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还能补回来吗》
第38节

作者: 谢声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朱老望着我想了一会,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一个人参加共产党,关键是思想上要入党。有的人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没有入党或不完全入党,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这种人犯错误、甚至悦化变质就不奇怪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父亲问题的影响对你的思想改造有好处。我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一点,因为今后还可能遇到这种事情,甚至更为严重的情况,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自我改造,这是我对你的希望与要求。你身边有方芳同志帮助,相信你能做到。”最后他问我:“愿不愿意我和黎文同志作为你的入党介绍人?”

  我高兴地说:“我怕你们不愿意,那有我不愿意的呢!”
  这次谈话之后,我经常主动向二位介绍人会报自己的思想情况,交心谈心;党支部也常常派人与我谈话,吸收我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加深对党的认识。1979年11月24日,党支部大会一致通过我加入党组织,12月24日党委批准我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日期:2010-03-26 11:17:49
  第九章有人生就有得失
  ——55——
  “得失观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朱老的话还在我耳边回响,考验得与失的事情就接连发生了,而且剧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1980年4月28日,全局召开工资调整动员大会,强调按劳分配、防止平均主义是这次调资的指导思想,贡献大小、技术高低、劳动态度好坏作为考核依据,择优升级。整个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思想动员,学习文件;接着自我总结,自报公议;最后几上几下,三榜定案。要求全体职工端正态度、顾全大局、不争名利、不争待遇。会后各种思想开始碰撞、交锋、激化,就像一块石头掷在平静的库水里,激起了层层波涛!

  我与方芳从1956年参加工作以来,这是第一次参加评资活动。二十多年了,已经习惯于组织上安排什么就干什么,领导叫干啥就干啥,不计较工作好坏和待遇高低,工资级别的观念几乎被遗忘了,从1957年3月转正定级至77年底,每月工资五十四元五角;工资不变,级别不变,工作年年照做,岗位年年有变。记得1964年要我负责全岛中小河流规划汇总时,我曾对田英局长说:“我是技术员,独立承担这项任务有困难,最好请工程师主持,我做具体工作。”

  他说:“没有那么多工程师啊!老工程师负责全面工作都忙不过来,你们年青人应该大胆工作,勇挑重担,有问题再去请教他们,工作责任我们承担。”过一会他突然反问我:“是不是级别低了,还是待遇上有什么问题?”
  我连忙说:“不,不是这个意思。”
  “那就好。我参加革命几十年,从供给制到工资制,组织上怎么定就怎么执行,我不去管,反正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行。你说是不是?”
  “是。”
  那时候,谁要是闹工资待遇就是工作动机不纯,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可能会受到严厉批评。我刚恢复工作不久,没有这种想法,以后也一直没有过问工资级别的事。

  1977年国家对工作年限长、工资偏低的部分职工进行调资,按各人条件排队,进入限额指标的都能升级,争议不大,我与方芳各升了一级工资,每月增加七元,这是我们第一次加薪。1978年底,全局有百分之二奖励工资,奖给有突出贡献或优异成绩的个人,具备条件的人不多,评选也不难,我因为连续四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又获奖一级工资,月增七元五角。这样我的工资就比局党委委员、正科级的方芳高了一级,我曾开玩笑地对她说:“有点不公平吧?”

  她说:“这样的事多啦。朱老革命几十年,副局级领导干部,他的工资比熊工程师低多了。如果都这么比,就不要干革命了!”
  这次调资升级面百分之四十,按三个条件,人人评我,我评人人,谁都有机会评上。在科室内表态的时候,我说:“我已经连续升了二级,感谢组织和同志们的关心照顾;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科里许多同志多年来一直表现很好,由于指标限制没能升级,但毫无怨言。这次我表示放弃,请大家不要评我。”
  接着徐呜等同志都发了言,也有个别人保持沉默;最后黎科长做总结性发言,有一段话这么说:“夏清同志的表态好,风格高,如果每个人都抱着这种态度,调资工作一定能搞好。”
  会后有人说:“他刚入党,故作姿态!要是风格高,升的那二级就不要嘛!”
  进入自报公议阶段,我再次表示:“这次我放弃不是说我的境界高,连工资都不要了,实际上我已经比大家早要,而且多要了,所以不能再要了。这是事实,不是作秀。”
  全科对照三个条件自我申报,多数同志都表示:大家评到我就要,评不到我也不争。也有个别同志说,多年来一直在工作,说贡献不大也不小,技术不高也不低,劳动态度不好也不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家庭经济又比较困难,最好能升一级。有的更直率地说:“工作这么多年,没有升过级,又没有犯什么错误,应该升一级了。”
  评议开始。你提我,我提他,他提你,几乎人人提到。原来以为百分之四十的升级面比较宽,实际评起来控制不了,第一轮评议我们科9个人都提到了,而且赞成票均过半,提名有效;其他科室情况也差不多。第二轮局机关科室交叉评议,你比他,他比我,赞成与不赞成票拉开了,按得票多少排列,进入升级范围的29人中,有的科室入围人数过半,有的只有百分之十,科室之间出现了不平衡!

  局机关调资领导小组综合群众意见,提出百分之六十的科室和百分之六十的人都同意才能上第一榜;结果有27人入正选,5人为候补。我与方芳都在其中,我科有6人上了榜。多数人认为评议民主、公平、合理;但没有升过级、这次又落榜的人抵触情绪比较大,认为77年升过级的人占的名额多,应该限制;差一、二个科室或几个人同意就能上榜的人心更不甘,从上榜的人中挑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旧账老账都翻出来了,讲他们能上我也应该上;有的提出三个条件不好掌握,没有量化无法评!行政干部与技术干部怎么比贡献大小?专业干部的技术高低又凭什么来鉴别?怎样才是劳动态度好,超假、缺勤、迟到早退怎么算?诸如此类的意见与问题不少。

  领导小组研究后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重新学习文件,开展谈心活动,说明多年来的工资积债不可能这次还清,有一部分人还不能升级,评议只能做到相对合理。二是补充完善三个条件的具体评定;三是上了榜的拉下来和落了榜的升上去要有理有据,取得二个百分之六十通过。
  新一轮评议前,我再次向调资小组提交了放弃的书面请求,有5位升过级和原工资比较高的熊工也表示放弃,经过谈心、议论、比较、投票,出了第二榜。
  第一榜有名的3个人,因责任事故、离岗超假和违反计划生育等原因落下,我和其他3位77年升过级的同志也退出。补上科室和人数都同意的前7名,这样共有25名正选,8名候补进入第三榜评议。
  最后这榜的评议,原以为会更紧张激烈,实际上争不到的人觉得大局已定,再争也没用,态度跟着变了,有的叫开会不来,有的表态不讲话,问他同意不同意,他说随便;领导小组成员与科室领导又分头去做教育说服工作。而评议的难点是上了二榜的人,基本条件都相差不大,正选人员票数还比较集中,候补人员要从中优选4名就比较难,票数分散通不过,经过反复商议,多数主张在同等条件下,照顾工龄长、工资低、没有升过级、家庭生活困难的同志,兼顾科室之间、行政干部与技术干部之间的平衡,才顺利公布了第三榜,至此调资结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