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趣话》
第27节

作者: 擢倚天之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诗人把这个寡妇来打枣的前因后果告诉吴郎:那打枣的女人命运很悲惨,没有儿女,没有食物来源,实在非常可怜,值得大家同情。然后劝吴郎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不穷困,她为什么在别人的冷眼之下不顾自尊而到别家的枣树上打枣呢?我猜想她来打枣的时候,内心一定有不安,有担心,有恐惧,正因为这样,我们有吃有穿的人应该多多帮助她,和她亲近些,让她感到心安。诗人表示也理解吴郎插篱笆的做法是为了防止意外,但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什么东西怕被远来的人偷走呢?现在,官府加到老百姓的头上的赋税越来越多,民不聊生。战争连年不断,哀鸿遍野,无数百姓嗷嗷待哺,想到国家如此,百姓如此,我不禁老泪纵横,哪里还考虑到自己的得失呢?其言下之意,现在生活动荡,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大家应该同舟共济,何必斤斤计较呢!

  一个寡妇,无食无儿,命运是多么的悲凉,为什么沦落到这种地步?诗人告诉我们,朝廷的一味征求,使这个可怜的老妇贫困入骨了。这就是说,这并非是老妇懒惰,或者奢侈,而是被无休无止的苛捐杂税弄得贫困至极,只好到别人家枣树下打一些枣子,用来果腹。这与老杜曾经写道《忆昔》里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时相比,是多么大的落差!诗人在哀叹老妇命运的同时,也哀叹美好时代的消失。

  大凡伟大的诗人,他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的丰厚土壤之中,为人民而呼,为人民而歌,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概莫能外!
  日期:2011-08-15 17:33:20
  28. 高适:人到老年思故人
  人日寄杜二拾遗(人日题诗寄草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题目也叫《人日题诗寄草堂》,人日是正月初七,那天属人,所以叫做“人日”,是古代非常重要的节日,而现在人们都不知道了。
  高适(700—765)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这是高适晚年诗作中最动人的一篇。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这首怀友思乡的诗之所以感人,主要是它饱含着特定的历史内容,把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连结起来了。高適和杜甫早在天宝初年就成了意气相投的朋友,与李白一起游玩山东名山,题目都怀有杰出的才华,又同样落魄不偶,所以意气相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因为各自寻找自己人生的坐标而分散了。

  后来高适逐渐发迹,混得风生水起,成为盛唐诗人里官位最高的一员。
  安史乱起,高适与李白、杜甫相反,成了肃宗的人,很快飞黄腾达起来。他在肃宗面前参赞军机,为皇上赏识,兼御史大夫、扬州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来瑱率本部兵平江淮之乱,会于安州。高适的军队将要渡江,永王李璘就被打败了。这样,他也立了功,得了奖,官也就做得更大了。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里就批评他说:

  高适既是讨伐永王的统帅,李白自然也就是他所讨伐的对象。李白的下狱是否
  出于高的指令不得而知,他至少采取着作壁上观的态度,这在受者直等于幸灾乐
  祸。因此,李白对高适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郭老认为,李白有《送张秀才谒高中丞》一诗,实际上是对高适的一篇《广绝交书》。从李白诗来看,郭沫若这一论断不无道理。有兴趣的朋友,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由于“负气敢言”,遭到内臣李辅国等的谗毁,被解除兵权,留守东京。乾元二年(759),出为彭州刺史。同年年底,杜甫流浪到西川,依靠严武的帮助,建起了草堂,生活渐趋安定下来。高适从彭州寄诗问讯,馈赠粮食。上元元年(760),高适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这时,高适年将六十,杜甫也将五十,他乡遇故知,短暂的聚会,更加深了别后的相思。到了上元二年(761)人日这天,高适写了这诗,寄到成都草堂,感叹岁月流逝,缅怀昔日的深厚友情。

  诗首先从新年又来,想到两人又添了一岁,人生能有多少次过年?特别是老杜四处漂泊,自己也远离故乡,“遥怜故人思故乡”一句,叹友也是叹自己。年纪这么老了,还漂泊在外,不是很可悲么?因此,尽管外界渐渐露出春色,可是哪里有心思去欣赏呢?接着,高适发起牢骚来了,自己身离朝廷,在遥远的地方,哪能参与朝廷的决策?因此,常常忧心忡忡,思虑千般。现在老朋友之间可以互相联系,表达怀念,然而,到明年,我们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当初蹉跎岁月,几乎三十年,哪里知道此生长期漂泊在尘海里!可是,比较起来,我比你还算是好的,拿着二千石的俸禄,使我这个永远漂泊的人感到辜负了这么多的薪资了。

  言下之意,对杜甫身怀超群学识,却居无定所,贫困交加的遭遇的更为同情。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最著名的诗篇是《燕歌行》。然而,笔者却特别喜欢他的那首七绝《送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朋友在灰心丧气的时候,我们送上这一首诗,尤其是最后两句,不是很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吗?
  日期:2011-08-15 20:34:04

  28. 高适:人到老年思故人
  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题目也叫《人日题诗寄草堂》,人日是正月初七,那天属人,所以叫做“人日”,是古代非常重要的节日,而现在人们都不知道了。
  高适(700—765)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这是高适晚年诗作中最动人的一篇。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这首怀友思乡的诗之所以感人,主要是它饱含着特定的历史内容,把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连结起来了。高適和杜甫早在天宝初年就成了意气相投的朋友,与李白一起游玩山东名山,题目都怀有杰出的才华,又同样落魄不偶,所以意气相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因为各自寻找自己人生的坐标而分散了。

  后来高适逐渐发迹,混得风生水起,成为盛唐诗人里官位最高的一员。
  日期:2011-08-16 17:32:02
  安史乱起,高适与李白、杜甫相反,成了肃宗的人,很快飞黄腾达起来。他在肃宗面前参赞军机,为皇上赏识,兼御史大夫、扬州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来瑱率本部兵平江淮之乱,会于安州。高适的军队将要渡江,永王李璘就被打败了。这样,他也立了功,得了奖,官也就做得更大了。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里就批评他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