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还能补回来吗》
第30节

作者: 谢声濂
收藏本书TXT下载
  灌区代表会议之后,各人都投入了紧张的工作。正当方芳日夜忙碌的时候,张玉通过“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查”的招生办法,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被招入武汉水电学院学习,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陈聪接替了她的工作,他就是马桥公社美梅大队陈老汉的堂侄,对水旱灾患深有感受,但对水的调度管理还不十分熟悉,方芳又多了一份带徒的操心,小松却少了一位他喜欢的阿姨。在加强用水调度过程中,陈聪反映一些渠道和社队老叫水不够用,叫得最多的老是那几个地方,迫使方芳下决心去破解这个难题,她向熊工讲:“用水浪费肯定是一个原因,但不会是唯一一个,是否另有原因?”

  熊工说:“根据各条渠道运行资料统计分析,有些渠道水的利用率不高,有些农田灌溉定额不合理。最好实测调查,再结合灌溉试验站资料进一步分析研究。”
  方芳同意熊工的意见,组织人员对渠道进行测流,结果发现渠系水利用系数达不到设计要求的0.65,各级渠道输送入田的水量不足一半,水的流失十分惊人!主要原因是各级渠道多沿分水岭或傍山坡而走,渗漏损失比设计值多出百分之二十,这是始料不及的。
  更大的问题是通过大田观测和小田试验而发现。老叫水量不足又经常受旱的江东、玉美、大拉等地区开荒造田多,这些新开垦的水稻田,早造每亩用水高达2000方,晚造每亩1200方,等于一般老田的三倍,灌区内新开荒造田二十万亩,全种水稻就用去了六十万亩老田的水量,而设计灌溉定额是按老田定的,难怪这些地区和社队老叫水量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新开荒农田耕作时间短,耕作层没有形成团粒结构,实际上是漏底田。因此新开荒田应先种植有利于改良土壤和耗水量少的耐旱作物,若甘蔗、花生、番薯等;缺粮地区急着种植水稻,也应进行水旱轮种,不能单纯种水稻,这是不科学的。

  这个结果通报后,各方反应不同。渠道渗漏主要靠工程来防治,我科认为上千公里渠道防渗,技术上是成熟的,防渗效果也是好的,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是短时间内能实现的。至于新垦稻田改种问题,在‘以粮为纲’的号召下,提出不种或轮种粮食作物是有政治风险的!方芳征求我的意见,我详细核对了观测与试验的全部数据,又去现场复查了大田观测和小田试验的操作过程,我对她说:“结果是对的,不过观测与试验时间比较短,可能代表性不足,改制作为一项建议,区分不同情况来提出比较稳妥。”

  方芳又听取了其他同志的意见,再三考虑后对我说:“如实反映,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朱副局长接到报告后,很慎重地问方芳:“试验可靠吗?数据准确不准确?”
  方芳肯定地回答:“试验是真实的,数据核对无误。”
  朱老还不放心,又召集全局各科主要技术人员来讨论,熊富老工程师说:“这个问题早意识到了,但以前没有数据说话,现在观测试验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分析,而且比预计的还大,对此我们是严肃认真的,在结论上不会错。”
  各科技术人员一致认为定性上不会错,但观测试验是在既定条件下进行的,灌区内各类开荒造田情况不尽相同,定量上会有差异,建议继续小田试验和扩大不同类型的大田观测,同时进行改种和轮种试点,以便更准确有效地指导生产。

  局长办公会议审定后向上级提出了报告,同意组织有关社队干部和农民代表到灌溉试验站和大田观测点实地参观学习,大拉的干部坦率地说:“明知道不能这样种,但又不能不种,只好拼命叫水不够,改种就好了。”江东的农民代表实打实地说:“生地长不出好稻谷,干部就是不听讲;这下好了,种田就得实在,不能图虚名呀!”
  这一年,用水管理又前进了一大步。
  日期:2010-03-18 14:24:35
  ——47——
  197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与方芳的不惑之年。这一年,连续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人民爱戴的总理走了,他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但是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联合国为中国总理下半旗致哀,安理会与会代表为他起立默哀。首都百万群众胸佩白花,臂戴黑纱,自发来到灵车通过的道路两旁,悲伤地送别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我局庄严肃穆的吊唁大厅内,我与方芳都在总理遗像前失声痛哭,同全局员工一起沉痛悼念人民的好总理。

  7月6日,朱德总司令溘然长逝。在中国大地上又失去了一位卓越的人民由衷爱戴和敬仰的领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全国人民又沉浸在悲痛之中!
  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大地震,顷刻之间,天崩地裂,地动山摇,这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65万多间房屋倒塌或受到破坏,40万人死伤,地震还波及我国14个省、市、自治区,震惊了全世界!
  然而更大的‘政治地震’发生了!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123个国家的政府发来吊唁电,联合国大会降半旗致哀,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百万人参加的追悼会,在同一时间内,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十亿中国人为他默哀,为他哭泣。在我局设立的灵堂内,大家哭声一片,我与方芳泪流满脸,悲痛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0月6日传来了“四人帮”被捕的消息,行动之快,民愤之大可想而知!北京150万军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祝游行;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它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在这一年的一次次‘阵痛’中,每个人都在承受着‘阵痛’带来的悲伤、忧虑和期盼,都在承担着自己那份义不容辞的责任。1月15日,人们还在怀念总理之时,朱副局长传达了全国防汛会议精神,通报了河南七五.八水灾情况。去年8月3号台风,河南连降三天暴雨,最大日雨量达1060毫米,时间短,强度大,范围广,组合恶劣,造成两座一亿方水库相继垮坝,1100万人口和1400万亩耕地受灾,倒塌房屋560万间,连水库管理局也被冲毁不复存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沉重的一次水利工程灾害事故。灾民讲:水库是个宝,垮了不得了,管得好是母鸡下蛋,管不好是定时炸弹,垮了坝是大灾大难!这二宗1951年施工,56年加固,质量优良的水利工程尚且遭受灭顶之灾,如果我们遇到同样或更大的自然暴力,海明水库能抵挡得住吗?这是绝对不能麻痹大意的,必须预防于万一。因此,决定海明水库按照万年一年加百分之五十的防洪标准来加固大坝工程。

  1月20日成立加固工程指挥部,组织各市县民工团自备口粮自带工具上工地,分段负责施工。我负责副坝加固和设置保主坝的应急措施。工程位于黎族村庄附近,万一启动应急措施,处在下游的田园会受到影响,需要事先取得黎族同胞的同意与配合。
  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已经聚集岛上许多代了,形成了自己的村落与家园,有自己的民族风俗与乡土人情,虽说解放多年,黎族同胞已经同汉族一样生活,无明显差异,但由于历代封建统治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掠夺与压迫,造成民族隔阂,‘客不欺黎,鸡不吃米’的戒心仍有存在。当黎文科长与我进村找村长商量时,他心存疑虑,态度冷漠,我们再三解释,他推脱说要同村民商议,我们只好告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