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瑞乡长也站起来说:“穿过我们乡的头榔斗渠,在仁里村旁再开一条农渠灌溉村前的650亩坡地。”
罗兰乡和兴村主任也要求把村后那个光秃秃的无名山列入造林计划。
会场里三五成群的议论着漏了什么?该加什么?合理不合理?对项目安排的种种意见与建议都提出来了,都争着多要多安排,积极性很高!
曾指挥接着作动员报告,他说:“大家热情很高,都想多做一些,这是好事,说明决心很大,也使我们充满了信心。这个项目来之不易,海明灌区通水15年了,我们老想把水引到这里来,但渠道挖了多年不配套,受益只一千多亩;这次为了争取这个项目,中央、省、海南给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好不容易才把项目争到手,不但水利要配套,农业、林业也一起搞,这是改变家乡面貌的最好机会,我们应该加倍珍惜,坚决搞好这个项目。
项目搞得好不好全靠大家,引进外援和国内投资主要是帮助解决工程需要的材料费用;项目实施要靠我们投工投劳,每个工日补助大米四斤半,相当一元二分钱。任务分配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多受益多负担的原则分到乡、村、队;由各乡按照指挥部统一部署去安排,要求会后立即召开群众大会贯彻落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指挥部各个工作组将同你们一起宣传发动,一起分任务定地段,一起上工地施工劳动……”。
大家听了曾指挥的报告,虽然没有刚才那么激动,仍然认为有了援助,搞起来就不会像以前那么难了。会后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了二天,任务落实到家到户,按照“以人分田亩,以亩算投工,欠工补交款,超工得折款”的办法,人均平均需要出工投劳68个,比常年多出一至三倍。大家都说负担重,但少负担又怕治理后少分责任田,只好有钱的补交款,没钱的就互帮互助;经常外出搞副业的“能人”以为包工捞钱的机会来了,四出活动想承包工程;经历与苦惯了的老农民,特别是地处下游尾端的人家,担心竹篮打水一场空,干了又白干,不相信这么干就能脱贫致富!
县指挥部和海南工作组一起听取了各乡村队的情况会报,决定一方面继续宣传,一方面立即组织施工。第一战役先集中力量搞水利,重点是完成一支二斗工程。松台支渠长7.2公里,开挖多年还是半拉子工程;已废丢的4.7公里头榔斗渠,修复可灌溉罗兰乡一部分和美瑞乡全部农田;新开的5.3公里罗梅斗渠,能灌溉抱梅乡全部和罗兰乡大部分农田。如果一支二斗工程按设计标准建成,项目区供用水就有了基本保证。
松台支渠属3个乡受益,由3个乡承担施工,全部土方由各乡各村分到农户去完成。有3处难工险段组织专业队承包施工。第一处有3百米长的“铁砂土”,挖深5米,土质坚硬如铁,过去三上三下都没有挖通;第二处有二百米长塌方段,要建石挡土墙防护加固;第三处有2公里长砂土段渗漏严重,需用混凝土板三面防渗。
12月6日天刚发白,三乡3815人扛着锄头、铁锹,挑着簸箕、萝筐奔上工地,7200米长的支渠里挖的挖,挑的挑,银锄飞午,人头钻动,喊声震天,就像一条巨龙在翻滚,在怒吼,紧张热烈的劳动场面扣人心弦,令人鼓舞。为完成自家的任务人人不停地干,为超工得款拚命地在赶超,出工人数之多,进度之快,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曾指挥和我不得不劝汗流浃背的老汉歇一会,不得不叫挑重担爬坡的妇女别压坏了身子,不得不提醒满装快跑的青年人要注意安全。
从这天起天天是这样,早上天不亮出工,中午带饭在工地吃,干到天黑才收工,快的农户8天完成了,慢的干了13天才拿到“合格证”。水利组上了3名工程师、6名技术员和72名农民施工员来指导施工,县水利局副局长郑道工程师和龚新工程师负责现场管理。平均一百米有一名施工员拉线放样,丈量尺寸,检查规格质量;渠道宽度、深度、高度、坡度不够的都要返工,面不平、线不直、弯不顺的都要修整;施工员初验,技术员复验,发了“验收合格证”,凭证才算完成任务,持证才能领取补助。
精明能干的人知道这次标准高,要求严,处处按照施工员的要求去做,结果又快又好,额定10天的任务8天就完成,干8天工领了10天补助;迷信老皇历的人,像往年冬修一样,修修补补一下就算了,结果返工二、三次,干了十几天的工只拿到10天的补助,这些人对施工员的意见就大了!有的骂他们故意刁难,有的质问他们:挖渠还是绣花?我当场表态:“施工员是对的。就要这样做,做出来的与图上画的一样。”
曾指挥还说:“如果说这是绣花,就是大家用自己的双手,把家乡绣成一幅最新最美的画图,让援助我们的外国朋友满意,为我们子孙后代造福!”
结果全线的土方工程都按质按量完成了任务。三处难工险段,最先完成的是铁砂土深挖方,三个乡的青年突击队开展劳动竟赛,铁镐挖不动的用钢钎凿,钢钎凿不了的打孔装丨炸丨药爆破,苦干20天搬掉了这只拦路虎。
由美瑞乡专业队承包的浆砌石挡土墙,这些习惯于用石灰拌泥土砌墙盖房的能工巧匠,认为用“洋灰砂浆”砌筑这么厚的石墙够坚固耐用了,少放一点‘洋灰’也不会出事,结果首二天砌筑的石墙都不合格,灰浆不满,孔隙洞穴多,要推倒重砌。五个作业组返工重砌后都说这次浆满石密了,结果注水检查,仍有三个组漏水超标,又要推倒重来,这些‘能人’接受不了了,冲着检查员质问:“你懂不懂?水是无孔不入的,石砌的墙那有一点不漏水的呢!”
检查员只好请龚新工程师来告诉他们:“你们说的对,水是无孔不入的,正因为这样,挡水的石墙既要坚固又要不漏水才能起作用。你们做不到是贪图快,想省工减料,你看人家那二个组,先铺浆后砌石,大面朝下,分层砌筑,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石稳浆满,效果多好啊!”
二次返工,质量控制住了,但施工时间却拖长了11天,收入比予见的少了三分之一,领队的说:“这个钱不好赚!”
二公里长渠道防渗由罗兰乡和抱梅乡专业队分段承包施工。郑付局长和龚工带领他们先去东干渠洋通防渗段参观学习,回来后动员二个乡的男女老少,挑河砂打碎石送上工地,专业队才分组作业。5厘米厚、50厘米长宽的方形予制板就地予制,然后按梅花形安装浇筑,施工的口诀是:“测量放样要准确,清基整坡须密实,分块立模要牢靠;配料比例不能变,三干三湿来搅拌,先浇边坡后浇底,进铲不要抛散料,震捣紧密最重要;规定厚度要做到,保证整体结合好。”这段防渗任务虽重,但施工得法,管理到位,30天就完成了任务。
重挖头榔斗渠与新开罗梅斗渠是继支渠施工之后开始的,先集中三个乡生产队长和农民技术员办培训班,由郑付局长和龚工讲技术课,给每人发一把木制条尺,共有150人分段把守质量关。因此,斗渠施工主要困难不再是质量控制,而是占地与迁移。
二条斗渠占用28亩责任田,通过35片竹林、果树,还要迁移44座坟墓,这个调解、说服与处理工作就难了。工作组挨家挨户做工作,有的答应,有的不答应。
罗兰乡王副乡长的胞弟,有十株苦栋树和两棵母生树舍不得砍掉,多次找他谈都不同意,还顶嘴骂人;其他户主也是“有了问题就找你,解决不了就骂你”。王副乡长只好把自家的果林赔给胞弟,还请老母亲一起去说服他爱人,一同把树砍掉,让渠道开挖通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