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个女人一个清朝(叁),盛世曙光与孝庄太后》
第7节

作者: 东莞郭菁菁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时在言路上做官的汉官,像掌河南道事御史卫周胤、吏科给事中向玉轩等人,纷纷向摄政王多尔衮报告圈地对京畿汉族民生、以及社会治安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多尔衮从前对汉族的读书人,一向是保持着一种彬彬有礼的态度。但这一次,多尔衮相当不客气地驳回了他们的书贴:“靠!讲什么讲呀,当初,满人入关的时候,为了减少对于民间的骚扰,我是按人头发过安家费的。但是,现在在关内住了这么长的时间,即使有一点盘缠,恐怕也已经用完。再不圈点荒田给他们种,难道让他们喝西北风?你们讲圈地运动中侵犯了一些汉人业主的利益,这个事情有没有/?我当然不敢讲没有。可是,这个是在工作中产生的失误,我们可以用相应的政策去修正过来。不过,话还得说回来,难道你们就敢保证那些从京郊搬迁的人,全部都是真正的田地故主吗?他们中不是也有些人趁着战乱,便占了过去达官贵人的荒地来耕种的吗?靠,以后这种事情在三年之内,不允许任何人再跟我罗嗦!”

  为此,多尔衮让书法家冯铨工笔在自己的办公室门上写了一行大写:“有为薙发、衣冠、圈地、投充、逃人牵连,五事具疏者,一概治罪,本不许封进。”满族人中有许多死了不肯进棺材的硬项汉子,那是因为他们书读得少,心野,便养成了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横蛮劲。汉官从小受孔孟之教,斯文,相对更容易吓唬。果然,多尔衮的劝条往门楣上一贴,耳根即时清净了。

  多尔衮的圈地运动,被后来的史家,眉批为大清开国的一大恶政。至顺治四年三月二十九日(1647),多尔衮发觉入关满清勋将竟有因此养成懒惰骄奢淫逸之者,即谕令户部终止了这场空手套白狼的野蛮圈地运动。有关这一场圈地运动罄竹而书的声讨,最近的史家讲了不少,笔者不再絮语。兹引孟心史一段相对平和的评价,作为本段的一个小结:“夫圈地之扰,若清代竟永远行之,其国祚必不能如此之久。当开国时不得而暂行,则在历史上固为可恕。且世祖明有不得已之表示,较之明代溺爱子弟,向国民婪索庄田者,尚较有羞恶是非之心。”

  日期:2012-5-4 19:36:00
  投充与逃人的流弊,派生于大规模的圈地运动。
  京畿42府县近八成以上的良田,均被八旗劲旅划个圈就占去了,汉族农民失地者增多。再加上拨补之地多属边远荒残地区,在热闹繁华之地习惯了汉民,哪里愿意迁徙到那兔子不拉屎的穷旮旯里去生活!这二部分人荡悠于京畿地面,整日无所事是,于是,便被京畿地面上的治安人员逮住了,成为了第一批汉人投充于满人为奴的对象。
  依照多尔衮最初的设想,允许汉人投充,应该是为失地汉民开了一条生路。谁知有不法的满洲人,竟因此找到一条财路,他们将各州县庄村的汉人,尽行搜索务必逼迫投充。这项政策实施不到一个月,即使得民间怨气冲天了。到后来,又出现一种汉族地主带田、或是流氓无赖,自动投充到满人权贵旗下的情形。这些人成为满洲贵族的奴才之后,便在其主子的护庇下,横行乡里,欺压良民。 多尔衮很无奈,便于顺治四年三月(1647)勒令停止圈地运动的同时,下了另一道手令:“自今以后,投充一事,着永行停止。”

  日期:2012-05-04 19:37:01
  逃人的问题,在大清的国策中却由来已久。
  早在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时期,即已为女真贵族所严厉追捕。当时,后金人往往以深入汉人的领地掠杀为功,争战中虏获的汉人即沦为奴隶,这在当年的后金人之中,被视为一种财富的象征。那时,有不堪役辱的汉人奴隶辗转逃入朝鲜,朝鲜人即把汉族逃人送还大明。后来,这成为清太宗皇太极二次兴兵压服朝鲜人的其中一个借口。本书的一二册中,曾经介绍过皇太极时期的五次入关战役。在这样大规模的战事中,有数量庞大的汉族人口被八旗清军掠劫到辽东做奴隶。据不完全统计,清太宗皇太极时期,被俘掠出关的汉族人口应该有百万人之巨。这批背井离乡的汉族奴才,有许多人不堪忍受凌辱以及思乡的痛苦,因此纷纷开始逃亡。太祖努尔哈赤一朝,对于汉人逃亡,曾经施行严刑峻法。至太宗皇太极年间,为了争取汉族的人心,一度示以怀柔之意,但对于逃亡汉人的捕捉实际是内紧外松。

  清军入关后,作为胜利者的满清八旗,汉人奴隶的人口剧增。自清太祖努尔哈赤一朝的后期开始,满洲八旗贵族、以及有身价的兵丁即已不习惯于社会生产。他们在国家有事时,即出去打仗杀戮,国家无事时,即在家中饮酒作乐。家中所有的农业生产以及家务劳动,都是交由虏来的男女奴隶来完成的。奴隶汉人的社会地位很低,他们所生养的儿女也无法摆脱奴隶的身份。这样,汉人奴隶的逃亡便数目众多。斯时,有逃亡奴隶众多的八旗贵族,所迫切要求清政府实施的,就是重新修订一部苛责的“缉捕逃人法”。

  日期:2012-05-04 19:37:52
  多尔衮于顺治三年五月,重新勘定发行的一部缉拿逃人法,可以用“苛政猛于虎”来形容:
  “隐匿满洲逃人,不行举首,或被旁人讦告、或察获、或地方官察出,即将隐匿之人及邻佑九家、甲长、乡约人等,提送刑部,勘问的确,将逃人鞭一百,归还原主;隐匿犯人,从重治罪。其家赀无多者,断给失主家;赀丰厚者或全给、半给,请旨定夺处分。首告之人将本犯家赀三分之一赏给,不出百两之外。其邻佑九家、甲长、乡约、各鞭一百、流徙边远。如不系该地方官察首者,其本犯居住某府某州县,即坐府州县官以怠忽稽察之罪,降级调用。”

  多尔衮在例行的早朝之时,经常让满朝的满汉大臣振臂高呼:“新朝立法重逃人,窝隐之家祸切身。”这是要在大清的全体公务员心目中,牢牢树立起“捉拿逃人一款,乃清朝第一急务”的行政意识。
  当时,多尔衮对于触犯逃人法之汉官的处理,也可谓是严峻到了变态的程度。例如:顺治七年五月,广西巡抚正白旗汉军郭肇基、游击戴清音、中军郑允昌、旗鼓苏明等若干汉官,仅仅因为私自隐匿了53名汉人奴隶,结果全部被多尔衮砍掉了脑袋。靖南王耿仲明一向为大清朝视为可倚重的干将,摄政王多尔衮曾经亲口夸他,“归顺有功,腹心可寄,利益国家”。 可是,顺治六年九月(1649),这样一位铁干虬枝的战将,却因为属下魏国贤、刘养正等人隐匿汉人奴隶,遭受了多尔衮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耿仲明那一段时间的心气特别大,心里面老是为这件事情,结了一个疙瘩而郁郁寡欢。多尔衮派他去广东打仗,结果这位老哥儿走到江西的吉安府时,却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吊死了。当时,清朝礼部官员向多尔衮请示耿仲明的祭祀规格。多尔衮白白净净的瘦脸上肌肉轻轻一抖,冷冷地说:什么祭奠不祭奠,耿仲明这是自绝于大清!

  清兵入关后,多尔衮身为大清王朝的实际领导人,他的权利之巩固,除了与两宫皇太后的互通信息,还得益于中低层满清贵族的最广泛拥护。当时,大清朝定天下的主力仍然是八旗劲旅,即便是敢做敢言的摄政王多尔衮,也不能违背满清的国俗,拂逆了满清贵族的舆论。
  日期:2012-05-05 20:23:49
  5
  其实,翻开中外历史的记载,以易服易发等手段来坚定一种统治者的统治意志,似乎不乏成例。中国在战国时代,有赵灵王的“胡服骑射”;俄罗斯彼得大帝为了促成国民向西式服装发式看齐,曾经向留大胡子的俄罗斯人,征收高额的“胡须税”。当然,这些都没有明清易代之际,多尔衮在中国南方强行推行“薙发、易服”政策的血腥。

  汉族向来颇重视发式与服饰的美。汉族男子成年之后不再剃发。明代男子常把头发挽辔,以针插在脑后。汉服发展至有明一代,明太祖朱元璋曾经诏令,“衣冠制度悉如唐宋之旧”。这样,明代男子服饰便大抵传承了唐宋两代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的服饰特点,但亦有保留元代曳撒等服饰特点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