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国——告诉你一个可能闻所未闻的三国》
第36节作者:
铲君山 日期:2013-05-09 00:10:52
历史最大的问题不在历史,而在人心。拿三国举例,北宋之前,都是佩服曹操的,北宋以后,就都开始贬低曹操拔高诸葛亮的。星星还是星星月亮还是月亮,曹操还是曹操诸葛亮还是诸葛亮,他们其实并没有变,变的只是人心而已。自易SIR还原历史和明月写历史大红之后,人们纷纷开始步二君后尘。其实,这里面有个意识性的问题,就是历史到底能不能还原真相?个人认为很难,因为就算查遍所有史书,那也只是作者站在自己的立场写的史书,司马迁《史记》很经典,但也有人说是谤史。还有作者,现在有空写书的朋友,我想都不是占据社会大量资源以及处于塔尖的人物,司马光是宰相写书,我想现在不要说宰相,恐怕市长以上都没写书的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既然没到那个位置,怎么知道那个位置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以前看到个故事,说一个人励志要做李嘉诚,于是天天抱着《李嘉诚传》看,他一个朋友走上去说,有毛用,写的人都还没成李嘉诚呢!可不是么,写书的作者,自己掌握这么多的知识学问,自己却还没有爬上去,还混迹在底层,靠码字为生,又凭什么兜售你的理论来换取财富呢?
于是乎绝大多数作者开始求稳,怎么个求稳法呢?写一些无争议的文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热情在图书管理,查阅史料,just写历史,至于读着能从中获取多少对自己现实有用的,那就看个人天赋了。我知道这份工作很苦很吃力也很不简单,佩服。
为什么我写的这些会有争议?我觉得很好,很爽,这就对了。因为我和那些作者风格不一样,我不是泡图书馆,搞考据,精确到每个数字,这的确是研究历史,但是,对现实有用吗?你能搞清楚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的整个过程,但是你能把你的总监或者处长科长搞掉自己取而代之吗?你能搞清楚诸葛亮是正派还是反派,但是你身边有诸葛亮或者你自己能成为诸葛亮吗?“空城计”,否定兵出子午谷,如果做一个学究,充其量搞清楚了历史有这么一回事,但是如果要运用到现实,还是得回归到“白天打仗晚上打麻将”以及领导不敢用能力太强的属下这样的理论上来。对我的争议,也恰恰源于此,因为我不是仅仅写历史,我写的远远比历史深刻。
《皇帝的新衣》里俩裁缝忽悠皇帝说,IQ低的人看不到这件衣服,牛逼人物才看得到。请允许我难得轻狂一回:我写的这些文字,也是水平低的人看不懂,到了一定境界才能看懂。我非常感谢和尊敬给我提出宝贵意见以及自己看法讨论的朋友,同时我非常鄙视和厌恶一知半解的喷子。对不起,我不需要顾虑形象,保持风度,我实话实说,我不是作家,出不出版无所谓。我也不是职业码字,帖子黄不黄我不怕,因为我不会让他黄,他自己也不会黄。我写这个的目的和初衷,就是想找到志同道合的俊杰一起奋斗,如果有可能的话,习得好武艺卖与帝王家。
商鞅说“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这个社会两极分化的很厉害,贫富差距巨大,人们生活压力也很大。每一天都有人往上爬,也有人往下掉。仆只有矛,没有盾,就像风清扬教给令狐冲的“独孤九剑”一样,只攻不守,挂了拉倒。
必会有人知道我心,just do it.
日期:2013-05-09 06:47:17
末章:诸葛亮治国——他的道路那么坎坷
诸葛亮年轻时胸怀大志,但是随着地位从军事到丞相的转变,棱角也一点一点的被磨掉。诸葛亮不论是文学修养,还是亲民,还是勤政,都是可圈可点的。但是,在益州四种势力盘根错节的体制里,诸葛亮要保有地位,不得不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他也无法规避历来从政者的漩涡:那就是年轻时抱负的理想,等你真正到了这个位置,却发现什么也做不了。
刘备熟习儒家学说,同时又热衷于申不害,韩非子的法家学说,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满脑袋权术。他所重用的诸葛亮年少又急于建功立业,浓厚的刑名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诸葛亮精通礼义,了解风云变幻,算的上是辅佐一统天下的帝王之才。刘备没有强大的实力,却能让他鞠躬尽瘁。但是诸葛亮并没有深刻领悟法家思想的精髓,以及如何运用法家思想为政。诸葛亮如何治国,如何应对国内与天下环境的压力,如何用人,以及他是如何用法家思想治国,又为什么大权独揽十年,鞠躬尽瘁,却又收效甚微,优秀的政治家,是怎样治国的?以下将全面展开。
日期:2013-05-09 06:50:39
一/一,有君无臣,汉衰不复
痛惜天下不能大治的原因,都说是有君无臣。但是,假如真的有英雄盖世的君主问世,难道还担心没有贤臣吗?所谓有君,是指君主的才能中等偏上,如果有贤臣辅佐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而一般意义上的臣子对于这样的君主,既不能辅佐其发挥才干也不能遏制其为非作歹。刘禅虽是昏君,但一点都不傻,他如果能得到具有丙吉的度量,张九龄的气节,荀彧的忠诚,房玄龄、杜如晦的才干的大臣的辅佐,清本正源,重振纲纪,把国家的一切都纳入正确的轨道,蜀汉说不定能重振雄风。然而刘禅的辅臣,上限是诸葛亮,接替诸葛亮的蒋琬充其量只是后勤部长,接替蒋琬的费祎更像是个豪客而不是政客,至于姜维,《魏晋春秋》说魏国人评价他是“天水一匹夫耳”,更不值一提。
一/二,沸腾的蜀国静悄悄
诸葛亮对内,严刑峻法以维持社会稳定,对外则连年征战大量消耗国力。国内民政不休养生息,国外战争积年无成。民生之苦,早已苦不堪言,沸腾的蜀国静悄悄,就等上天的一个机会。如果不是因为诸葛亮是先帝老臣,德高望重,难保不会落下和诸葛恪类似的命运。群臣之首的丞相尚且如此,至于其他的大臣,自然不必多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刘禅不能将福祚传至后代,蜀汉衰落不能重振,确实是有原因的。
难道是一旦到了王朝的末路,上天就不愿意多出人才吗?不是的,关键是这一时期,有才干的人无用武之地,有用者又不能充分发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蜀国后期人才断档,刘备的旧部全部陨落后,就再也没有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了。魏延才能远大于姜维,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诸葛亮拒绝了魏延兵出子午谷直捣关中的计划,而选择劣势求稳的死路。诸葛亮用不好魏延,只能使用平庸的姜维;谋臣如刘巴、彭羕等,皆不大用,而要用言过其实的马谡,导致街亭大败;刘巴、彭羕等并非刘备旧臣资历不够,可以理解,但是我想就算庞统、法正不死,和诸葛亮在决策上也必然存在诸多分歧。
于是乎那些遭受打击又无法振作的人,虽然也忧国忧民,但更体恤自己的地位。他们息事宁人,谨慎自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祈祷平安。一旦需要他们来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就完全靠不住了。到了蜀汉的灭亡前夜,邓艾率军兵临城下之时,蜀汉朝堂之上皆尸位素餐者,全部无心恋战,以至于谯周这样的投降派能够占据主流论调。试想堂堂的蜀汉中央权力机构,哪怕有一丝羞耻之心,一毫为保宗庙社稷的求战之念,谯周之流会有出头之日吗?
诸葛作为国务总理,一生鞠躬尽瘁,活着的时候能维持蜀国苟延残喘,逝世后蜀国土崩瓦解。诸葛亮处在诸葛位置尚且不能让蜀国复兴,其他人更不用说了木朽难雕,世衰难佐。蜀汉到了这种地步,实在该亡啊!
日期:2013-05-09 06:55:56
一/三,诸葛亮与曹操的用人优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