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还能补回来吗》
第50节

作者: 谢声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最辣手的是头榔斗渠从里仁村后穿过,有一座村长第五代的祖墓要迁移,墓围大五米,高二米多,背靠山,面向村,传说一直守望着里仁村的安宁,不但宗族父老不同意迁移,村长也不敢答应,要求渠道改线。我们前后勘测了三次,无法找到合适的线路,改低了少灌一千多亩地,改高了穿山而过,工程量大,只能迁坟按原线开挖。乡干部去谈不通,工作组去说不服,曾指挥带县民政局长去同他们谈,还同他们一起学习“纪念白求恩”,曾指挥说:“一个外国人以身殉职,埋葬在我们中国,现在国外又援助我们,你们的祖先在天有知,也是会赞成的,难道你们子孙不同意?”

  民政局长说:“可以按照你们的风俗习惯来迁移,尊重你们对先人敬仰的心愿。”
  最后同意另择福地,选定吉日良辰迁葬,立碑奠祭。全村人满意,渠道也顺顺利利挖通了,还在村头村尾增设取水码头、下渠步级、过牛道、人行桥等便民设施。
  日期:2010-04-08 10:31:53
  ——67——
  第一战役历时30天完成,在总结经验和表彰先进的大会上部署了第二战役。这个战役要求在春节前配套完成238宗各类水利建筑物,开挖7条长14.6公里的农渠,25条长22公里的毛渠,完成现有耕地田间工程和土地平整;同时掺砂入泥和增施有机肥,争取年后春耕发挥效益。

  讨论任务分配时,乡村干部和农户代表提了三个问题:一是任务重,要求高,补助低。二是“钱多的包给专业队做,钱少的要农户搞”,不公平合理;专业队承认收入比农户多,但比外出包工少,也不愿意干。三是农田整治占地多,平整后重新分配会吃亏,田好地肥的农户不愿意把责任田打乱重新分过。
  我们认为认识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遇到实际问题就反复了,应该再次宣传发动,曾指挥在三级干部大会上提出:“各乡村立即再开展一次大宣传、大发动、大讨论,项目要不要搞下去?为谁去搞?靠谁来搞?能不能搞好?怎么才能搞好?”还请县电影队轮流到各乡村放映“我们村里的青年人”和“红旗渠”纪录片,激发大家的讨论热情。

  多数生活有困难的缺粮农户毫不动摇地表示坚决搞下去,罗兰乡和兴村贫协组长王老汉的发言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他说:“一个工日补一元二分钱少是少了一点,但不给你又怎么办?就这么穷下去吗?现在国外援助一点,政府支持一点,鼓励我们生产自救,难道我们出多一点力都不愿意吗?我们穷惯了的人,只要有饭吃饱,什么农活我们都能干啊!”

  美瑞乡原来的老乡长、七十岁的符老汉,在全乡干部、党团员和青年突击队员会议上说:“想改变家乡面貌,靠外国援助,由国家出钱,请人来做工,我们坐享其成,这能行吗?说到底,要脱贫致富,最根本一条就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在这个立足点上,接受外援和政府帮助才是有效的。大家看红旗渠,人家林县没有外援,却做到了铁手劈开千重山,引来一渠幸福水。我们应该乘这次东风,坚决带领群众去干,否则真像阿斗一样扶不起来了!”他的话获得了大家的赞同。

  抱梅乡的干部同专业队和副业人员一起讨论,吴乡长在会上问:“要发工程财,还是要发生产财?”
  问到的人都回答:“要发生产财,不发工程财。”
  吴乡长接着问:“既然这样,为什么还嫌赚钱少呢?”停了一会没有人回答,他又接着说:“账不算不清,理不讲不明。外出赚的钱是多一些,但靠买高价米来养家,不见得富了多少,破屋依旧,旧衣照穿,包不到工程打不了工,穷还是穷啊!乡内有几个人会赚钱,也难保年年只赚不赔啊!何况你自家富了,村里面还有这么多乡亲穷,你心安么?现在外国和政府都帮我们,你们就忍心离家出走去包工?我想,把自己家乡建设好,生产发展了,不愁食不愁穿,大家都能发家致富不是好吗?你们这些有“能耐”的人多出点力,多作点贡献不行吗?”

  大家当场表示:要把这个项目当作建设自己家乡的事业来办,不能当作副业来搞,服从县和乡里的安排,不讲价还价。吴乡长听了很高兴,但他担心的事还没有完全解决,又带着幽默的口气说:“你们不讲价钱,群众要同你们讲价钱啊!”大家听不明白,吴乡长不慌不忙的说:“你们嫌承包的工程赚钱少,大家说你们拿多了,搞土方的补少了,不合理。”

  有人马上站起来说:“不能这么比,他们干的是粗活,我们干的是技术活啊!”又有人接着说:“不服就换着干,干好了加一块钱给他!”
  大家嚷嚷了一阵子,专业队长站起来说:“这事好办,承包队由乡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能干的都参加,干什么活拿什么钱,拿多拿少大家评。”
  吴乡长支持队长的意见,提议召开专业队和各村农民代表联席会议,商量解决这个问题,制定出专业队参加和分配的管理办法;这个办法也得到了罗兰乡和美瑞乡的支持。
  1985年1月10日,第二战役正式打响,第一仗先修建农毛渠和全部田间渠路工程,男女老少能上工地的人全上去了,因为都是乡内受益,由乡统一指挥管理。这些配套工程,除了五米宽的机耕主路吃工费力外,都是条数多、总数长,断面小、易挖易填的工程,土方快的5天,慢的7天就完成了,剩下斗门、分水口、涵洞、机耕桥、人行桥、渡槽、跌水等各种建筑物交由专业队去施工。

  专业队还承担二条农渠予制安装U型槽的任务。农二和农五各长2.5公里,分别灌溉罗兰和美瑞乡二个1500亩田洋,这二个大田洋原来都是望天田,只能晚造靠雨水种几百亩,这次将田坡连成一片,扩大建成基本农田基地,因此用混凝土U型槽衬砌起来保证用水。这种U型槽整体结构好,输水能力大,占用耕地少,但施工技术要求高,为了准确制作安装,由龚工带县水利组技术员和二个乡专业队的师傅去机械厂加工制作钢模,再用钢模预制安装。抱梅乡的干部群众见好,向县指挥部提出也要搞,曾指挥说增加项目要报海南批准;吴乡长就带乡村代表来找我,我说:“你们有这个积极性好,但增加项目就增加工程费用,这需要报请海南指挥部同意。”

  吴乡长说:“加这项工程,只给材料费就行,工日补助我们不要,由乡里投劳解决。”
  经过请示批准,又将灌溉抱梅乡面积最大的农七也列入预制安装U型槽。
  各乡完成土方任务快的村队与农户,陆续转入了土地平整。这一仗是将现有耕地中的1245亩水田小块并大块,平整划分成能灌能排、有利耕作的方格田;将1300亩坡缓地平的旱地平整改造成水田;剩下的1650亩高坡地按地形和坡度,分级整治成水平梯田。因此这仗的土方工程量最大。各乡各村分成一队队,一组组,在各自的一片片田洋里,一块块坡地上,挥锄挖掉原来的地界田埂,打乱原分的责任田,搬开表土,移高填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连续劳作了多半个月才相继完成了任务。

  平整后的一片片田洋形成了整齐划一、大小相等的方格田,田间设有排灌相邻的一路二渠,也有排灌结合的渠路相间。每一片田洋就像纺织精致、整整有条的新布铺盖在三乡村落之间,而一支二斗七条农渠,就像一条条带子把它们串连起来。平整成的水平梯田沿着等高线,绕着山坡台地,一级级一层层的向上叠垒;站在坡脚从下往上望,就像一步步登天的阶梯;站在坡顶从上向下看像是一圈大过一圈的腰围带,有的围带打结了,有的还敞开着!

  谁说我们农民没有改天换地的气慨,谁说我们农民不能绘出最新最美的画图!
  可又有谁知道,我们的农民兄弟姊妹为了跨出这一步,自觉或不自觉的做出了多大的牺牲。有多少人不愿意挖掉自己的责任田,那是下了大本钱在田里的呀!有多少人担心熟田搞成生地,收成不如从前啊!有多少人担忧重新分的责任田少了,瘦了,远了,出了力还要吃亏啊!又有多少人不相信这么搞能增产增收,但又不得不服从去搞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