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古蜀王国:不惹烟波不倾城》
第9节

作者: 漆雕醒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二是城墙建筑都是采用“双向堆土、斜向拍夯”的办法,与三星堆古城的做法有明显的承袭关系。从宝墩、鱼凫、古城(郫县三道堰遗址古城)三座城址的发掘看,墙基宽20—31米,上部残宽约7—19米。由平地起建,先在墙中间堆筑数层高后,再由两边向中间斜向堆筑,堆放一大层土即行拍夯,城内侧的斜坡堆筑层次多,故坡缓;城外侧的堆筑层次少,故坡略陡。

  三是城址的格局因地而异。处在成都平原内部的宝墩古城最大,城墙圈面积约60万平方米;鱼凫城约40万平方米;郫县古城约31万平方米。而在成都平原西北边缘近山地带的城较小,而防卫功能更突出,如紫竹古城的城墙圈面积近20万平方米;芒城和下芒城各约1O万平方米左右,而且这3座城的城墙均分内、外两圈,呈“回”字形。
  四是处在成都平原腹心地带的城址,其中心部位都发现大型建筑基址。如宝墩古城址中部有一处高出周围地面1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台地上,有房子基槽和密集的柱洞;在郫县古城城址的中心位置也发掘出特大型建筑——郫县大房址。建筑与城墙走向一致,长约50米、宽约11米,面积约550平方米。在房子里基本等距离地分布着5个用竹编围成的卵石台基。此房址基本上没有发现多少生活设施,偌大的建筑物里面只有醒目的5个坛台,显然是一处大型的礼仪性建筑——庙殿。

  ——《宝墩 蜀人最早的家园梦想》
  10关于濮人:
  濮、越是先秦时期活动在我国南方的两大族群。由于历史久远和记载多阙,汉代就有人认为濮、越的历史湮没难辨。对濮、越的分布及其内部的关系,和濮、越之间的关系,以及濮、越与夏、商、周王朝和楚国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或模糊不清。对越在西南地区的分布及其内部的关系,认为先秦至汉代,百越在西南地区有广泛的分布,在今广西和越南北部居住着瓯、骆两个不同的支系;在今贵州、滇东和川西南地区,有一些越人与夜郎、滇和邛都等濮族群体相杂居,以濮占优势。在今云南怒江、澜沧江和元江的中下游地区,有称为鸠僚的越人与闽濮等民族相杂居。滇东南一带的鸠僚,与当地的濮交错杂居。在今缅甸的东部,以及秦国、老挝和越南的中部地区,则有称为掸(又称越裳)的越人,与当地的其他民族相杂居。兹收集梳理有关资料,对濮、越的其余问题再作勾勒,以求教以方家。文中议及的濮、越,以居住西南地区的部分为主。

  据古籍传说,在我国南方最早活动着一个称为“三苗”的族群。三苗地广人众,曾与尧、舜、禹为着领的部落联盟进行过长期的战争……三苗又称南蛮……南蛮居今西南地区的部分,记载中较清楚的是盘瓠。盘瓠亦属荆楚,但较楚族落后……商、周时期,活动在江汉以南地区的南蛮,被称为“濮”。濮是随武王伐纣的西方八国之一。《史记?周本纪?集解》引孔安国语:“庸、濮在江汉之南。”庸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濮必距庸不远,当在今川东、鄂西地一带。另据《史记?楚世家》:周宣王六年(前822年),楚内乱,叔堪“避难于濮” …… 从记载来看,“濮”应是对西南溪洞诸蛮“盘瓠种”的另称。濮人活动的范围,与《宋史?蛮夷一》所言“盘瓠种”的分布基本一致。“濮”又称“百濮”,多与他族相杂居。

  ——方铁《百越在西南地区分布新议》《中国西南文化研究(3)》,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
  日期:2011-04-10 10:31:11
  年少的代价3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申巨纵然有一千个不情愿,也无可奈何,只是每每看到我穿着粗布衣服赤着脚下地,还有兴高采烈地和大家一起咽着那黑糊糊时,他就不断地跌脚摇头,最后索性拂袖而去,估计是到某个没人的角落一舒愁肠去了。

  然而安实却常说那一次是我的首发政绩,赢得漂亮——安实大我七岁,是我的贴身侍卫,我把他当作最可依赖的兄长,而他的弟弟安虚,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在族中的年轻人中,安实的学识和武艺都算得上出类拔萃,而事实上,他也正是新一代青衣长老的候选人之一。
  我和安实安虚两兄弟隔三差五会便爬到山顶去,遥望蜀都博汉——但事实上,我们什么也看不见,我们看得到的景象不过是一片影影绰绰。
  但是我曾经无数次从青衣长老申巨的口中听到过它,无数次在自己的想象中见到过它。我知道它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去处,沿着河流的方向,在一大片平坦的台地上,鹅卵石夯筑而成的城墙蜿蜒如一条巨蛇,严严实实成“回”字形圈禁着城郭,为了抵御洪水和野兽,城墙采用了上窄下宽的形状,这种形状相当牢固和适用,人们用“双向堆土、斜向拍夯”的方法建筑了它(在筑造城墙时,两拨人分别从外边和里边垒土,另一些人斜向拍打)。

  城址之内整整齐齐地散布着木骨泥墙的白色房舍,其中最为高大显赫的自然是蜀王宫和神庙,两座庞大的建筑鹤立鸡群般地俩俩相望。蜀王宫在内城,也就是 “回”字的最里层,通体全由大小均等的平滑石块砌成,共有三层,也是上窄下宽的梯形,像一个倒置的酒樽。 神庙在外城,是一个宽大的蓬屋,由二十九根象脚般粗壮的柱子支撑着,足以容纳两三百人。祭坛在神庙的正前方,那是用竹编围成的卵石台,有三人多高,凡有重大的祭祀活动,国师便拾正中的石阶而上,身着盛装,在台中主持大礼。

  据说这座雄伟的都城比起当年中原称霸四野的商朝人的王都还要大上一倍,而按照商王朝的礼制,王都必定要大于方国之都,虽然蜀并非商的方国,却也惹来了商王的不满,甚至以此为由对蜀国发动了数次征伐。
  “说什么冒渎天威?!笑话!蜀又不是商的方国,不过名义上给了它几分面子,凭什么我们的王城就不能建得比它大?”安实谈起那段历史犹自愤愤不平——就好像他亲身经历了一般:“哼哼!其实他们是觊觎南中的铜矿,蜀是中原到南中的必经之地,可偏偏不是他们的属地,他们需要铜,就得把钱送进我们的口袋,你说他们心不心疼?再加上蜀国地沃粮足,又可轻得南中铜,占尽地利,迟早成为一方强国,这才是他们最大的担心,他们所有的行为只是为了想占有蜀。”

  “可是,为什么商灭亡了,我们还在?”我若有所思:“事实上,他们比我们强大。”
  安实轻蔑地一笑:“根再细扎得够深就能牢固,水再多铺得太宽却易干涸。不管是夏还是商,他们都离得太远了,他们的羽毛落不到蜀国的大地上来。”
  “可是还有周,你忘了吗?大概他们把水沟挖得又深又宽吧。”
  安实讶异地望着我:“原来长老的书,你已经读过了。”
  那段经历实在是蜀国不堪回首的一个耻辱,创造那个耻辱的阴谋使得蜀国人对于中原的一切美好印象荡然无存,而蜀国也因此刻意将自己变成了闭关自守的孤国。

  这一段历史,我是从申巨所著的《蜀史图志》中读到的。
  这本书耗费了申巨大半生的心血,在他找到我之前,那几乎是他的全部生命。
  他用文字配上图画将他所知道和所能收集到的所有蜀国历史都记录了下来,书中包罗万象,有蜀国重大的政事、军事和祭祀事宜、有地图、有各种图腾符号、有历法、天文星相……
  他的书让我的心迅速扩容了数千年。
  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众所周知,商代末年,由于商王日渐昏庸,引起诸侯的公愤,周武王领众伐商,并在牧野之战中一举奠定胜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