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国——告诉你一个可能闻所未闻的三国》
第4节

作者: 铲君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4-16 08:19:07
  九,不救刘备,真的是因为儿子生病吗?
  曹操率军攻打刘备的时候,袁绍的谋臣田丰就劝袁绍乘机举兵偷袭曹操后方,但是袁绍却借口儿子有病没心情打仗,拒绝了田丰的建议而没有出兵。心疼的田丰用手杖连连敲击地面,痛心疾首的喊道:“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曹操大破刘备,曹操的敌人少了一个,袁绍的盟友少了一个。

  袁绍虽然是个二流货色,脑袋也不好使,见事还很迟,即便年老色衰,钟爱自己的孩子,但也不至于因为孩子有病就坐失良机。况且,即使他自己不愿意去,可命大将统率重兵跟随在曹操之后,伺机偷袭有什么不行?而袁绍之所以不这么做,是因为有些想法田丰并不知道。
  如果曹操与刘备交战,袁绍趁机偷袭曹操的后方,曹军必然会惊慌失措,大败而归,而刘备肯定会跟踪追击,曹操有可能被杀。若刘备先于袁绍进入许昌拥戴献帝,或者造成曹操杀害献帝的假象,袁绍的叛逆之谋就难以得逞,这样就得马上与刘备争权。所以,这次他不出兵进攻曹操帮刘备解围,就像是他以前佣兵冀州,看着王允诛杀董卓而不支援王允一样,都是同一个计谋。
  但是辩证看来,曹操主力出击刘备,二虎相斗,不能自拔,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好时机。袁绍若此时出兵急袭许昌,曹刘皆已困顿,无力抵抗袁绍,那么袁绍可以立克曹刘,成为战争的最大受益方,至于拥戴献帝也罢,杀曹刘也罢,都是袁绍说的算的。这样看来,就正是田丰所说的“天赐良机”了。
  即便这样的机会,袁绍为什么还是不抓住呢?恐怕只能问袁绍本人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说,历史也没有记载,至于儿子生病的理由,只能当做是敷衍,必然是有其他不可说的缘由,才找个荒诞不经的理由来搪塞住。袁绍虽然没说,但是可以推论。找谁来推论呢?找法正。曹操攻克益州的屏障——汉中之时,并没有乘胜追击打益州,而是大军回撤。法正就一针见血的指出“必内有忧逼”,果真是这样。袁绍此时坐失良机没有攻击曹操,很可能也是有某种内忧而不能明说。总之,袁绍是失去和错过了。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阐述:“一个优秀的君主总是能发现机会,而他卓越的能力又往往能使他把握住机会”。想要做大事,需要机会,既要有眼光发现,又要有能力把握,缺一不可。

  日期:2013-04-16 09:56:24
  十,名与利的博弈:挟天子以令诸侯
  祸乱天下的人 ,总要假托一个虚名来放纵其野心,他们争天下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做个治国安邦的政治家,而是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和私欲。被伪装的本质早晚会暴露的,然后,真正经天纬地,克定祸乱的人物才会在历史的舞台上闪亮登场。楚汉争霸,项羽奉立义帝楚怀王,却又杀了他,刘邦为义帝发丧,也只是个名义而已。刘邦并非多么的忠诚于义帝,或者是为义帝感到痛心,他只是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让全天下人都憎恨项羽不讲道义,并以此拥护自己。胡三省说“与其名存实亡,不如名实俱亡”,意思就是名存实亡其实也是亡的,但是会被人利用,到了被榨干没有利用价值之后,再让你真正的亡,还不如早死早超生。汉献帝这位名存实亡的贵胄,已经沦落为两大高手——袁绍,曹操博弈的棋子,不同之处在于,曹操会玩,袁绍不会玩。

  生活中,以高层人士的对弈为例,两大对立阵营,都有高人,他们同时想到了同样的克敌制胜的方略,但是,一方采纳了,一方没有采纳,对立的态势便开始急剧的朝一方倾斜。对于“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重大政策,袁曹双方和开篇说的一样,也是同时都有高人想到了,袁方是沮授,曹方是毛玠。但是,结果也如此戏剧化,曹方采纳,袁方放弃。战争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站在上帝视角看历史有时候很清晰,以今天的理论有一万个理由批判袁绍的错误,但是,假如我们也是同时期的古人呢?没有时光机看未来,一定就能预知眼前当下的决策的正确性嘛?我看未必,真能如此,那么人类社会就会永远前进不会出现扭曲和挫折了;况且,假如曹操没有把“挟天子以令诸侯”玩好,而袁绍把“不挟天子以令诸侯”玩好了,双方未来的实力较量,会不会又是另一种情况?看来,历史是很需要辩证去看待的,过往的好方法现在可能是坏方法,同样的,过往行之不成的措施,今天可能很管用。做一个高明的大决策,的确太难得啦!

  两方智囊对战:曹方智囊毛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袁方智囊沮授:“将军世济忠义。今朝廷宗庙毁坏,诸州郡外托义兵,内图相灭,未能有存主恤民者。今州城初定,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也就是双方同时都有高层想到要利用汉献帝这个棋子,只不过曹操方是要尊奉天子以讨伐不臣之人,而袁绍方是要挟持天子做人质,号令诸侯。由此可见沮授的境界比毛玠还是低了一些,更不用跟一流智囊荀彧郭嘉比了。袁绍不采纳沮授的建议,而听从莽夫淳于琼之言,不迎接水深火热之中的汉献帝,沮授说,一定会有人在我们前面迎接汉献帝。果然,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把汉献帝迎接到许昌,并借汉献帝的名义遥控诸侯,此时袁绍才开始后悔,自己慢人家一拍。曹操虽然迎接了汉献帝,而且表面上很恭敬,但不把汉献帝放在心中这一点上,跟袁绍没什么区别的。但迎接天子的名义在曹操,所以曹操在和袁绍的对抗中占据主动,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当大家都认为汉献帝没用的时候,只有曹操意识到他是一招好棋,并且利用的非常巧妙。这很像今天的股神巴菲特,恰恰是没人看好的股票,他大量买进,大家都认为不能入市的时候,他偏偏进入,而结果也有目共睹。看来啊,能作非常之事,必须非常之人,想干成一番巨大的功业,必须得有自己独特的发明创造,传统的教育和固化的思维,只能让你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但绝对不可能让你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想成为出类拔萃的人,还真得有点像曹操那样敢于“非先圣,反传统”的决心和魄力,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 ,因为早晚你要失去它。试想,事事处处都要学习已有的经验,模仿他人的办事套路,俗成固有的思维,而没有属于自己精炼的灵感,这样的人,有资格获得成功嘛?

  曹操虽然奉天子以令不臣占据先机,但优势不等于胜势,控球不等于得分。袁绍处于劣势,却有很多挽回的机会,只可惜袁绍毕竟是个二流货色,一次次的错过。当初淳于琼反对沮授用的理由就是“汉室陵迟,今欲兴之,不亦难乎!若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意思是此时把汉献帝接回家就仿佛给自己多了一个坑儿子的干爹,孝顺他,自己太亏,不孝顺他,道义上又过不去。从这段话我就领悟到,总是想着利益,而不顾道义的人,是走不远的,暂时让你得意一下,是为了让你摔的更重,淳于琼的结局是被曹操割掉鼻子脸上刺字扔回袁家,难道不是报应吗!看到这里某些黑心的人物已经有点隐隐作痛了吧。而沮授“今迎朝廷,至义也,又时宜大计,若不早图,必有人先”这样的至理,袁绍就听不进去。看来如果领导是二流,那么一流人才是没有空间的,因为你说的话人家听不懂,听不懂自然不理解,不理解肯定不信任,接踵而至会有同僚的排挤和压制,以及小人庸人受依仗和重用,真正的人才的结局很可能会很惨。沮授的不得不死,田丰被冤杀,从这里起,埋下伏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