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国——告诉你一个可能闻所未闻的三国》
第11节作者:
铲君山
刘备听了,哈哈大笑,就赦免了那些拥有酿酒器具的人。简雍做事的风格大抵如此,十分滑稽搞笑,但滑稽之余,常发人深省。相对于那些冒死进谏的直臣而言,也许简雍这种做法更容易达到谏议的目的吧!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不比较,看不出优劣,一旦经过对比的过滤,高下立判!孔融与简雍,大家心里都有一笔账了。
日期:2013-04-17 20:17:39
三,孔融这是要杀太史慈?
前篇讲到孔融的包装偶像以及假聪明,这里来看看孔融怎么对待真正的人才,以及如何完成朝廷交给的任务的。
太史慈最终的归宿是东吴,曹操也很欣赏他,邮寄一个盒子,里面无书信,只有一味中药——当归。太史慈年轻时就很闪耀,孔融觉得他不平凡,就多次派人对太史慈的母亲嘘寒问暖送东西。后来孔融的城池被强盗包围,需要有人突围出去送信。当时强盗包围的一天比一天紧迫,情况非常紧急,最终选定本事最大的太史慈突围,也只有他有这个能耐出去送信。突围的过程非常凶险,命悬一线,最终成功了,请来了救兵,威胁解除。
孔融难道不知道这种突围是九死一不生?风险这么大还要太史慈去冒?太史慈感念孔融对母亲的照顾,来冒生命危险帮孔融度过难关,其母也对太史慈的行为进行赞赏,可见太史慈一家都是很厚道的人。但是,这是建立在太史慈没有死的前提下,其母亲才面露笑容,孔融也乐了,那么万一太史慈阵亡呢?而且在那种环境之下,阵亡的概率相当大。也就是说,太史慈的母亲,因为孔融的一些照顾,要自己的儿子去冒生命危险,她是一老妇人,不多加指责,但是孔融呢?你应该懂这个道理啊,只不过是厚待了其母,就要他出生入死来报恩嘛?从这个角度我认为,孔融当初厚待其母,并不是因为孔融这个人宅心仁厚,关爱空巢老人,而是垂涎太史慈的本事,知道有朝一日肯定有用。那么这就不是交情,而是买卖。需要报恩的恩情,从来就不是恩情,只是买卖。太史慈是好样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他能投奔孙策孙权这样的明主,有个好归宿,也算好人好报了吧。但是孔融给人的感觉,实在太薄了。
也难怪他在被围的初期,还不是那么紧迫的时候,下属劝他突围,他不愿意,要等援兵:真实的原因恐怕他没什么亲兵愿意拿命来保护自己吧。那么就等援兵吧,等了很久也没人来救他,人缘不好可见一斑。要不是多亏太史慈请到了刘备,恐怕当时就要升天。孔融也只请的动刘备,他只有这样的能量,当时的刘备名气地位都很一般,才需要借救助孔融来提升影响力。主流人物与上层人物,没有愿意帮孔融的。孔融的部下称得上人物的也只有太史慈,可惜太史慈也不跟他混,报恩后就离开了。
日期:2013-04-17 20:18:58
四,这是该喝酒的时候吗!
建安元年,孔融镇守的城池被袁谭进攻。从春到夏,作战的士兵伤亡殆尽,只剩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已经如此紧急了,孔融在干什么呢?靠在几案上读书喝酒,谈笑自若。结果城池陷落,他逃了,老婆孩子被俘虏,当然还有众多守城将士的亡魂。孔融这是要干什么?说到底为了虚名,他要表现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势,但是他不知道,真正面不改色谈笑自若的人,早已成竹在胸,万事俱备了,淡定是有先决条件的,看着车子朝你开过来还不跑那不是淡定,而是傻了。而孔融此时什么状态呢?可以说一点准备都没有,是在等死。此时需要你去鼓舞士气,率军守城,不是喝酒聊天耍名士派头。事情有轻有重,有缓有急,火烧眉毛了不去管,还谈什么办事方法?恐怕此时的孔融,还记挂着“让梨”使他尝到的甜头,还想博取某种美名吧。什么时候了还不醒悟,还要图虚名,往小处说是连命都不要,往大处说是不保家卫国。孔融这么执迷不悟,早就该把自己害死了!
日期:2013-04-17 20:20:04
五,透支的生命,早该终结了
最高领导对他不满,自然有识时务者来罗织罪名:“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刘,这话孔融说的,“又和孙权的使者谈话,诽谤朝廷”,更惊世骇俗的言论就是对伦理的亵渎“父亲对于儿子有什么恩情?论其本意,不过是欲望发作罢了;儿子对于母亲,又有什么关系呢?就像把东西寄存在罐子里,出来就脱离关系了”,“大逆不道,宜即重诛”,时年五十六,老婆孩子都被杀。
孔融的孩子,似乎也没遗传到优良基因,也和孔融一样浮夸。孔融被逮捕时,两个孩子正在下棋,安坐不动。旁边的人问,你们的爸爸都被抓了,你们还不起来是为什么?答曰:“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在我看来,这句话很可能是孔融过去教的,孩子们童年很天真很无知很幸福,都想着美好的生活,哪里会有“破”的概念?至于这里小宇宙爆发突然来一句“妙语”,估计也是因为命不久矣,来句震撼点的,让大家怀念我。这真是家教遗风啊,只可惜很不正常。正常的孩子此时的反应,应该是大哭,有点觉悟的或许会悔恨:不知收狂,终有此祸,而孔融的孩子是以自己的死为衬托,留下可能会广为流传的最后一句,孔融自己没把自己教育好,到了下一代,依然流毒啊!此家此户,真该好好梳洗梳洗,特别是精神层面的,孔融有此结局,实在是为了透支了的生命信用卡买单。
日期:2013-04-17 20:21:04
六,命运的因与果
《后汉书》评价孔融“自命不凡,立志要平定天下,然而志大才疏,到底也没做成什么事”(负其高气,志在靖难,然才疏意广,迄无成功),精准:他只是图名,根本就不懂怎么做事;《资治通鉴》:“高谈清教,盈溢官曹,辞气清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但能张磔网罗,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愿附也”;《九州春秋》对于孔融的溢美之词前,都加了“自以”,“自于”,意思是只有孔融自己认为自己很不错——自恋,我们说干大事需要自我欣赏,同样的,干蠢事也需要自我欣赏,孔融依靠自恋干了不少蠢事,没干成大事;“然其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恭敬,礼之虽备,不与论国事也。”“论事考实,难可悉行”,浮夸的理论派;“不识时务,狎辱太祖”,放肆;“奸民污吏,猾乱朝市,亦不能治”,无政绩。总而言之,就是智小谋大,才高识寡,清谈专家,实干草包。
孔融的一生,看似轰动,实则荒唐。他有好学的意识,却总爱耍小聪明;他想跻身主流,却总不琢磨游戏规则;他多次想引起高层注意,却导致反感。和同僚关系紧张,和上司貌合神离,只喜欢跟名气大却无用的人互相泡着消磨时间,不适当的时候耍名士派头,正事不管只图虚表,这怎么可能是大丈夫的立身之道呢?多做点实事,少耍小聪明,知行合一,广交益友,励精图治,乃正道之始。孔融之失,也算后世之资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