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植树造林的最好季节,家庭承包责任制又激活了各家各户的造林积极性,谁种谁管谁分成,所以春耕春种虽然忙,仍然能挤出时间去犁地挖穴,选苗移植,培土浇水,做到穴深,肥足,苗壮,保种保活。随着农田整治而营造的防护林和水利配套而营造的护渠林很快就完成了。分布在八个秃岭崩沟的2600亩水保林,虽然立地条件差,但精心栽种,严格管理,大部分也种活了。只有水土流失得像一条条蚂蟥一样的蚂蟥岭,多次造林都失败了,这次成活率也很低,必须重种补种。抱梅乡的种植户先到县城去捡拾牛猪粪做基肥,挑选叶茂径粗的大叶相思苗来种植,树边挖鱼鳞坑来保水保土,终于把树种活了,还间种了香茅草,不但拦水固土,而且可以增加收入。
正当第三战役转入第二步继续开荒造田的时候,省里通知8541项目从198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时限三年,1988年3月31日前必须完成。试点工作只好暂告一个段落。
日期:2010-04-10 12:00:13
第十二章 共同为国争光
——70——
1985年5月初,海南指挥部在临高县现场召开了项目工作会议,海南和项目区各市县主要负责人、农林水各部门领导和项目区乡村代表共173人参加,首先参观了松台项目区试点工程,看此试点够不够“国际标准”,能不能按照这个标准去搞。
辛勤的劳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经过挖渠引水,整治农田,改良土壤,植树造林,进行综合治理开发,昔日偏僻荒凉、贫穷落后的松台项目区,开始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7.2公里长的松台支渠从东干渠分身出来,像一条精雕细刻的银河直奔项目区,梯形的渠道里流淌着清澈的海明水,二边渠堤平坦成路,两肩绿草成茵,两旁的护渠林像两排士兵守卫着它,显得那么平直、整齐、庄严、有灵气。参观者走在两边堤路上,仿佛听着风同水与林在一起演奏着欢快的乐章。
从支渠分出去的二条斗渠纵贯全区,把项目区分隔成三大块,每块内布满纵横交错的渠网,一片片水田里长着绿油油的禾苗,人们正在田里除草,追肥,灌水;坡地梯田里的甘蔗、花生、蕃薯青绿相叠,层层升高;山岭坡顶嫩绿成片的是桉树幼林。举眼远望,过去的红土荒坡好像都披上了绿装,在绿色掩映下,座落在田园之间的村庄炊烟冉冉升起,远远就听到狗叫鸡鸣。村子里是干净、整洁的农家,家里的主人都下地或上山去了,只有老人在门前屋后养鸡喂猪,看管儿孙玩耍;过去贫穷破败的农村今日显得那么祥和快乐,充满着生气和希望!
参观的人们看了兴奋、激动,也难以置信,短短半年时间就改变了基本面貌,这是怎么实现的呢?
第二天的大会上,曾英副县长介绍了试点工作的全过程,抱梅乡吴乡长、罗兰乡王老汉、美瑞乡专业队长相继讲了他们的经验与体会。我代表海南指挥部报告了前段的工作,结合试点的经验教训,对项目实施提出了意见。
会议强调项目实施的指导思想是: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方针是:民办公助。
政策是:三个出一点。即国外援助一点,政府补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
目标是: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低成本。
要求是: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点,坚持一切为用户服务的观点,坚持一切用数据说话的观点。
办法是:大包干。即包任务,包费用,包工期,包质量,包管理。
海南区政府雷主任最后说:“我所以要赶来参加这次会议,就想说一下,海南的开发建设,能不能搞得快一点,好一点?都说海南岛有优势,一年可以三熟,可单产没有人家一年一熟的高,还有那么多土地没有开发。什么问题?主要是缺水缺肥。只要有了水,又有那么好的阳光与肥源,海南的农业应该是高产的!现在部里给了我们这个外援项目,能不能搞好?一个核心问题是说钱太少了,一个工日只补助一块二分钱;一块二分钱当然不多,但不给你干不干呢?海明水库从1958年开始建设,到今年已经27年了,水库有水,但灌区下游却不能很好地、充分地利用。道理很简单,就是配套工程没有搞好,配套还需要二亿元资金,国家目前安排还有困难。说实在的,区政府准备贷款都想干这件事。现在有了这个条件,你还不想干?所以我说,不管有什么困难,都要把这个项目搞好。为中国人争气,也为我们子孙后代,包括我们这一代人造福。
我今天看到松台项目区搞得很好,相信其他项目区也一定能搞好。区政府给你们这个项目当后勤,确实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我们一定尽力去解决。但是自己应该办的事,你不要张嘴,也不要伸手,有困难自己克服。总的一个目标,就是同心协力,千方百计把项目搞上去,为国争光,为民造福,我们应该有这个志气!”
会议之后,第一年度的项目计划工程全面开工,五市县项目区紧张热烈地投入了施工,形成了第一个施工高丨潮丨。但随着夏收夏种大忙的到来,项目进展情况逐渐出现了不平衡,有的进度上不去,有的质量出了问题。不该发生的事也发生了,头桥项目区把3条斗渠包给区外的包工队施工,搞了三个月没有完成,包工头领钱跑了!第三季度末全项目区仅完成年度计划的百分之三十三,达不到对外要求;省部联合检查组提出了严厉批评,说这个项目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必须下猛药医治。
日期:2010-04-11 09:46:47
——71——
10月4日,海南决定调派刚从中央党校学习回来的陈农来担任指挥,事隔八年之后,他已升任区丨党丨委常委、区政府主管农业的负责人。临危受命的他,深知农村工作的艰巨性和农业生产的复什性,亲自带领几位副指挥和主要技术人员,逐个县市、逐个项目区、逐项工程、逐个工地进行明查暗访,到什么地方,事先不通知,先看工地询问意见,先听当地农民的反映,再听指挥部和县市领导的会报。
在头桥项目区,农民告诉他:“我们想做,乡村干部说我们挑肥捡瘦,出工不齐不好管理。”
村干部对他说:“村有副业队,泥工、木工都有,但乡里说这项工程技术要求高,我们搞不了,请外包队可靠。”
乡长却对他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人顾各人,群众难发动,工程要求又高,时间也很紧,只好请外包队来搞。以为国家出钱,请人做工,农民受益,群众一定满意,谁知道这些包工头不讲信用。”
县指挥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指挥解释说:“乡里会报是由乡专业队承包施工,包工头拿钱跑了,我们下去调查才发现是请外包工来搞,这是一个教训!”
到了县政府,找到兼任指挥、主管农业的张副县长,他对陈指挥说:“这段时间忙一点,工地发生的事,我们准备派公丨安丨去把钱追回来。”
陈指挥问:“工程怎么办?”
“总结经验教训,发动群众来搞。”
“有困难吗?”
“技术人员少,群众上来后,担心质量控制不了,最好像办试点那样,海南派个工作组来指导帮助。”
陈指挥答应,具体人员研究后再定。
在羊都项目区,农妇陈姑向他告状:“我上渠道做工半个月了,不给我发证;李五家才搞了8天就领到证了,他那点比我做得好啊!你们当官的去看看,给我评评这个理!”
陈指挥跟她去看过后找管理这段的施工员来问,施工员说:“陈姑挖不够深,还差6厘米,再叫她不肯挖。”施工员接着诉苦说:“我一个人管300米长,有20户人,又要测量放样,又要检查验收,这一户没验完,那一户又叫又喊,那里管得了!”
陈指挥问:“李五那段合格吗?”
“不合格,也是挖不够深。”
“不是发证了吗?”
“另一个施工员发的,他是村长的亲戚。”
村长却对陈指挥说:“这里施工员少,又不大懂,李五那段桩放错了,他挖到了桩位,又说挖不够,这不能怪李五,只能怪施工员掌握不好。”
陈指挥问乡长,他的理由是:“我看能通水就不碍事,条条渠道都像松台那样毫厘不差,得化多少工啊!我们是做来用的,不是做给外国人看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