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发现,某大夫用了八列舞,狂怒:奢侈浪费了四列舞者,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危险的是这种“非礼”的心思啊。不尊重礼,就是不尊重等级制度。他今天敢这么干,哪天就敢把天子取而代之,岂不乱套?
这好比今日之规定:科级的朋友出差,只能坐火车不能坐飞机。可是高铁高价,飞机反而打折,能否节约经费坐飞机呢?否,多花钱没什么大不了的,坏了制度,岂不乱套?
乐是社会等级结构的外装潢。
这边鱼肉着底层的朋友,那边教育他们不能“非礼”,两手抓。相当于自己为所欲为,反过来教育别人知足、奉献,上层的朋友爽。
底层的朋友大多数傻,却也会有个别人脑后生反骨,危害社会结构的稳定。所以,必须有一些广告、演出,升个旗子、放个曲子、构造个“one world, one dream”的美景,宣传“我们是一家,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差别,我是公仆很辛苦呀,你是主人最光荣呐”之类,让那些刁民生出荣誉感,专心做塔底的一块砖,或者,至少,让愚民孤立刁民吧。
“礼以辨异,乐以求同”也。
有能力的统治者、合宜的政策,周朝的开端欣欣向荣。
日期:2011-11-13 10:44:25
No.12
三、始自一统,终于离散
武、成、康三王是辉煌的开端。其后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厉王,因为各种问题,比如提高了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的比例,引来争议。
此事可大可小。厉王头脑简单,以为封掉互联网、手机,只唱红歌,争议就没有了――这个政策,叫做鸵鸟,叫做掩耳盗铃。如《史记》所说,“防民之口,甚于防水”。几年之后,表面安静的社会再也无力伪装。在京的小贵族、平民攻入中央,厉王出逃,死在外地。
好在朝中大臣讲政治,拥立厉王之子即位。但是颓势难挽。很快,厉王之孙幽王,另一个末世倒霉蛋登场了。
幽王的倒霉在于,他不犯错误则已,一犯就犯最大的:继承人找错了。
他的王后是贵族申侯的女儿,所生太子叫做宜臼。然后幽王爱上了“倾国”美女褒姒,就废长立幼,褒姒母子上位――明日的皇帝是谁,对于今天的帝国,乃是一等大事。直接利益人申侯一怒起兵,攻入首都,王死国破。
看来,中央政府的安保漏洞在厉王时就存在,到幽王时也没怎么改善。
日期:2011-11-15 23:23:08
No.13
当然,为幽王的横死贡献最大的,还是幽王本人。
他粗暴地抛弃了旧爱,讨好新欢却相当执着。褒姒笑点极高,幽王花样百出,美人依旧冷漠。幽王努力啊,竟然找到了点燃烽火这一招。按照规矩,这是告诉各位诸侯:天子有难,火速派军队救援。偏偏褒姒喜欢看诸侯军队蜂拥而至却受骗上当的囧状。美人一笑再笑,诸侯却不想再被“狼来了”。申侯杀来之时,烽火再起,大家想:幽王和褒姒又玩那个低俗游戏了,无人响应。
“烽火戏诸侯”的段子相当著名,未必是史实。按照常理,一个女生不大可能从士兵军队之中找到喜感。从点燃烽火到诸侯军队赶到首都,需要不短的时间,幽王和褒姒有没有耐心坐等,也是问题。
但是此事的象征意义十足。
一则,帝制条件下,继承人的选择是老大难问题。弄得不好,内宫乱战、社会动荡,一个朝代说不定就此结束。周幽王之后,例子多多,详下。
二则,君主在理论上拥有无限权力,但是,再牛,他也是人,一不小心,也会受制于他人,甚至身死名裂。帝国的帝,尤其是强势的帝,相当于蛇的七寸,一旦出事,整个社会基本瘫痪。这一点,现成的例子,就是幽王身后周朝的苦难经历。
从这个“七寸定理”广而言之,利用汤因比著名的“挑战-应战”模型,不妨说,朝代终结的原因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应战能力小于来自外部或内部的挑战。前者弱、后者强,两个因素有其一,或者二者兼备,则中央政府亡。问题是,中央政府亡,理论上不等于朝代亡。比如现在的美国,大概不会因为中央政府崩溃而导致国家垮台。但是在中华帝国,亡中央硬是等于亡国。原因很明显,集权与分权的区别也。
日期:2011-11-18 16:56:42
No.14
说回到幽王的身后事。之后即位者,是宜臼,即周平王。此时,首都镐(音号,今陕西西安)已经让宜臼的外公这伙人搞得不成样子,犬戎也是请来容易送走难。他只好迁都到东面的雒邑(今河南洛阳)。
西周结束,共11代12王。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即东周。
这是离散的年代。平王开始,就有点糟糕。他虽然曾经是太子,但是幽王之死,与他关系太大,所以即位之初,就有人反对,立了别人做天子。此事持续时间不长,算是小麻烦。大问题却在周公们封邦建国时已经埋下危险。
各诸侯国有人有地有枪有钱,乖的话是中央的好兄弟,不听话的时候,就是中央的大对头。周公时代,中央的力量强大,诸侯与中央的关系密切。到了几百年之后的平王时代,大家已经是远亲。中央这边乱七八糟,失去控制力,地方还能安心顺从吗?
幽王当年,烽火起而诸侯不来。表面原因,可能是讨厌幽王和褒姒的游戏,而之所以敢于不来,说明他们已经想得很清楚:政治上的不忠诚,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这是中央所面对的大问题。
再几百年之后,彻底消灭周朝的,正是天子手下的一个诸侯国:秦。
巧的是,当年帮助平王东迁的,也有秦地(今陕西)的一伙人。平王封其为诸侯,秦国由此建立。
前256年,秦灭东周。此时,距离秦消灭其他诸侯国,统一中华,还有30多年――秦国还无力吞下齐、楚这样的大国,解决东周这样的小山头却无比容易。
主仆易位,这是绝好的例子。
东周共25王514年。
东周弱,诸侯强,国家始自一统,终于离散。
从封国的数目也可以看得出来。周初的诸侯国,号称一千八百,多是多,名义上却相当地忠于中央。东周初期,剩下一百多。再后来,只有十来个了,每个都是吞并了多多少少小国的大国。数量上少了,每个都是硬骨头,中央政府一个也不能得罪。好在,诸大国基本上也完全忽略了周天子的存在。
数目的减少,看起来简单,背后却是千千万万消逝的生命――因为统一只有一种方式:武力。这是帝国的逻辑,别无它解。
无论道路如何血腥,或许因为同出一源,所有诸侯国事实上向着同样的方向:统一天下。
某一天,离散重新归于一统。
循环开始。
日期:2011-11-22 00:14:33
No.15
第五章周:闪闪发光
这个朝代不只是日后中华帝国的榜样,本身也特色明显、精彩多多,闪亮至今。
亮点甲:确切纪年之始(前841年)
多来点灯光!
对于任何一部历史著作,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时刻。
确切纪年者,就是某事发生于某年。历史书上,总是需要这样一个大事年表,以清眉目,以利宣传。另外,也让历史教师容易出题,让卖弄分子多些谈资。
但是,历史,如王朔所说,像条河,流着流着就成混汤了。夏朝仍然在迷雾之中。拜甲骨文之赐,我们对商朝小有所知,分辨率却也不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