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国——告诉你一个可能闻所未闻的三国》
第38节作者:
铲君山 日期:2013-05-09 17:37:23
一/五,商鞅变法与秦功蜀鉴
破解三国,为什么要引入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领悟了商鞅变法,对于很多事情的理解会产生质的飞跃。同时,当真正理解了商鞅变法后,再来理解”无其心而用其术”的诸葛亮治国,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蜀国建国初期,国情与商鞅变法的背景非常相似。刘备的蜀国与秦孝公的秦国,都地处偏僻的西隅,西面是青藏高原,南面是蛮荒之地,与中原国家不融合,并且被视为敌人,出不了函谷关。秦孝公励精图治,广求贤才,愿意与之分国,向东扩张。刘备的蜀汉是个外来政权,当地土著势力盘根错节,政府信用丧失殆尽,国内矛盾突出;秦孝公的秦国百姓好逸恶劳,打架斗殴勇猛如虎,上阵杀敌胆怯如鼠。这两个国家都可谓积贫积弱。乱世用猛药,诸葛亮治蜀用商鞅之术,可谓对症下药!但是,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百多年后秦始皇一统天下,而诸葛亮治理后的蜀国,无法延续到两代以后,这又是为什么呢?商鞅变法从何入手,种种政策的制定又表现出商鞅怎样的政治智慧?看商鞅变法如何高明!
日期:2013-05-09 17:39:46
1/商鞅心中无人民,与民争利
商鞅自己说:“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
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这就是一流的决策者,完爆甘龙、杜挚这类腐儒。有人说商鞅这不是太霸道了么,一点都不民主。没错,就是这样!干大事的人,高层的决策,根本没有必要和底层人士商量这么做对不对,要不要推行。因为底层人士大多鼠目寸光,见解枯缩,无法用现有的知识水平来判断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不对,好不好,对大局有益无益;和他们讨论,如果他们同意,那等于白讨论;如果不同意,徒增烦恼,增加了决策成本。部分好事者还会故意闹出些事情。
选择你做执行官,那就是由你来制定,什么都要广泛讨论,那还要你这个首席执行官干什么?更何况,有些政策是对人民不利而对国家有利,有些政策是短期痛苦但长期见效。往小处说,减肥,你要减肥,那就要少吃多运动,这会给你带来短期的痛苦,但是一旦坚持下来,会对你整个身体带来质的提高。而大多数人,只看得到减肥带来的痛苦,却看不到减肥带来的幸福;正如商鞅变法不听取民意,因为大多数普通老百姓,也只能看到新法的弊端,看不到新法将会对国家带来多么深远的影响。等到成果出现的时候,再来解释,大家就都明白了。曹操总是和荀彧、郭嘉、贾诩这样的高明人士商量决策,见过曹操征询老百姓的意见吗?真正有大略的决策者,都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只有那些自我能力一般,又犹豫不决的人,才会病急乱投医到处征询意见,还美其名曰“民主”,这不是民主,这就是平庸!决策者能不鉴哉?
商鞅变法的开端,就非常响亮和漂亮,人民有疑虑,他就“立木取信”。起初有不少谤议新法的,后来看到了好处,转而都来颂扬,商鞅一律把他们定为乱民处死,从此无人敢议论新政。商鞅有秦孝公做大后台,诸葛亮也有刘禅做大后台,并且权力比刘禅还大,但是商鞅治秦人人敬畏,争相执行;诸葛亮治蜀谤议不断,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皆有杂音。同样的法家治国,效果截然不同,诸葛亮不一定才学就不如商鞅,问题恐怕是出在执行的力度与彻底程度。
日期:2013-05-09 17:43:08
2/诸葛亮用法家治国,却不是个真正法家
商鞅的秦与诸葛亮的蜀,都有个共同的阻力点,就是国内保守势力盘根错节。商鞅和诸葛亮,都是外来和尚难念经,商鞅在变法前用了三年时间,了解政治派别,熟习官场规矩,感受民风民俗。诸葛亮在治国前很明显没有这样的准备工作,刘备突然驾崩,诸葛亮临危受命,实在没想到会这么疾风骤雨。当时的蜀国,应该有四股势力:一是益州土生土长的本地官员,二是灵帝时期刘焉带来的一批领导班子,三是刘璋培养的一批人,四是刘备带来的荆州势力,如此复杂的管理层关系,想处理好各派利益,同时让他们为自己所用,的确很难。诸葛亮也很痛苦:自己处在曹操的位置上,感觉可能比汉献帝还要为难。商鞅的秦国又是怎样呢?秦国各派保守势力犬牙交错,不比诸葛亮日子好过。俗话说“穷庙富方丈”,越是贫穷落后的国家越是这样。朝堂之上,随手丢块石头,都能砸到一个贵族。这些人,治理国家抚慰百姓不行的,吃喝嫖赌坑蒙拐骗那是专家,什么正事都不干,你还拿他们没办法。这些人必然是阻碍新法,阻碍国家前进的桎梏。商鞅请教他的老师: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尸佼,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草案。有了法令,未必就能执行。《商君书?画策》说得好:“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哪个国家没法律,哪个国家不自称是法治国家?有法律并不难,难的是到底有没有一套,能够使得法令等到有效贯彻落实的方法。作为法家,他们自有一套“使法必行之法”,归纳起来就是《韩非子》所说的“二柄”,即“刑”,“赏”。诸葛亮国内无人可以共谋。商鞅西行入秦带了一本书:李悝的《法经》,诸葛亮没有,那么诸葛亮自然无从下手制定法令。商鞅获得秦孝公的全力支持,诸葛亮在国内一人独大,却没有利用好这样的契机。黄金时间一旦错过,再次遇见便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蜀国失去了图强的机会,再也不可能与魏、吴抗衡。诸葛亮用法家治国,却是不能真正算法家的法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