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滕王阁上,“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谁会注意这个“三尺微命的“一介书生”呢?据《新唐书》记载,当时阎伯屿备好了纸墨,遍请诸公题诗作记,来宾中,虽然不乏硕学鸿儒,但他们知道今天聚会的主题,费力不讨好的事,谁又会去做呢?众人纷纷予以了婉拒,这自然是意料中的事。独有王勃,“沆然不辞”,冒冒失失发话了,“我来试试。”那一刻,我想所有的目光定会聚焦在他的身上,那里面不仅仅是讶异,更多的,怕还是蔑视。
都督生气了,托辞更衣,拂袖离席而去。暗地里,却又使人打探消息,王勃每写一句,幕僚便猴子跳圈般地蹦来蹦去,一一前来报知。王勃提笔写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都督啜了口茶,淡然地道:“老生常谈,何奇之有?”说完波澜不惊地放下茶碗。但是后来,幕僚每报一句,他的神色便增一分的凝重。及至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他再也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了,冲口说了句“真乃天才也”,欢颜而出,“请遂成文”。接下来的事情,我们可以想见,那必定是推杯劝盏,宾主尽欢。
其实,这个阎都督不是不识字的狗肉将军,也懂些文学,而且比较正直,爱慕贤才。虽然王勃这个青年太狂妄,他却没有把王勃的文章当堂撕掉,骂一声:“写这个什么狗屁东西!”而是赞叹了一番,并且大大地嘉奖了他。如果王勃参加今天某些比试,命运也许不会这样好了。
据说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赞美之词,却发现最后一句诗空了一个字,变成了“槛外长江自流”觉得很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猜测这个字是什么,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
日期:2011-06-03 20:17:08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如此好的诗文总不能让它缺一个字挂在那里啊,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都督也可以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王勃把手拱了几下,吟一声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便撩一撩衣襟,怀揣阎都督的赏赐,带着一身的傲气,又上了船,向着南方进发。这一次,他要去的地方的很远,很远……
然而,这一回,他再也没有回来。我们无从猜测:如果让他早一些知道会登上滕王阁作文,让他蒙头大睡,然后把腹内的底稿,“援笔成篇,不易一字”地写出来,将是如何的精采?会不会比《滕王阁序》更加精彩,成为传颂千古的绝唱?一个不小的遗憾,就这样留给了人间。
《滕王阁序》的后面还有一首诗,是描写滕王阁的:
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现在许多人都欣赏王勃的《滕王阁序》这篇骈文,却没有仔细欣赏这首七言古诗。其实,这首诗无论是内容、气势、格调都是无与伦比的。尤其是最后两句,面对历史的无情,人生的有限,表达了意味深长的哲学感喟,非常耐人寻味。
客观地说,江西的父老乡亲应该感谢文笔,假如没有王勃的这篇文章,滕王阁也就没有多大名气,来南昌的人也不会摩肩接踵去游览这千古名胜了。阁因文传,文以阁胜,相得益彰。
日期:2011-06-05 19:31:05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杨炯并非小鸡肚肠的文士,在为王勃集写的序言里,他实事求是地评价了王勃的文学成就:
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
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勃)思革其弊,用
光志业。……兄□及谫,磊落词韵,铿鍧风骨,皆九变之雄律也。弟助及勖,总括
前藻,网罗群思,亦一时之健笔焉。
由此看来,大唐的文士就是有一种气量,所谓文人相轻在这里不存在,相反,却是文人相亲,文人相敬。
但是我们还是喜欢读他那首《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的血很热很热,他总是渴望自己能够去边塞建立功业,所以,他的边塞征战诗在初唐最为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烽火照西京,触目惊心,军情紧急,不可延宕。这激起了这位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便投袂而起,胸中怒火燃烧:小小外寇竟然侵犯我天朝大国,是不忍,孰不可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此时不为国出力,等待何时?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而决心从军卫国。“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能够反映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军旅出发时是多么整齐雄壮,威风凛凛,紧张而毫不慌乱。离开京城,旋即神速行军,迅捷地到达前线,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绕龙城”,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战役打响了。“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何等的威武雄壮,有声有色,使人想象出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尽管是大雪弥漫,遮天蔽日,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但呼啸的狂风里,战鼓咚咚,催动着兵士们去拼搏,去格杀。这样写隐去了血腥与悲惨,使人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诗的最后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也许是艰苦激烈的军旅生活锻炼了他,一次次战斗的胜利鼓舞了他,强化了书生对这种不平凡的军旅生活的热爱。他胸中充满豪情:宁愿做一个小小的军官,去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此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每一句一个画面,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这首诗就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名,它之所以被人们长久地吟诵,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洋溢着的那种无比强烈的立功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能够反映那个时代所具有蓬勃向上的精神!那时唐帝国正如一轮初升的太阳,发出耀目的光辉,屹立在世界上。突厥、吐蕃的入侵,并没有使它国力减弱,相反,激起许多有志于建功立业者纷纷向往边陲,投身军营。这种情况屡屡见诸唐人诗篇。
日期:2011-06-06 20:05:37
伟大的时代,一定会有伟大的作品问世!
《出塞》:
塞外欲纷纭,雌雄犹未分。
明堂占气色,华盖辨星文。
二月河魁将,三千太乙军。
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