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个女人一个清朝(叁),盛世曙光与孝庄太后》
第3节作者:
东莞郭菁菁 有此三大特色,此书大功告成!以往的清史小说,大多是天马行空,不受任何约束,随心所欲,捕风捉影,主观编造。失去清史的本来面貌,有清史清帝之名,却无其实,无论艺术水平多高,却失艺术的真实,不会被社会所接受,更难以行远!与这类小说相区别,不妨称厚英之书为“清史纪实小说”,是一部“形象清史”,或许能反映本书与众不同之特质。!
我边读此书,边感叹:一个非清史专业的作家,惯于艺术创作,却对清史如数家珍,写起来,又是那么娴熟,必是作家苦读、饿补清史,要阅读多少典籍史料!当代学人的书不少,观点也是五花八门,要了解,还要鉴别其观点之正误,同样须读其书。显见作家为此付出艰巨的劳动,不能不令人敬重,此为一叹!二叹是,书中的历史事件描述准确,人物定位无误。关键是,作家对历史的悟性、史识与理解力,皆属于超强发挥所致!这又要求治史者与以史为创作题材的作家必有大胸怀、大眼光,去偏见、弃好恶、善包容,才能公正地对待清史,如实表述,才能写出一部真清史!厚英之成功,大抵在此。
读罢全书,掩卷而思,顿时想说许多话,于是,就写了这篇文字,是为序。
2012.3.5
于中国人大静园。
日期:2012-04-26 18:38:01
第一章顺治初期,叔嫂搭配之政治格局形成
1
孟心史在《清代史》中,讲到顺治朝开局的气象宏敞,曾经开门见义地讲过这样一段话:
“清入关创业,多尔衮一手所为,世祖冲龄,政由摄政王出。当顺治七年以前,事皆摄政专断,其不为帝者,自守臣节耳。屡饬廷臣致敬于帝,且自云:‘太宗深信诸子弟之成立,惟予能成立之。’以翼戴冲人自任,其功高而不干帝位,为自古史册所仅见。”
这是在矜夸多尔衮的好本事。
是时,福临在北京的登基大典刚过,大清朝的政治军事形势千头万绪,犹如一团乱麻。大清朝急需要一个大能力的治理者,为满清梳理出一个清晰的政治脉络。于是,多尔衮硬着颈项,站在了领航者的位置。多尔衮以他睿智的头脑,尽心、尽性、尽力地领着满清这个新兴的帝国,从最初的政治沼泽地中,一步步地走了出来。
日期:2012-04-26 18:38:45
其实,大清朝廷刚把重心摆放到北京的那一段时间,多尔衮的政治地位,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稳若盘石。肃亲王豪格在最初的皇位竞争之后,虽然受到了多尔衮的重磅政治打击,被废为庶人。但在随之而来的顺治帝北京乔迁大喜时,多尔衮却不得不摆出了一副大人有大量的政治姿势,恢复了豪格的亲王爵位。这当然不能代表双方已经缓和了冱寒的敌对状态。多尔衮对于豪格,始终怀有一种百足之虫、僵而不死的隐忧。另外一个令多尔衮瞿然敛容的政治老人,便是礼亲王代善了。代善对于福临的入承大统,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哲哲与布木布泰这一对姑侄太后,为了表示对于代善的倚重与感激之意,特许礼亲王代善今后上朝时,不用跪拜,而是赐椅子坐在下面。这对于代善而言,自然是一种旷然无双的浩荡皇恩。如此,虽然代善在朝堂上遇见多尔衮时,总是现出一种谦逊有礼的微笑。可是,这大清朝的政治,只要政治老人代善还有一口气儿,摄政王多尔衮即必须有所顾忌。
日期:2012-04-26 18:39:11
所以,当时,这大清国的朝廷政治,外有政治老人代善代为把关,内有持重老辣之哲哲皇太后的撑腰,中间再加上布木布泰太后积极为朝廷的建设献言献策,这小皇帝福临的政治境况并不差。其时,政治上渐次入手的摄政王多尔衮,对于布木布泰太后还不敢表现出、一种飞扬跋扈的态度。
就拿不久前决定大清国政治进退的迁都之争来说吧,假若没有以布木布泰太后为代表的皇宫势力的倾力支持,单凭多尔衮一系的政治势力,绝对说服不了盘踞在沈阳老巢的、守旧的满清八旗贵族们挪窝儿。另一位拥立幼帝有大功的摄政王济尔哈朗不愿意到北京来,他留在盛京应该更有挟功自重的资本。因此,济尔哈朗俨然以多尔衮的反对派领袖自居。当时,是留守沈阳的小太后布木布泰,大张旗鼓地为多尔衮的迁都计划宣传造势,这才令摄政王济尔哈朗的政治气势顿时为之一挫。后来,济尔哈朗更在清兵入关后的一次集体大封赏中,从摄政王降格为信义辅政叔王。如此,济尔哈朗再出来做事情,便恢复了其察颜观色的慎微本色。
日期:2012-04-27 19:29:05
当然,对于多尔衮的进入北京,也不仅仅是满清的高层贵族们、还未来得及调整到主人翁的心态。关于多尔衮的反客为主,京畿的大明遗民,也是一脸茫然的不知所措。他们刚刚经历过李自成所赐予的血与火的考验,此际虽然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可是,大明的遗民们,仍沉浸于一种生如朝露的伤感之中呢。
从客观的效果上来讲,之前,李自成的大顺军虽然自偏隅于一方的西安城,轻轻松松地走进了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城。可是,他们的政治地位,却未必即时得到了大明遗民的认可。有关这一点,后人大致可以从李自成军在烟花三月的时节进入北京后,大明朝的遗臣纷纷以死抗争,便可窥得大明臣民的态度激烈。当时,崇祯帝自尽于景山。一时朝廷之名器,诸如:大学士范景文、日讲官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华、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兵部主事金铉、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卿凌义渠、左庶子马世奇、太常少卿吴麟征、御史陈良谟、左中允刘理顺、太仆丞申佳胤等一大批文臣,纷纷追随崇祯帝于九泉之下。这便是大明朝于国破家亡之际,所涌现出来的一种“愧无半策匡时难,惟余一死报君恩”的惨烈死节之风气!
如此,刚刚进入到北京城的李自成,便尴尬地处于了一个家贼的位置。
日期:2012-04-27 19:30:04
据说,在大顺军兵临北京城下之时,李自成手下二个出色的谋士牛献策、李岩曾经献计:尽量地跟崇祯小子讲和。先以极低的姿态,从崇祯帝手中拿来一个西北王的封号,然后,再挟天子以令诸侯。待到李自成在北京城跟场面上的人物,厮混成了共穿一条裤衩的弟兄,届时再逼崇祯禅位,那还不是小菜一碟的事情?牛献策、李岩的预谋,只因为遇上的是性情刚烈如火的崇祯帝而功亏一篑。倘使碰到的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伪娘,那清兴明亡的一段正史就可能得改写了。
多尔衮的犀利,仍在于他的从谏如流。
小布木布泰太后给多尔衮推荐了,二个识时务的汉臣谋士范文程与洪承畴。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北京城刚喘顺过气儿,范文程、洪承畴二位哥们便又给多尔衮献计了:咱在北京城要想安逸长久地住下来了,这事儿恐怕还得在宣传上加一把火儿!于是,心领神会的多尔衮立即喝令抡惯大刀杀人的满清大兵们,各拎一桶满满的石灰水儿,深入北京的大街小巷,以及京郊附近的村镇书写宣传标语,“义兵之来,为尔等复君父仇,所诛者唯闯贼。”这就把清兵的入关,摆放在了一个见义勇为的英雄位置。
日期:2012-04-27 19:31:14
那一段时间,范文程、洪承畴二人每天绝早起身,做的顶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给前来探口风的前明京畿官绅们,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