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年 一根思考的芦苇》
第12节

作者: 东野牧臣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事实上没有人认为这有什么问题,在大部分人心中女生本身就是感性的,他们依靠感觉来判断无可厚非。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女人心中的阿尼姆斯是一个进化的形象。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这样的阿尼姆斯会有四个阶段。力量(军人),行为(实干家),语言(对于语言有很高掌控力的人比如幽默感),意义(精神领袖)。越是优秀的女生越坚持一个信念,一生爱一个人,这个信念在社会道德上是应该被赞许的,在心理学上却无疑是愚蠢的。

  当某些优秀的女人在最初的时候会发觉她爱的人几乎是完美的,可是十年甚至于二十年之后,无论当时的生活状况如何往往会发现自己是悲惨的,然后感叹红颜薄命越是优秀的女人越是如此。其实主要原因来于女人在进化,随着女人的进化他心中的男性形象也在进化,可是相对于大多数的男人到了行为这一层次就卡住了,是不可能进化到更高层次的。于是那些女人开始抱怨她的丈夫没有幽默感,甚至于不懂自己然后陷入到自怨自艾中。对于这时候的她们才发觉一个“懂”字是何其难啊。当然并非所有的女人都会进化到这样的层次,也就不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感慨了。

  继续说女人的直觉,女人心中往往有两个男人形象,一种是爱情形象一种是婚姻形象,越是有思想的女生这两种形象越是清晰,一般情况下一个女人在没有经历过爱情形象之前是不可能进入到婚姻形象的,否则必然伴随着某种遗憾正是这种遗憾导致了未来的出轨。但是仍然有些没有多少思想的女生用婚姻形象代替爱情形象,这样的爱情是乏味的但是对于婚姻却无影响。有些女人用爱情形象代替婚姻形象于是也就出了一幕幕所谓的好白菜被猪拱了的经典故事,女人抱怨自己未能看懂男人,未能改变男人,如果仔细观察,这样的男人往往英俊潇洒却没有成熟的思想。

  女人的直觉其实是不可靠的,任何人都有很多情结,有的情结强大到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人格,所以依靠感觉无疑是危险的,除非这个女人的精神世界拥有着完整的逻辑框架。但是这样的女人并不多。
  因为优秀他们的情感长期处于统治地位,这样的感觉是很令人痴迷的,越是优秀的女人越容易衍生出孤芳自赏的情感来,可是男人却不一样,男人的理性法则是经过不断的否定然后成熟的,所以优秀的男人往往带有着谦卑感,而优秀的女人往往带有着优越感。
  当这样的女人因为过度关注情感而重视感觉的时候,他们的爱也就多了些不合实际的味道。一旦受伤,那种优越感情结会瞬间将全部的责任推脱给男人,然后得出结论爱情是不可靠的,纵使古今有名的才女也是如此。瞬间的心动换来一生孤苦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尤其才女往往难逃这样的梦魇。这样的感觉会陪伴着他们一直到某一天照镜子时感受到青春流逝的痛苦,于是明白自己还是需要爱情的。然后开始从新考虑爱情问题,而这时候他们已经是圣女了。

  有人说圣女的要求很高,其实他们的要求真的不高,一般情况会有三点要求。一,带的出手,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自己的姐妹,所以他们的爱情对象必须有能力被别人接受,否则他们会感受到生活的挫败感。二,安全感,事实上圣女是最缺乏安全感的动物,因为他们的潜意识已经明白这已经是你最后一次赌博了,胜不胜无所谓,一定不能输啊。三,意义,女人天生就拥有着感悟内心的力量,他们每个人既然长期不嫁就必然有一种执念来应付孤独感,这样的执念因人而异,有的人甚至于是病态的。所以那个男人还要满足她的意义要求。

  虽然才三点但是要想全部达到还是很有难度的。带的出手的人就要有一定事业,安全感就要有一定责任心,意义就要看那个女人的思想发展了。很多圣女不断的修改这三条规则,降低要求度。直到有一天碰到一个合适的。不过真正幸福的还是少数。
  以上的病态问题很多时候来源于进化的错误,也就是女人在最初融合阿尼姆斯时的错误。爱情是一个美妙的而神奇的东西如果没有感受到爱情的美妙那只能说找错人了。
  优秀的女人本来感性世界就已经很丰富,她们应该通过爱情来使自身获得男人的理性力量。因为爱情男人和女人应该达到一种感性和理性的交融。通过这样的过程,女人懂得了严谨的思考,懂得了让自己的感性在理性的框架下演化,因为中国教育的落后,很少有人拥有理性的思考力量,于是女人的融合多是失败的。融合成功的人会带有着理性和感性的双重力量,他们拥有着成熟的思想和完整的人格,这样的女人是智慧的,幸福的,无论未来遇到怎样的男人他们都会拥有幸福。她们会更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他们开始发现原来取舍也是一种幸福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光依靠着梦活着。当然并不是说女人是没有理性的,事实上理性是很多层的,越是强大的感性越需要高层次的理性来保证其活力。

  本来是想写男人和女人的,不过写累了也就停下来了。以上个人浅见,不代表真实情况。备注:其中的女人只是指才貌双全的女人。
  日期:2011-08-14 16:24:30
  《自卑与狂妄之自卑》
  无知是一种罪,它造就了狂妄和自卑。
  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有一句流传千古的话“人是万物的尺度”。世间有没有真理不知道,世间有没有规则不知道,反正有了人也就有了真理,有了人也就有了规则。
  人为什么要自卑?

  人的自卑有三种,一种是对于别人的自卑,一种是对于命运和规则的自卑,一种是对于自身混乱的自卑。人的社会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则是人是通过别人来确定自身价值的。所以,当一个人在他所生活的圈子里处于下层之时就会产生自卑感。这样的自卑感迫使他可以更好的融入这个圈子,同时也有一种暗示,离开这个圈子的暗示。
  这种通过比较带来的自卑感是最不理性的,或者说是最幼稚的,但是也是最无法逃避的。一个人会因为发现没有一个圈子适合自己而陷入到极度悲观之中即使他天赋异禀,三毛或者王小波的遭遇估计也与这种不适应的方式有些关联吧。所以父母拼了命要将自己的子女送入贵族学校或者尖子班未必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因为自身混乱而产生的自卑是一种复杂的自卑,这样的自卑随时伴随着反常的傲慢情怀。当自身的混乱出现一些融合之时,个体的精神将会有一种万物合一的感觉,这时候长期的自卑会导致精神的过度补偿,出现瞬间的狂妄。当精神恢复常态之后,继续陷入到悲观之中。思维混乱的自卑与其说是自卑,不如说是一种恐惧一种对于自身的恐惧。这种巨大的思维冲突可以将个体生活长期的困在精神世界中。外在的信息会不断的被扭曲,同时他们自身未必知道。在精神世界困得越是久远的人越是难以融入现实世界。也就难以达到知行合一的过程。

  这样的思维混乱甚至于在极端的情况下转化成另外的人格,造成精神分裂。当然要是没有分裂反而走了出来,那么多会变得与常人有些不一样。他们或许会更懂得幸福的意义,或许会拥有更执着的精神。
  还有一种自卑是对于命运和规则的自卑。有的人思想正常,人际关系也正常,可是他们仍然活在自卑之中,对于命运的不甘或者对于规则的难以接受。当一个拥有高度自由思想的人生活在一个专制国家时,无论他多么富有,多么受人尊敬仍然会整日郁闷,感叹万千。在常人看来这是不可以理解的,在他们看来这却是难以克制的。有的人有完美倾向他们容不下不完美的存在,会因为一点点瑕疵而郁郁寡欢。这样的自卑都伴随着狂妄。他们对于命运和规则自卑却同时伴随着对于旁人的狂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