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上人——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传奇故事》
第5节

作者: 我小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胡雪岩的一生,极具戏剧性。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他由一个钱庄的伙计摇身一变,成为闻名于清朝朝野的红顶商人。他以“仁”、“义”二宇作为经商的核心,善于随机应变,而决不投机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深谙钱财的真正价值,大行义举,在赢得美名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满足;他经商不忘忧国,协助左宗棠西征,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在救亡图强的洋务运动中,他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当然,他也未能摆脱商人以利益为第一位的俗套,且在生活方面极尽奢靡,但毕竟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胡雪岩这位了不起的商人身上有许多值得今人学习的东西。

  清末时讲,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奎。大盛奎是做边境贸易的,在当时封闭的中国,走私肯定获利不菲,所以在今天开放的环境下应该说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而胡雪岩才更应该是中国商人的偶像。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官商,同时,令人佩服的是他黑白通吃。在当今中国社会,政府的力量是无穷的,权限极大,所以企业要做大,必须找到政府这个靠山。

  当今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社会环境相去甚远,因此在中国做生意还是要研究国学,中国特有的官僚制度,人际关系,信用制度。而在这方面,胡雪岩作为中国商人的偶像当之无愧!!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人鬼天地,万金似慷慨;
  浮生若梦安载道,唯苦心良在。
  红颜依稀,挥去还复来;

  生死命注休怨早,殇情暗徘徊。
  无奈何,青春逝去;
  无奈何,江山真易改。
  ——情谊无价亦无保,天降仇敌忾。
  无奈何,路回星移;
  无奈何,时运他人宰。
  ——钟鸣鼎食散一朝,空守昨日财。

  山水迷离,流花低雾霭;
  夙愿扁舟寒江钓,风掠须发白。
  日期:2010-04-02 00:31:33
  争做“人上人”,成功了的可供学习的榜样有很多,从草根阶层走出来的,从平庸到传奇的人物也绝不会少。
  既然是这样,那么为什么我们着重提上来的是一个商人?提上来的这个商人为什么是并且应该是胡雪岩??
  换了个左右手而已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句话流传于民间已经很久了。
  古往今来,这个世界上做官的人多了去了,大到中枢首辅,小到九品芝麻;这个世界上做买卖的人也多了去了,大到买卖天下(如吕不韦之徒),小到买卖豆浆油条——而据这句话所言,所有做官的人都要将曾国藩当作自己的典范,所有做买卖的人都要将胡雪岩奉为自己的老师——不用想,这两位无疑都是他们所在领域里面牛人中的牛人了。

  关于这两个人的论述实在是太多了,因为据说大凡关于这两位的书都会很好卖。当然也不乏将他们两人放在一起来论述的例子,如《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这书据说是卖得火了,所以有人马上又写了一本《右手曾国藩,左手胡雪岩》,换了个左右手而已,但是据说卖得也不错。像书名换了个左右手而已这种事,实在不是什么厚道的事,因为普通的读者去了书店买书,实在是很容易搞混了左右手的,一不小心就会买错了书。我就买错了,本来想买本曾国藩在左手的,结果却买了本曾国藩在右手的。我自认是个脾气不坏的人,确切地说,我自认脾气相当不错,但我还是忍不住骂人了,因为这个换了个左右手而已的人,在我看来实在是太不厚道了。

  但后来仔细想想,生存于当今这个时代,这种不厚道的事实在是太多了,我实在是早就应该见怪不怪,无需惊诧莫名的。
  类似书名的事情还有很多,曾经,有个笔名叫当年明月的人写了本书,叫《明朝那些事》,火了。于是市面上马上就有了很多书,《秦朝那些事》、《汉朝那些事》、《唐朝那些事》、《宋朝那些事》、《清朝那些事》等等等等。二十四史从此全都改了名了,就叫“什么朝那些事”——我当时很是惊诧莫名了一阵子,现在想来,实在是我还不够“成熟”的缘故。

  日期:2010-04-02 00:33:00
  商业化社会!商业化社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多了一个时髦的词汇,叫做“文化产业”。今天的人,对于这个词汇是绝对不会有任何惊诧莫名之感的,因为人们早就已经习惯了它的缘故?要知道,习惯实在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但在中国内地进行改革开放以前,那个时代的那些文化精英们听到这个词汇,想来是一定会惊诧莫名的。文化被当成产业来做,自然是在说,文化是在被当成商品来加以包装买卖的——那些曾经清高的文化人,第一次得知这样一个概念,大概是不会太舒服的——但现在大家似乎都已经习惯了,因为大家都已经“成熟”了的缘故?

  不要误解我的意思,认为我对“文化产业化”持有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我明确地告诉你,我没有。我坚持相信,我们的时代总是在进步,尽管在这些进步中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还可以走得更远——也就是说,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并且应该改进的地方,比如“做人要厚道”。
  文化被当成产业来做,实在是商业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完全符合商业化社会所推崇的“拜金主义”的精神内核的。
  商业化社会的发展使得“拜金主义”取代“崇拜权力”成为了可能。而“文化产业化”作为商业化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使得由少数文化精英把持的“文化话语权”走向大众、走向草根阶层成为了一种可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商业化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产业化”的趋势无疑都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一大进步。

  我们为商业化社会的发展欢欣鼓舞,因为社会性地追逐金钱与社会性地追逐权力相比,显然前者更加文明和进步:
  社会性地追逐金钱,对整个社会的向上提升更加有助力——社会性地追逐金钱倾向于创造社会财富,而社会性地追逐权力通常只意味着财富的转移(集中性地向掌握权力的阶层转移);
  社会性地追逐金钱,对于个人梦想的实现也更加公平——不论你的出身门第,官阶高低,只要你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胜出,你的个人价值便得到了最大的实现,因为在完全的商业化社会之中,财富决定一切(这与所谓的“美国梦”的精神内核可以说是一致的,个人能力比家庭社会关系网更为重要)。
  但是,我们所生存的当今的中国社会已经是一个完全性的商业化社会了吗?
  如果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将自己的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以及自己未来的梦想寄托在商业构建中了吧——比如最是优秀的大学生们毕业之后,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将从事商业作为自己的第一职业选择了吧。

  不用做什么社会调查,你也会知道,近些年来中国社会最是优秀的那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许多却是以考公务员进入政府机关作为自己的第一职业选择的,而绝非从事商业。在这群中国社会最是鲜活最是优秀的初生职业人群中,“崇拜权力”要远远胜于“拜金主义”。理由再是简单不过了,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尽管社会商业化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但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社会在可预见的短时期内仍旧会是一个“官本位”内涵的社会。权力可以兑换成一切你想要的东西,而金钱尚且无法取得与权力相同的地位。还真的是应了那句老话:“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但最终进入政府机关的人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注定要为当今商业化社会发展的浪潮所裹挟的。

  所以,对于我们如今所生存的社会,我们必须认识到两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