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国——告诉你一个可能闻所未闻的三国》
第10节

作者: 铲君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感觉在座的所有人都喝多了,只有那个找茬的人是清醒的。一个想要成伟器的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张扬和炫耀,要尽可能的沉淀自己,制止自己幼稚的言论,孔子说“敏于行而讷于言”(祖先这么有道理的话孔融忘了?),多思考少说话,这样才有个成熟稳重的样子。而孔融却喜欢卖弄自己的小聪明,并且就自己行为的合理性与人争辩,实在不是质朴凝重的人的做派,这倒很像没读过几本书却自以为很有知识的公子哥儿。欣赏他的那位李膺,“非当世名人不得见”,看来也是个类似袁绍的喜欢嘘枯吹生的人,也只有这种人才会欣赏和自己类似的孔融,真正能做事情的人,比如曹操,根本看不起孔融。诸葛瑾见自己的小儿子诸葛恪从小就爱卖弄,而且在孙权面前充胖子,非常担心,经常说咱诸葛家以后要毁在这个儿子手里,果然被言中。这类从小就优越,且有一定名气的公子哥,如果不严加管教,告之以敬畏韬晦之术,坑全家是早晚的事。

  孔融的这种才能,说他有“急智”,那也只是触摸到了“急智”的最浅层功夫,浅尝辄止。荀彧郭嘉的“急智”是能够治国安邦,反败为胜的,而孔融的急智只能用来耍嘴皮子。孔融是有才,但这个才,并无多大实际意义,他的才,学偏了。并不是所有的能耐都值得培养,人们在学习努力提高的同时,千万要搞清楚该提高什么,不该提高什么。
  日期:2013-04-17 10:57:03
  二/二,上无不智,臣无至贤。戒惕弗弃,智勇勿显
  乱世,是非常之人的用武之地,但是一旦形成了相对安宁的国家环境,就不需要臣子多么能干了,太有本事的人不是对人主的威胁吗?历来的高位者,多数是虚荣心极强,心高气傲的人物。他们虽以亲贤臣,远小人自居,但是没几个能真正做到。有真本事的人此时若不韬晦,恐怕都会有麻烦(贾诩和荀彧的不同结局),更不用说嘘枯吹生哗众取宠的孔融了,他以为曹操没他聪明,频繁的兜售自己那点小本事,还以为会被欣赏,殊不知,认为领导没自己聪明的下属,是最傻的下属,他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一点都不意外。

  当初,曹操打败袁绍,袁绍的妻女多被霸占。曹操的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老婆甄姬。孔融给曹操写信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查遍资料找不到这一段,就问孔融出自何处。孔融回答道“以今度古,想当然耳”;后来曹操征讨乌桓,他又对国策进行嘲讽(“嘲之”)。从这里我觉得孔融是个很浮夸的人,最高领导的儿子要找什么老婆关你什么事?李世民能幸萧贵妃,高颎不给隋炀帝留下张丽华而遭怨恨,身为外臣染指主公的私事,是一大忌讳,更别说你又不是他的亲信。曹操是念在孔融有名气才去查阅资料,如果不给面子的话,早就斥之而出了。孔融说这番话,无非是要在曹操面前卖弄,出一个曹操不能解的难题,自我获得满足感,同时炫耀出自己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做历史发明家的潜力。

  傻不傻?“人主莫喜强臣,臣下戒怀妄念”,这点小聪明早就被曹操看穿,日后曹操表面对孔融客气,心里非常忌恨,不是没有道理。做人一定要明白自己是谁,你只有嘘枯吹生的能力,居然还敢染指国家大事,对曹操的军事决策进行“嘲讽”,你有这个资格么?就算你是军事奇才,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嘲讽”是什么意思?这恐怕就是“公知”一贯的作风吧。更不用说孔融其实是个军事草包,就在不远的曾经,孔融就有一番“袁绍不败论”。据《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孔融谓彧曰:“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这番言论不仅不负责任,而且混淆视听,打击士气,暗滋骚乱,当然,孔融自己肯定觉得自己这是高见,因为他的知识水平只有这么高,没办法。后被荀彧很有战略眼光的言论驳斥的哑口无言,而战争的结果大家也都明了。

  孔融是不懂军事的,他之前已经在军事谋划上犯了这么大的错误,曹操没杀他没贬他就该烧高香了,现在又来乱放厥词,胆子真不小啊!恐怕此时的他说的话,以曹操为首的智囊团是不会有人买他的账了,于是他就转而“嘲讽”,以抨击国策来扩大影响和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可能这就是这类“公知”的风格吧。自己的运作模式一旦进入混乱便连牌都不会出了,孔融的能耐,实在不敢恭维。明明是自己弱项,还硬往这上面碰壁,真替他着急……

  所以说,没有不聪明的主上,只有不够贤惠的臣子。戒律和警惕永远不要放松,自己的能耐,不要轻易显露。白起都能无辜获罪,周公尚且恐惧流言,普通人能不深戒己吗!

  日期:2013-04-17 20:16:23
  二/三,禁酒——简雍完爆孔融
  当时饥荒战乱不断,曹操要禁酒,孔融说:“天有酒星,地有酒郡,人有酒德。尧不饮千钟,无以成圣……桀纣以女色亡国,为什么不禁婚姻?”如果主上制定的政令是昏的,你上书劝谏,那么你是忠臣。但是,曹操下的禁酒令是昏令吗?联系当时的背景:长期的战乱严重影响了国计民生和社会生产力,粮食不够吃,经常有人饿死或人吃人,酒的原料是粮食,曹操此举是为了将更多的粮食解放出来,以抚恤国家,军队,百姓,这样的初衷是无可厚非的,而孔融连这样的利民国策都要进行指责。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个小偷,偷东西偷多了都已经忘了这件东西该不该偷了,那么孔融就是抨击国家政策抨击多了已经无法分析判断应该不应该抨击了。孔融喜欢“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的名士做派,“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整天和一些嘘枯吹生的人喝酒取乐,这就是孔融的人生追求;他要喝酒,结果曹操要禁酒,这大概就是孔融抨击的原因;拿禁婚姻来类比,简直是利令智昏,两者明显不位于同一数量级,喝酒能跟婚姻进行类比吗?亏你还是孔子后代。至于他的这杯酒会饿死多少人,会导致多少老百姓没有饭吃,那他就不管了。

  其实同时期禁酒的不止曹操,刘备也禁酒,而且刘备力度更大些:益州大旱,粮食收成不好,于是刘备就下令禁止用粮食酿酒,凡酿酒者一律有罪。有些执法人员从百姓家中搜出了酿酒的器具,不知该如何处置,就将这种情况上报给了朝廷。朝廷里有些官员搬出“乱世用重典”的古训,认为就算不酿酒,百姓拥有酿酒的器具也应该与酿酒同罪,否则起不到以儆效尤的作用;有些官员则认为法令不应该如此严酷,百姓只要不酿酒就行了,不必对他们再作过多的苛求。官员们讨论来讨论去,最终的意见偏向前者,简雍虽然极力反对,却也无济于事。  

  但是看看简雍是怎么抓住机会给领导提意见的。不久之后,陪同刘备外出巡游,在路上见到一对男女并肩而行,简雍就对刘备说:“这两个人准备做些苟且之事,您为什么不抓起来?”这下刘备奇怪了:这两个人怎么看也不像是对奸夫淫妇,为什么简雍会有此一说呢?于是他就问简雍:“你怎么知道?”简雍一本正经地说:“因为这两个人拥有做苟且之事的器具啊!既然拥有酿酒器具的人有罪,按照同样的道理,这两个人也应该有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