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既是讨伐永王的统帅,李白自然也就是他所讨伐的对象。李白的下狱是否
出于高的指令不得而知,他至少采取着作壁上观的态度,这在受者直等于幸灾乐
祸。因此,李白对高适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郭老认为,李白有《送张秀才谒高中丞》一诗,实际上是对高适的一篇《广绝交书》。从李白诗来看,郭沫若这一论断不无道理。有兴趣的朋友,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由于“负气敢言”,遭到内臣李辅国等的谗毁,被解除兵权,留守东京。乾元二年(759),出为彭州刺史。同年年底,杜甫流浪到西川,依靠严武的帮助,建起了草堂,生活渐趋安定下来。高适从彭州寄诗问讯,馈赠粮食。上元元年(760),高适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这时,高适年将六十,杜甫也将五十,他乡遇故知,短暂的聚会,更加深了别后的相思。到了上元二年(761)人日这天,高适写了这诗,寄到成都草堂,感叹岁月流逝,缅怀昔日的深厚友情。
诗首先从新年又来,想到两人又添了一岁,人生能有多少次过年?特别是老杜四处漂泊,自己也远离故乡,“遥怜故人思故乡”一句,叹友也是叹自己。年纪这么老了,还漂泊在外,不是很可悲么?因此,尽管外界渐渐露出春色,可是哪里有心思去欣赏呢?接着,高适发起牢骚来了,自己身离朝廷,在遥远的地方,哪能参与朝廷的决策?因此,常常忧心忡忡,思虑千般。现在老朋友之间可以互相联系,表达怀念,然而,到明年,我们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当初蹉跎岁月,几乎三十年,哪里知道此生长期漂泊在尘海里!可是,比较起来,我比你还算是好的,拿着二千石的俸禄,使我这个永远漂泊的人感到辜负了这么多的薪资了。
言下之意,对杜甫身怀超群学识,却居无定所,贫困交加的遭遇的更为同情。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最著名的诗篇是《燕歌行》。然而,笔者却特别喜欢他的那首七绝《送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朋友在灰心丧气的时候,我们送上这一首诗,尤其是最后两句,不是很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吗?
日期:2011-08-18 16:23:02
29.常建难倒欧阳修
常建是盛唐时的诗人。《唐才子传》说他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九品官)。一生沉沦失意,郁郁不得志;但性格耿介,自重品德修养。与王昌龄有文字相答。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殷璠《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评论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惟论意表。”并举“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宿王昌龄隐处》)等句,称其“警策”;尤推服《吊王将军墓》,认为善叙悲怨,胜过潘岳。
历来唐诗选本都选他的那首《题破山后禅院》,全诗是: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大约这首诗是常建最有名的作品了。
清晨,诗人随意漫步,不觉走进这座古寺里,旭日慢慢地从东方升起,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上。那一条曲折的小路阒无人迹,它通向远处幽静的地方,而和尚们念经打坐的禅房门前却花木森森。面前是山光明净,鸟儿欢歌,潭影使人心境一片澄明,只有那悠悠钟磬的回声,时时地缭绕在耳际。
幽静的竹林、禅房的花木、清澈的水潭,鸟儿的欢歌,袅袅的钟磬声……这些美好的意象构成了清幽高雅的意境,使读者沉浸其中,顿去俗念。真所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幽雅的环境,还想什么世俗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呢?
“曲径通幽”已经是人们常用的成语,里面包含了美往何处寻的道理。人们总不太喜欢那“曲径”,总感到曲径太幽深、麻烦了。其实,“美”并非都在热闹之处,它可能潜藏在这回转之间,或者在峰回路转的曲径的前端。只有明白之士,通达之人方能明白“曲径通幽”的深刻内涵。那垂钓于濮水者的庄子,“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曲径的那一端,是只属于庄子的逍遥美景;归去来兮的陶渊明,宁可放弃那外表华丽实质污浊的官场生活。“登东阜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寻求心中的桃源美景。
日期:2011-08-19 18:12:39
30.唐诗里最牛的七绝
古代许多诗论里,总常常评论唐代七绝那首诗第一,或是王之涣的《凉州词》,或是王昌龄的《出塞》,或者是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但是,随着时空的变异,人们总忘不了张继那首《枫桥夜泊》。尤其是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友人。
一个诗人,他写的诗比他的本人有名,这就是张继了,这在浪漫的唐朝是一个特例,这对张继来说是他做作为诗人最大的不幸,也是最大的幸运,一个人,一辈子,一首诗,已经足够。是张继成就了《枫桥夜泊》,更是《枫桥夜泊》成就了张继,假使没有《枫桥夜泊》,时光流转千年以后,没有人会知道张继是谁。
如果不是一千多年前一次伟大的失眠,中国浩如烟海的诗歌丛林中就少了一首绝妙好诗。
所有的故事得从那次失眠说起,关于枫桥,关于一个落魄诗人的黄粱美梦……
在唐朝,所有读书人的命运只和一件事情有关,那就是进京赶考。
公元八世纪里的某一天,一个书生来到了当时的首都长安,长安是一个繁华如梦的城市。像时下所有的莘莘学子一样,当时的青年才俊张继在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之后,带着父老乡亲的期望,怀着金榜题名的梦想,踏上了通往长安的漫漫旅途。可惜的是,张继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长途跋涉,来到京城,却与金榜题名无缘。铩羽而归。这种心情,大家都能理解吧!
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人群散去,张继也该离开了。长安,已经不再属于他的城市,已经不再属于他的世界了。
长安也依旧热闹,越热闹越寂寞,热闹的是长安,寂寞的是张继。原本以为可以“一日看尽长安花”,原本以为可以在琼林宴上把酒言欢,原本以为可以骑大马,穿锦衣,参加琼林宴……然而这一切都将成为泡影,十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张继心灰意冷的从长安乘船去苏州。在小船的摇晃中,张继辗转难眠。不觉中,小船已停靠在了苏州寒山寺旁的枫桥边。此刻夜半钟起,江枫飒飒,渔火点点,他不禁对景吟起诗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雨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有一句俗话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庙宇里从古到今,都专门有和尚从事撞钟的活计。那种活挺辛苦,也非常无聊。但是,做了和尚,青灯黄卷,哪里能够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啊?他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六根清净,不染红尘。然而,那庙宇里的钟声,总不时地撩拨着人们的心房,尤其是旅人的心。
一首《枫桥夜泊》,使一个诗人一座桥一座寺院蜚声海内外一千多年。
从此,枫桥、寒山寺就是呼吸在诗的意蕴里。踏上通向枫桥、寒山寺的路,就踏上了一条诗的甬道。一路上,撩拨着人的、牵惹着人的、使人跃跃欲试的、令人心往神追的,都是诗──古贤的诗、今人的诗,以及诗一样美妙的传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