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零星的、疑似文字的、看起来比甲骨文还要古老的这个那个东东,在不同的地方挖出来过。以后肯定还挖得出来。假如“前甲骨文”找到了、被解读了,又跟司马迁的记载一致,哇,司马迁的牛,又上一层楼。
就算“前商”朝代与“夏本纪”的记载完全不合,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商之前是什么情形,都是有可能滴。司马迁又不是佛祖,不会完全正确。他所记载的商朝基本正确,已经很了不起了。
发现“前甲骨文”,需要大家睁大眼睛,尤其是在野外晃悠的时候。悲剧的是,许多专家早已经指出,王懿荣的发现超过一百年了,我们之所以还没有找到甲骨文之前的文字,可能是因为,人家被写在易腐烂的材料之上,早已经如春梦般了无痕迹了。
继续做梦中……
日期:2011-10-29 23:16:02
No.8
回过头来说商朝。写历史,终归有个义务:把时间说清楚。不幸的是,商朝虽然是信史,但是大家还没弄清楚它的确切起止年代。这事儿伤心,说来话长,请见第五章。
一般认为,商朝起于西元前16世纪(前15**年),止于前11世纪(前10**年)。
说了这么多,与中华帝国何干?
答曰:不理解历史学的摸索和浆糊,就难以理解中华帝国。
其一,一群人的历史就像一个人的记忆,越远越模糊。这里讲商朝的文字多一点,是希望减少一点朦胧。
最为人们熟悉的模糊历史数字,是所谓“上下五千年”。这是从黄帝算到今日。整五千?估计不会那么巧吧。如上所述,司马迁都算不清楚,今人更悬。所以,大家也就是顺嘴晕着说说,模糊产生美。
除了具体的年代不明,彼时发生过的事件也如在雾中。事实上,叙述长时段的历史,总会遇上这个问题:远处的事情七零八落,难窥面目;近处的细节既多又杂,都是树枝,不知道森林在哪里。中华帝国史也是这样。所以,多一些文字,是希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远方。
其二,二重证据法证实了商之存在。这是说,中华帝国不是传说,而是从远古到西元前16世纪再到前221年,一步步真切地孕育、成长起来的。商的社会结构,类似于其后的周,松散,离金字塔的形状还有点远。“家天下”这个制度方兴未艾,成长中……
这么说吧,摸索促进和谐,确证有利共识;历史难免浆糊,帝国却不含糊。
日期:2011-10-31 21:19:27
No.9
第四章周:一花一世界
这个朝代不简单。
延续时间长。前10**年开始,前2**年结束,竟然有800年之久。
更加重要的是,这个朝代处处显示出榜样的力量,为日后的中华帝国绘制了迷你的版本。可以称为“无帝之帝国”。
一、朝代未立,广告先行
改朝换代经常需要打仗。这个活儿的技术含量还不算太高不可攀。最难的,是让大家相信,打这个仗是迫不得已,替天行道。
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是妖魔化对方。于是,据说,商朝的末代帝王纣人品极差,只做坏事不做好事:贪图享乐,横征暴敛,刑罚严酷,迫害忠良,任用小人……
周朝的创立者是武王姬发。他继承乃父遗志,对纣一忍再忍,最后才领兵征讨。因为民心早就归附于他,所以一战完工,改朝换代。
这些话可信吗?孔子的高徒子贡讲话了:纣虽然不是雷锋,却也没有传说的那么坏。所以大家要小心啊,墙倒众人推,一失足,就可能一辈子起不来了。
但是子贡这样的聪明人太少,他不相信“某白金”,人家照样蹦得欢,因为其目标客户不是子贡,而是广大无知屁民。
屁民需要美好的说法,抹黑前朝、尤其是其末代帝王的广告遂反复出现。前有夏朝的末代帝王桀,后有周代前半期(西周)的末代帝王幽王,再有常凯申……都是广告的男主角。历届女主角,包括桀的妹喜、纣的妲己、周幽王的褒姒――传说,这都是大美女啊,但是和男主角一搭一档,只走反派路线,连套路都差不多,再无突破。
这就是胜利者的广告:“失败者,没一个好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有人是信了。
日期:2011-11-05 23:24:23
No.10
二、开端:武功、文治
(一)武功
枪杆子里出政权。中国朝代更替的方式,大抵如此。比如商取代夏,鸣条之战。当然,此役只有传说,只有纸上文字的说法,没有实物或地下文字的证明。
周取代商的战争,确实存在,是为牧野之战。
这是多年等待之后的奇袭。周是小国,商是多国联盟的领导,实力的差距可想而知。虽然按照周朝广告的说法,纣王早就在政治上众叛亲离了,但是,这并不等于周的军事行动一定能成功。
武王曾与八百诸侯――也就是很多国家的老大――会于“盟津”,商量对付纣王。箭在弦上了,仍然是收工回家,大概感觉机会还没到。
两年之后,周朝的某某联播说,纣王变得更加暴虐了,广大人民忍无可忍了,只等武王来解放了。武王终于出手。种种原因,可能最关键的一个,是商的大部队此时正在东方跟当地人打仗。
周之军队连夜急行,在牧野(今河南淇县附近)与纣王仓促集结的部队遭遇。前者蓄势已久,后者一触即溃。纣逃回首都,自杀。商的统治结束。
此役惨烈,至于“血流漂橹(大盾牌)”。武王守如处子,动如脱兔,抓住良机,翻身做了主人,了得。
武王之后,其子成王即位,由于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此人也是合格的军事统帅,曾率军战斗三年,平定了叛乱。
日期:2011-11-10 14:35:11
No.11
(二)文治
当然,周公之所以为周公,也就是那个让孔子魂牵梦绕的周公,不是因其武,而是因其文。他创造的制度非常非常重要:封邦建国、制礼作乐。
这八个字讲起来是大大地麻烦。简单地归一下类,封邦建国是经济、政治制度,制礼作乐是政治、文化制度。
周一个小国,打败了大国;一个小族,统治了大族,表示很有压力:怎么管理这广土众民呢?周公还有其后的成王、康王有办法:都城附近的地方,天子管。其他地方,分封给姬家的亲戚朋友――打天下的,一起坐天下嘛。
这些封地也就是诸侯国。诸侯向天子效忠,定期向天子交钱,有需要的话,为天子提供军事保护。在其封地上,诸侯则是政治、经济、军事等等一切事务的老大。他们也模仿天子,把本封地分封给众多卿、大夫。
这是全新的制度,听起来也很灵――只要人性是善的。周公们大概认为,诸侯都是亲戚朋友,刚刚一起消灭了商朝,会一生一世地情投意合。短期看来,此说基本正确。不过,敌人消失了,内讧常常也就来了。这一代人是至亲密友,下一代人一般就没有这么铁了,而权力的诱惑却只见增加,不见减少――除了受虐狂,谁愿意听命于人?诸侯有钱有人,与中央的冲突遂不可避免。
结局只有两种:中央战胜地方,这在中华帝国时期,叫做“削藩”成功,比如西汉、清;地方战胜中央,比如周朝的悲剧未来就是这样。两种结局,请见后文。
礼、乐更加抽象。礼是一些制度,目的是保证社会等级结构的稳定――在帝国时代,就是维持社会的金字塔形。
比如,当时的政治仪式中,经常有集体舞表演。根据礼,周朝的老大也就是天子所办的仪式是八列舞者,诸侯六列,大夫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