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还能补回来吗》
第42节

作者: 谢声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带一个小组又下去九年前蹲点过的马桥公社。符雄现在是公社管水站站长,老朋友相见格外高兴,他带我们看了当年开挖的四条渠道,条条渠通水畅,家家户户赶着犁田插秧,呈现出一派春耕大忙的水乡景色,令人啧啧称奇!符站长告诉我们说:“吃过干旱苦,方知滴水甜。水利大检查后,我们年年坚持全面维修,统一管水。开始包产到户也有担心,我们大队讨论后,仍然坚持统一维修、统一管水。冬修时按照承包责任田面积分任务到户,按户划分地段,落实到人,不修不给水。结果全队按历年惯例准时上工地,有的全家人都上来了,几天就完成了任务。全社学习我们的做法,干部分片包干,实行岗位责任制,半个月完成了四条主渠和全部田间沟渠的维修。用水由站统一调配,调我来当站长,管水员分段定岗,各村各户轮流用水,保证全社农田不受旱。”

  徐呜带的小组得到的冬修经验同样行之有效。维修地段离家近的,任务分到户,统一时间上去修,个别不修或修不好的农户罚款,交由群众去帮助完成。离家远的地段,按任务大小和受益面积分摊到户,统一收钱请专业队承包完成。
  黎科长这个组发现,采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维修问题。“以田带土方,以方数折款,欠土方交款,超土方得款”,不参加维修的交钱,参加维修的按方算账,多劳多得,各家各户都乐意,投工投劳的积极性更高。
  方芳这个组到她常年联系点前进公社去调查,全社推行‘供水合同制’,管水站与各村各户按受益田亩、申请用水量和应交水费签订合同,不订合同不发用水手册,没有手册不供水,凭手册领水、登记与结账,用多少水交多少钱,超额用水加倍收费。管水员的任务不是轻而是重了,管水更加认真负责。
  已经学成归来的张玉带队去石山公社调查,全社管水人员实行分渠划段包干管理,管水员由农户推选积极肯干、办事公道的人担任;水费仍然同公粮和购粮一起征收,农民说:“管水员积极管好水,我们积极交水费;一个积极管,一个积极交,两个积极性互相促进就好了。”
  这些摸索出来的新经验新办法,如何转化为全灌区的成果,这是全局急需解决的问题。全国水利管理会议决定,把水利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管理上来。海南《关于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强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农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同时,要相应地建立和健全水利管理责任制,保证农田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朱副局长动员各科室人员讨论,我科结合各地经验,提出了《工程维修管理办法》;最引人注目的是灌溉调度科主张转变管理方式,试行‘供水合同制’,这种超前意识和大胆革新,引起了热烈的争论:

  “我们是管理服务单位,不是卖水做生意的商店。”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宗旨不变,服务的手段和方式可以不同。”
  “用经济办法来管理,按价值规律办事,通过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效果可能会更好。”
  经过充分争论、思考、优化、总结出了一套试行《供水合同制》的方案,各市县、社队每年将灌溉面积和计划用水量逐级申报,管理局综合平衡后预分全年水量,作为签订合同的依据;逐级签订供用水合同。供水前预交百分之二十水费,不能按合同供水时,按缺供水量的五至十倍水费给予赔偿。能不能实现,关键在领导,一是要真抓,二是要坚持,真抓才能解决问题,坚持才能巩固和发展。

  这个用水管理方案和工程维修管理办法,经过上级审查和灌区代表会议通过后开始试行,半年后终于扭转了效益下滑和管理不适的局面,全灌区工程维修和用水管理在新形势下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日期:2010-03-31 10:01:15
  ——59——
  当灌区摆脱困境步入正常管理的时候,大坝安全监测拉响了警报,测压管水位显示,实测浸润线比设计线高,这意味着坝体内有异常情况出现,这是不容许的,必须迅速查明原因,研究对策。刚担任工程科副科长的我感到压力很大,责任很重。
  这项工作一直分工陈迟同志具体负责,平时工作不是很忙,但一旦出现问题,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突现出来了。因此,临时抽调徐呜和坝区三名技术员配合他,集中对大坝的位移、沉陷、浸润线、渗透量等观测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努力从中找出因果关系。省和地区主管单位也先后派人到现场来研究处理,同意和我们一起带资料去南京水科所请教专家,寻求帮助。我与黎科长商量后,对陈迟说:“省已经同意,你与徐工准备好就去。”

  他却对我说:“我不能去。孩子患糖尿病,每天注射胰岛素,需要我照顾。”
  “辛苦你爱人一下可以吗?”
  “她在管区做工,不上班或请假都要扣工资,她也不会打针,最好还是你去,你是管业务的科长!”
  “我没有搞过这项具体工作,情况不熟悉。从工作出发,你应该去。”
  “我有实际困难嘛,我又不是工程师,怎么一定要我去呢?”

  我无话可说,只好告诉黎科长,他说:“请示局领导再定。”
  二天后,朱副局长对我说:“小陈去不了,你与徐呜去吧,你管业务技术也应该去。”
  我说:“从有利工作出发,能否暂时叫他爱人回来管小孩,不扣工资或给予适当补助,还是陈迟去比较好。如果担心去的时间长,会报后他先回来,余下工作我们做。这样工作衔接比较好。”
  朱老叫老黎再去征求陈迟的意见,最后还是定我带徐呜去。
  当黎科长在科务会议上宣布这个决定,对工作分工做相应调整时,闹着要调走的罗谋工程师不满意地说:“局长定的,什么都是局长定的,照这样下去,我看再少十个技术干部也可以!”
  随和幽默的黎科长觉得这话说得离谱,就说:“有意见可以提,但不要发‘牢骚’。”
  我不吭声,陈迟也不起来说明,会场顿时鸦雀无声。过了一会,旁边的同志小声问徐呜:“坐飞机去吧?”

  “我不知道。”徐呜回答。
  “听说坐飞机游太空很神奇!”
  “你想不想去?”
  不料罗工却接着说:“坐飞机观光旅游,谁不想去!”
  黎科长反驳说:“怎么说是去观光旅游呢?这是关系大坝安全的大问题,局里派谁去是非常慎重的!”
  罗工不服气地说:“既然这样,应该陈迟去,工作是他从头到尾经手的。”
  “我们也想他去,但他家里有困难………”黎科长说。
  “什么困难!把他爱人调回来就不困难了。”不等黎科长说完,罗工就抢话说。

  陈迟这时也开口说:“如果把我爱人调回来,我那里都可以去。”
  黎科长真的遇到了‘辣手’问题,简单的工作安排变成不简单了,他只好认真起来沉着应对,等他们把话说明白了,停了好久才慢慢解释说:“调人的事要是由我定就好了,可惜我定不了,朱副局长一个人也定不了,要由局丨党丨委讨论决定。现在局里要求调动调整的同志比较多,我和你们一样焦急,但我相信会解决的。请你们耐心等一等,不过不要影响工作。”

  “那还说什么。实际困难不解决,就怪不得人家了!”罗工还说。
  会议草草结束。我与陈迟交接资料时,他有意无意的留一手,问到的交,问不到的不交也不说,使人感觉好像离开他不行,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干,但觉得这个‘副科长’真难当!
  黎科长为这件事开了一次党小组生活会,朱副局长也参加。老黎在会上感叹地说:“‘知识分子’快变成‘知识分母’了,我这个大老粗管不了啦!”
  朱老问:“这么多年来不是管得好好的,怎么管不下去了呢?”
  “从评工资评职称以后,有的同志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过去有话不讲,现在有气就放;过去叫干啥就干啥,现在动不动讨价还价。你说好管不好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