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人者,在其理论――概括言之,即法家思想――的正确指导下,秦国欣欣向荣,天天往上,最终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国,下启两千年帝国时代。
垫脚石者,这二位结局悲惨,死在自己设计的专制帝国机器之中。以其人之聪明,能够规划出一个世界,却把终极老怪的位子留给别人,自己坐在达摩克利斯之剑下面,束手待戮,要人相信他们没有自虐倾向,倒也不容易。
像阿克顿那样明白“人有绝对权力,一定做坏事”或许需要大智慧,但是,同时代的庄子也已经有了朴素却实际的观点:当官呐,听起来挺爽,其实好像被贡上祭坛的乌龟。它是愿意死翘翘之后被万人仰视赞叹,还是喜欢活蹦乱跳地在烂泥巴里面混呢?
庄子选择了后一条路,二位法家选择了前一条。
商鞅、韩非栽在自己挖的坑里,或非自愿,或有偶然,却也大有难免之理:他们的目标,正是严厉、彻底的“大公无私”。
商鞅(前395-前338)在秦国的变法是革命性的。如领袖毛所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暴烈地冲向“中央集权”的目标,当者披靡。
具体而言,商鞅眼中,只有两个字:耕、战。人是有用的,当且仅当他们为国耕或者为国战。其他任何事情,禁止。私斗禁止。从事无用的工商业,禁止。懒惰致贫者,收编为奴隶。
这么干,人们当然会有不满。为了防止伟大革命被这些愚人破坏,商鞅制定连坐、告奸的政策,明确鼓励大家互相告发。更有甚者,如果在“伍”、“什”(五家、十家)这样的责任共同体之中,有人犯法,其他人不告发,一起治罪。
大家都要乖,“暗”固然不行,“弃暗投明”也不行。曾经有人说商鞅的新法不好,其后又来说新法就是好呀就是好。商鞅嫌他们“扰乱教化”,全部处理到边疆。
请注意,上面的主语一直是“人”。商鞅并不偏爱贵族、官员,谁也别想有特权,除非获得军功。
只有心中的那一个他,能让商鞅心甘情愿、或者不情不愿地网开一面――当然是皇帝。或者未来的皇帝。太子犯法,据说商鞅要法办,但是,太子“不可施刑”――这四个字是《史记》的原话,司马迁没说,这话是谁说的。当然,他的意思不是说太子有特异功能,刀割到脸上脸没事刀会断掉。或许,他讲的是法家或者皇帝心中的“客观真理”?反正,商鞅只好处理太子的老师。
能够处理太子的老师,已经够牛了。所以商鞅的改革推行顺利。除此之外,为了统一思想,他下令焚烧《诗》、《书》等典籍。为了统一政令,他施行郡县制。这样一个国家,农业发达、军事强捍、思想单一、执政能力举世无双,不扫平天下倒是没道理了。
日期:2011-12-26 08:37:27
No.28
如果说商鞅是帝国制度的实干家,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则是帝国意识形态的理论家。商鞅的许多制度,在韩非这里得到了理论阐释和升华。
韩非建议,皇帝不能只依靠商鞅所强调的“法”,而应该法、术、势三管齐下。既要以公开的法律规范人,又要用阴暗的权术玩弄人,还要以势压人、仗势欺人……韩非总结了商鞅、申不害、慎到等法家前辈的经验,推出这个三位一体的完全版攻略。站在巨人肩膀上,端的不同凡响。
韩非的眼中,同样只有耕、战。他简洁地表示,一切不利于此的人都是社会之“蠹”,害虫。皇帝不把这些家伙除掉,只能亡国。讲到这个份上,如古龙所说,话的尽头,就只有剑了。
韩非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姜子牙分封到齐国。那里有两个隐士。他们不做天子的臣下,不做诸侯的朋友。自己耕作养活自己。不求名也不当官。老姜初到齐国上任,就把两个家伙杀了。当时执政的周公急忙派人来问:为啥急着杀名人呢?老姜说:咱们控制万千屁民,不就是两手吗?一手“爵禄”一手“刑罚”,就是一手拉拢一手打压。他们不鸟爵禄的事,我还怎么控制他们?名声再大,做不了我的臣下,当然只能死啦死啦滴。
“非爵禄则刑罚”,看看韩非的表达能力。什么都不用解释了。这样的国,帝有多么爽,民有多么贱,一目了然。
日期:2011-12-29 23:43:02
No.29
然而,商鞅、韩非是帝还是民?他们是对自身的“有用”充满了信心,还是被犀利的“法”蒙住了眼睛?
商鞅的“法”横扫天下之际,支持他改革的秦孝公死去,那个曾经被他处理老师的太子上台,即惠王。商鞅变法过程中所得罪的各色人等团结起来,胡乱找个理由,商鞅反抗无效,被做掉。
韩非的“法”一统人心之时,据说得到了秦王嬴政的欣赏。可是,还没被重用,就招来秦王的大臣李斯与姚贾的嫉妒。话说李斯是韩非的同学,当年的成绩就不如韩大师。但是,权术呐,韩非光说不练是个假把式,或者说,韩非的优等成绩单不等于职场的高能力。李斯谗言得售,韩非被逼自尽。此后,传说秦王相当后悔――可信度不高。从惠王到嬴政,都不是傻瓜。商鞅、韩非被消灭,其法未废。统治者显然很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低值易耗品。
顺便预报:李斯玩弄韩非,不费吹灰之力。但是,黄雀在后,耍权术,李斯的身边还有大师,正是赵高。此人虽然不是文盲,理论水平却必定远远不如韩、李。但是,就是这个赵高,初则利用李斯,终则除之后快。李与赵斗,稍触即溃,毫无胜机。这三人的消长,千年之后观之,仍然令人感叹。
回到商鞅、韩非,二人的经历,像是完美版本的改革者悲情戏,或者恶有恶报的童话剧。其人其事之中,或许有偶然的因素。但是悲惨的现实对于其人、对于吾国毫不偶然。
秦国荡平六国,商、韩梦中的帝国破土而出了。
(第二部分完)
日期:2012-01-11 00:06:28
No.30
第三部分第一帝国
多年以后,秦王嬴政宣布自己成为中华帝国的第一个皇帝。那时,他是否会想起,被他的先王重用之后残杀的商鞅,以及他自己以崇拜为名招来、却纵容手下逼死的韩非?
从“始皇帝”上溯百年,正是秦孝公时代。秦由普通小国迅速崛起,即在此百年间。
秦国从龙套变为一哥,所仰仗者,一言以蔽之,法家政策。
商鞅被重用却死于非命、韩非被欣赏而不得善终,都是在这个国家。但是,正是这个国家,坚决、彻底、长久地执行了法家政策。
结果立竿见影。
当年的孝公未必预想到这个结果,当年与秦国争霸的大国如齐、楚更不曾梦见这一结局。
为了这一天,付出生命代价的,不止是商鞅、韩非。百年之间,死于战争的人数,超过百万。比如,前293年,秦胜韩、魏联军,斩首24万;前279年,秦攻楚,引水灌城,淹死军民数十万;前273年,秦胜魏,斩首15万;前260年,秦胜赵,杀敌40余万。即此四次,已是百万。虽然有学者认为,这些数字颇有夸张,但是管中窥豹,几百年战国的杀戮,绝对不在少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