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国——告诉你一个可能闻所未闻的三国》
第3节作者:
铲君山
至于后来,事情发展的不像袁绍想象的那样顺利的时候,他又拿不出主意来稳定危局,反而拿出了馊主意直接让何进死于宦官之手,他奉承怂恿何进诛杀宦官的时候,已经知道何进是无能之辈,只不过想趁机威逼汉室罢了。何进就算不被宦官杀死,袁绍也容不得他。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董卓暴乱洛阳,东汉进入大乱。这一切的开端,都与袁绍觊觎皇位有关,接下来,你将知道这种说法的合理性。
日期:2013-04-15 19:51:36
五,无功无劳而觊觎重器者,必亡
有诡谲之才,处于下位而想迅速登上地位,灭亡必速。诸如西汉末的王莽,东汉末的董卓,隋朝末的李密,唐朝末的黄巢,都是转瞬之间灭亡的。稍次一点的有张角,方腊,闹腾了一阵子,也以灭亡告终。这些人最初兴起的时候,并没有觊觎皇位的野心,而以下决心惩治天下的祸乱为己任;等到羽翼丰满,功高震主之时,君主已经无法驾驭之,此时不轨之心萌生。像这样的人虽然能暂时夺取地盘,但是不能长期占据。
关东联军十八路诸侯起兵攻打董卓,是袁绍倡议组织的。袁绍在抗击董卓时曾说:“天下健者,岂唯董公”!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袁绍的志向,即和董卓一样想做大王。等到他把山东各路军队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其名声已是威震天下,董卓也受震动而不敢与之争锋,于是胁迫皇帝迁都到西京长安。假如趁当时董卓西迁军队溃败之时,山东军队迅速出击,董卓恐怕就要殒命了。而当时是什么情况呢?驻军在酸枣“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犹豫不决,踌躇不前,对于其中那些性格懦弱无远见卓识者就不提了,就袁绍及其弟袁术而言,最初他们消灭董卓之志锐不可当,而现在之所以军队驻扎不前,正是因为他们自己萌生了觊觎皇位的野心。
日期:2013-04-15 19:52:44
六,关东联军不图进取的原因
曹操的规划:袁绍带领河内大军占领孟津,在酸枣的各位将军据守成皋,占领敖仓,全面控制险要地带,袁术杀入武牢关震动三辅,各路大军深沟高垒不与敌兵交战,广布疑兵,以顺诛逆,天下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曹操的战略是非常到位的,曹操是一世英雄,此时仅仅是“耻之”,却也没看出二袁的野心,那就是他们自己想当皇帝,即袁绍利用关东联军为自己的野心效力,而不是为了剿灭董卓兴复汉室,这也就是关东联军不图进取的原因。然而他们害怕一方面董卓掣肘,另一方满会遭到各州郡长官的反对,而此时,袁绍正希望借董卓之手灭掉汉朝为自己的阴谋得逞扫除障碍。
同一时间,起兵与董卓争生死的只有曹操和孙坚。曹操曾说在董卓还没有西逃的时候,一战而天下定。假如真的一战天下定,袁绍的野心岂不是要破灭?袁绍怎么会让曹操这样做呢,关东联军必然要“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曹操孤掌难鸣,败于董卓,被迫撤军,孙坚则一路凯歌并斩杀董卓都督华雄。当天下各州郡长官都率军抗击董卓之时,能舍生忘死与董卓硬拼的,只有孙坚和曹操。因为此二人只知道讨贼而没有其他想法,不像袁绍,袁术两兄弟包藏祸心,希望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后来天下三分,曹操得一,孙坚子孙得一,袁绍败亡,难道没有因果嘛?
日期:2013-04-15 20:12:00
七,皇帝不是想做就能做
汉高祖进入关中,只是想灭掉秦朝而称王关中,还来不及想到争天下;项羽杀义帝的时候,起了一统天下的野心。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傕,郭汜内讧,而袁绍此时却专擅河北,忘记还有汉天子存在;袁术不自量力窃据大位,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自己放在火炉上烤。凭借诡谲之智,匹夫之勇,乘皇室衰微,天下大乱,诸侯争霸之机,一旦实力强大就野心勃勃,想坐上皇帝宝座,这是最无知胆大妄为的人。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坐天下统治人民呢?
天下并非自己打下来,只是假借他人的名义占有,也不问问其他诸侯答应不答应。袁绍欲立宗室刘虞为帝,刘虞看出来是闹剧,下场必败,他自己都不答应。向曹操咨询,曹操说“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此时曹操是忠于汉室的,而袁绍却起了非分之想,就像是披上华丽外衣的张角,或是还不及王莽体面的权臣,至少先得故意摆出样子给人看看吧。天下人都不支持,自己摇摆不定,这种事情哪有不失败的呢?
袁绍想立刘虞为帝,这和项羽立楚怀王熊心,唐高祖立越王杨侑做傀儡皇帝没什么两样,利用完了就是杀了。好在刘虞为人正直且明于心计,没有被袁绍利用。王芬曾想立合肥侯为帝,废掉灵帝,合肥侯很愚蠢要接受这个称号,遭到曹操的拒绝,这才使得合肥侯保住一条命。同时,曹操也知道,像刘虞这样有德的人是不会接受尊号,于是他就不在刘虞身上打主意,而把视线放在西方:延伸势力迎回献帝。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曹操比袁绍高明的多。且不论曹操对汉室是否依然忠臣,起码政治智慧上已经完克他最大的对手了,献帝有正统天子的名义,天下的一切名义还得由献帝决定,献帝传旨你还是得跪接领旨谢恩,天下的人也不愿意违反皇帝诏令,至少是不愿意充当始作俑者。没有人能违反天下的道义而使群臣屈服,统治民众。献帝这面旗帜,立竿见影。
日期:2013-04-16 08:15:40
八,“袁绍自生乱,是复有一(董)卓也”
能够称得上英雄豪杰的,纵使都怀有不可测度之心,但这也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如果有英明的君主出现,则功业可立。只有那些贪一时之利,目光短浅又放纵自己欲望的人才难以控制自己,就算有英明的君主出现,也不可避免的像韩信,彭越那样被杀。曹操是那种可以驾驭自己的人,袁绍则是那种放纵自己的人。袁绍最终败于曹操,的确是情理之中,袁绍劣于曹操,是不争的事实,接下来,你将知道其所以然。
关东地区各州郡起兵抗击董卓的时候,曹操和孙坚齐心协力要与董卓决一死战,此时袁绍却安坐在河内。孙坚收复洛阳以后,如果追击,很快就可以消灭董卓集团,而这时袁绍却置若罔闻。关东地区各位将领驻扎在一起和睦共处,而袁绍却首先发难夺了韩馥的冀州;第一个在诸位将领内部高分裂的人,是奸诈骄横的公孙瓒,为什么他是始作俑者呢?完全是因为袁绍的引诱:袁绍的手下逢纪撺掇袁绍拿下韩馥的冀州作为自己干大事的根据地,袁绍说冀州强大,我们饥乏,恐怕办不到。逢纪出主意:“可与公孙瓒相闻,导使来南,击取冀州。公孙必至而韩馥恐惧,于是陈述利害祸福,韩馥必让,于此时,占据他的位置”。曾经并肩作战的盟友,袁绍还是盟主,现在居然做出这种背信弃义的事情,袁绍也真就听得进拿这种主意的手下的话。现在利用了公孙瓒,用阴谋手段巧取豪夺了韩馥的土地,日后杀公孙瓒的人,依旧是袁绍。公孙瓒做这件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袁绍也会对自己用这招呢?袁绍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很龌龊呢?所以说公孙瓒该死,袁绍该败,都是有伏笔的。鲍信说“袁绍自生乱,是复有一卓也”,袁绍就是第二个董卓。孙坚也说:“同举义兵,将社稷,逆贼垂破而各若此,吾将谁与戮力?”董卓快要被击败了,而内部却先起内讧,还能与谁戮力同心呢?哪怕汉高祖,汉光武复活,想收服袁绍,让他听从指挥都不行。袁绍身为盟主,打着为国家为社稷的旗号,却背信弃义,先往自己人头上下刀子,曹孟德耻之,天下人亦耻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