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
第14节

作者: 三闲大夫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个病人的片子已经被你们科借走了,怎么还借?”
  “是的,原来借过,最近刚刚还回来了,但双遇到点问题还想再看一下,请您帮我查查。”冀梁陪笑地说。
  “是刚还来过。不过,你们科的胡斌大夫前几天又借走了?”
  “胡斌?……”冀梁警觉地想着,他不是催着程大夫让还片子吗?为什么他又费这么一道手续再借走呢?如果只是为了看一下参考一下,有必要费这种周折吗?他葫芦里想卖什么药呢?……
  冀梁又有点茫然了。

  这时,有人在走廊大声喊道:“谁是神经外科冀梁大夫?神经外科冀梁大夫在吗?……有你的电话……”
  冀梁赶紧跑过去,他想是否赵宏伟有什么紧急情况了?
  接过听筒后是程大夫的声音:
  “冀老师!刚才党办电话通知你马上到纪检办去,有重要事情!”
  “党办?纪检办?……”冀梁放下听筒后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怪了,我不是党员,也不是干部?党办为什么会找我?
  他忽然想是否会因为科室风气的事情要听听他的意见?因为现在整天传达的就是如何抓行业风气的文件,整天听到的都是社会对红包回扣的指责。他甚至忽然“闪念”了一种让他想都觉得不自在的可能:不会是因为他从不收病人红包和各种回扣而让他作为“先进”去报告吧?要是那样他会很不自在的,他不收红包真的和文件报纸纪律无关,只是自己的秉性和良心使然,所以他也不愿意违心地让自己的习惯披上这种说教的袈裟供人膜拜……

  他甚至想:该不会是袁家绶、万相龙抑或是侯赛或胡斌他们谁又像刘涛一样犯事了吧……
  日期:2008-10-12 15:18:50
  23
  万相龙这些天异常忙碌也异常兴奋。
  这次外出,是医院组织的“医教研防改学习观摩团”,组织了全院各科尤其重点科室主任去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几间著名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参观考察他们的医教研防改成绩。按医院要求观摩团成员必须是科室正主任。但袁家绶借故身体不适,家事正急,让万相龙代他去参加。
  这一切怎么能瞒过万相龙这个斫轮老手。

  万相龙心里明白,他那是身体不适,而是心理不适—这些天来他正盯着叶静但还迟迟没上手,他怎么能在这关键时刻抽身而退呢?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个年龄的人,在黄金时代与黄土时代交接的门槛上,在即将要告别一去不复返的蓬勃人生阶段时,这种留恋贪婪甚至不时夹杂些许的懊丧的感觉时刻冲击着他们的心。这个年龄的名人,名誉地位金钱等等该有的不该有的该享受不该享受的该留下和不该留下的他们都占有了,唯一是生理机能的衰落使他们无法永远超越于别人永远超越于年龄也更无法永远留下。面对着将要永远失去的东西,才倍使人感到它的珍贵和值得留恋,也才值得使他们像因输不起而红了眼的赌徒那样,冒着任何巨大的风险和不惜任何代价,要抓住这最后的有限机会,拼命捞回那人生的最后一局。

  看着叶静那被厚厚的化妆品反复粉刷过的平平面庞和并不出众的身材,除了她那张博士文凭和可圈可点的娇嫩皮肤和两对巨乳外,万相龙实在看不出她有更吸引男人的地方,但不知道为什么曾经沧海的袁家绶竟然被她迷恋得神魂颠倒,近乎要不顾一切和舍弃一切了。
  他心里都有点酸楚的苦笑了:这个年龄的男人啊,只要年轻--年轻就是财富就是魅力就是男人的封喉利器。
  不过,此次出差令万相龙最大的收获是他和黄开河院长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在参观途中,黄开河利用这次难得的闲遐,不断和一些科主任联络沟通感情。因为他到这个医院不太长,他太需要取得大多数中层干部的支持。因为他知道这所全国著名的医院的龙脉和深沉,如果不是机会和命运的安排,这辈子就是打死他他也不敢想凭他一个本科毕业当时连研究生导师都不是的他能当这医院的院长。要知道前任几届院长最低也都是博导,也都是本专业的国内鼻祖或领军人物,有的甚至是院士,是兼中央领导保健医的国内顶尖专家,现在连他们的鼻子鼻孙都博导硕导了,而自已只不过是一个外科主任医师—就这还是自己处于领导地位才得到的。

  他知道,要在这样一个随便翻任一本医学教科书都能找到医院的这些专家姓名的藏龙卧虎之地当一个院长,没有过硬的学术资本是很能立足的,或者说很难镇住的。对他来说,如果没有的东西就要设法得到,如果马上得不到就必须有另外的金刚钻和切入点去支撑自己的位置,他现在正需要这样的钻、点。
  他的机遇与其说是争取的,不如说是别人让给他或他捡来的,当然也是他奋斗付出来的。
  这一切缘于前些年新的一轮改革浪潮,他从省卫生厅宣传处副处长位置上被任命为省胸科医院院长。其实这并不一个肥缺,而是任何人都不原接的一个烫手山芋。原因是这些年来胸科医院矛盾重重,职工告状上丨访丨不断,从省厅告到省委直至卫生部中央纪委甚至给总书记写信陈冤。在这种情况下,他被组织从省厅直接下派到胸科医院。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不过他心理也明白,之所以让他这么一个萝卜头副处长去那里,也是组织本来也没抱多大希望,只是例行公事溥衍补缺罢了。不过,凭借他作宣传工作对文件理解的透彻程度,他率先大胆在全省开展了科室承包制,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果一包就灵,不仅当年使医院收入翻番,而且解决了胸科医院多年的职工告状潮,职工的主要精力放到了如何提高自身收入和医院收入上了,便不再更多的争吵医院一些政策的是是非非,在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博弈中他们体会到,理解了一个职工的价值取向和角色定位,这样便少了许许多多是是非非,一下子使医院稳定了,为此他被推荐为“全国百佳院长”,成为“全国著名医院管理专家”,有的甚至直呼其为“黄改革”。

  也是他开始走上事业的鸿运,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剧烈变革中,这座全省最高的医学首府的院长们,明显跟不上了。老院长率先反对将市场规则引入医院,认为那有违“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对一些收取索要红包和外出走穴的大夫,课以重典,从行政到经济处罚甚至于勒令离院等等极端措施,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要是给他判刑的权力他都可能要试一把了,当然用他的话说是“维护他们建院时的院训,维护医学的神圣、纯洁和庄严”,不过,在社会大气候下,他这样并没有完全阻止蔓延日盛的他所不齿的那些现象,反而引起了对他的无数背后的“控告”和“弹劾”,老院长一气之下,申请离休,主动让贤给他最得意弟子—一个国内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希望年富力强的他能挽狂澜于即倒。他的弟子倒是“萧规曹随”,但不出二年便感到这种理念支撑下的行动的艰难,他面对的根本不是一个医院而是一个社会,而后者相对于他是太强大太无奈了,他们理想的乌托邦行将倾倒,独木难撑的他不愿公开辞职,便选择了去国外专业深造肝移植技术。就这样让这么大一个医院一年多没有正院长坐镇,而医院靠它自身固有的运行机制惯性运转得还可以,也没有出什么大事。

  不过长久的空缺总不是办法,上级开始物色合适的人选时,候选人很多但都主动退却了,因为他们要知道这可是省里的清华北大,没有两把刷子谁敢在这个一砖头掉下来能砸死两个这国内知名专家的地方坐而论道?
  当然这样也就把机会送给了正炙手可热的黄开河,无知才能无畏,无关才能无比!凭着这种劲头,他一跃成为掌管这个全省最大医院生杀大权的一号人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