则常常似实还虚,若有若无。虽不真实却数千年来不变。不受时间空间的阻碍。从人类开始聚居以来,大地的规则就在不断变化。今天是这家王朝,明天是共和世界。往昔重礼义廉耻,明朝笑贫不笑娼。难以说清是进步还是倒退。又或者螺旋式变化着。乱世之中,武者易取功名。盛世之中,文者方能显达。非人取世,乃世取人。如果巴顿并非生于乱世,那么也许历史上的名将就要在监狱中休养了。世人若重道德,沽名钓誉之辈自然会有人望。世人若重金钱,富甲天下之人必有大权。即使是同一个时代,不同地区的差异就是无法逾越的。在这里你可以风过无限,在那里只能得到他人冷眼。世道繁琐,有其重亦有其轻。也许,无论古今中外,豪杰们最恨的就是生不逢时吧。即使是那些心比天高的人也只能落得个命比纸薄。与天道相合可以确定非凡的灵魂却无法带来非凡的人生。在任何一个时代,总有一群傻子过着那个时代最为出色的天才们羡慕的生活。有趣的是,傻子们的生活也是靠自己拼来的。往往有些人只需要走向圣坛幸福唾手可得,却一个人站在高高的山上与寒风为伍、同日月相伴。天道的规则困死了一批不幸的蠢人。大地的规则却伤害了一群有良知的智者。并使他们成为了不自由的人。无论是精神上多么高大,不自由总是无可为避免。那种逃避的生活方式违背了上帝创造人类的初衷。也是人自身的痛。

  人。如果说,这个世界的本质是可以探讨的,那么人的知识就空幻的多了。不要说理性和感性的交织。即使是单一的量变都是那样的难以估测。生活在现今社会的我们有幸享受到心理学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不得不说是一种幸事。只是可惜世间还没有哪一种理论可以将整个人性剖析清楚。于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只能变得越来越复杂。牛顿在他自己赔了很多钱之后感慨。我可以计算天体的允许规律却无法预料人性的疯狂。任何人活着总要和其他人发生关系。而且正是因为任何其他人的关系,人才有了社会意义。很难想像一个无法融入人群的人是怎样的孤独和失落。没有另一个人存在的生活是不会幸福的。否则鲁宾逊也不必非要返回家乡了。若果说,对于道的理解更多的是理性,那么于人的相处就不得不调动感性的力量。那么多天才的科学家无法获得人性的温暖应该离不开理性对于感性的扼杀。人和人的关系对于普通人来说更胜过人和世界的关系。很多领域的王者渴望知己的感觉正是一种对于人的缺失的一种渴望。离开了人的自由是冰冷的。自由,应该是一种于人的合一。一切亲人,朋友,陌生人。家庭的不幸,爱情的不幸所留下来的空洞是无法被事业的成功所填补的。没有人情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当一个人抵挡不了来自于天道的混乱时,渴望知己。当一个人把握不了大地的规则之时,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

  我。一个人无论是谁,在面对一切客体之前都要先面对自己。每一个人都渴望成为自我灵魂的统帅。很多时候却可怜的失去对于自己的起码控制权,更不用谈自由了。就像九型人格中的第六型疑惑者,他们因为恐惧这个世界而需要其他人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历史上总有一些人拥有那种控人心的力量,其他人在他们面前将失去自己。这种对于信息的不对衬,使得很多人在社会的力量下渐渐的消失了自我。一个消失了自我的人当然更不用谈自由了。一定程度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改造了思维。要不然也不至于某些民族一直很沉默的生存着了。即使这样,理论上每个人仍然拥有成就完全自我的潜能。在任何一个文化中或者任何一个思维中,自我,本我,超我。的战斗都试图使得潜意识回到最平静状态。而我们的思维在这样的不断升级似的矛盾中得到强化。直到某一天思维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在这样的平衡中思维将会是一种圆满的存在,其内部的矛盾不再是一头不受限制的野兽而是一条飞翔于天地之间的鲲鹏。昨天的经验和明天的期望被现在融为一体。思维将不会受到情绪以及外界环境的干扰。这个时候的个体应该是真正完整的理性即使是错的。只有这个时候的个体才可能是自由的。因为时间的力量已经无法迫使思维出现不可预料的变化。任何矛盾都在合理的升级程序之中而不是毁灭程序。

  心。有人认为这个世界的本质既不是上帝也不是物质。那样对于我们伟大的人也就太没有意义了,尤其对于单个人更是如此。心,作为一个人唯一的纯粹的不可分割的存在。一个人全部的意义所在。就像一个帝王般统治着或者说协调着一切存在。混乱的天之道,另类的地之道,复杂的人之道,矛盾的我之道。没有确定的答案,也没有完美的方程式,只有心可以将一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心因为纯粹而成为枢纽,有人觉得人有先天规则否则一切判断都无从谈起。那么对于幸福或者不幸的唯一裁判。心,将是一切法则的法则。当一切和谐的程序进入心时,人也就应该自由了。如果说我是主体的唯物成分,那么心就应当是主体的唯心成分,带有着完全的精神属性。一切符号最终的解释权只属于心。心演化一切。创造一切。

  正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我一样,一千个人也有一千种自由。
  日期:2011-07-18 11:16:06
  《思考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