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趣话》
第42节

作者: 擢倚天之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沈德潜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一字师”佳话所说的往往就是因一字之易而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佳妙,进而达到“诗到真处”的境界。当然,“一字师”的现象并不囿于诗词领域,却是在诗词之中最为突出。
  晚唐的和尚齐己特别喜欢写诗,在青灯黄卷下,除了读经书,就是写诗,而且写得不少。究竟写得怎么样?得请名家批评指点啊。于是,他打好书囊,下山去找名家去了。
  当时郑谷写诗的名气非常大,齐己及先到郑谷的府上,拜会这位心仪已久的朋友。齐己站在门口,先拿出自己所写的诗作为名片,请门子传递进去,让郑谷评点。其中一首是这样的:
  高名喧省闼,雅颂出吾唐。
  叠巘供秋望,无云到夕阳。

  自封修药院,别下着僧床。
  几梦中朝事,久离鸳鹭行。
  郑谷把齐己写的诗认真地看了一遍,捋着胡子,对上面这首诗再三斟酌,最后说:“诗写得的确不错,最好请改一个字,我才愿意见你。”齐己当然同意,自己本来就是为求批评而来的呀。经过数日的细细推敲,齐己终于改好了。把“别下着僧床”改为“别扫着僧床。”郑谷一看,不错,这小子可以培养,于是,两人结为诗友,互相切磋诗艺。

  郑谷这个人,最爱结交山僧,他认为,深山密林,必有猛虎;山野之间,必有英杰。有一次,齐己又带了诗卷来拜见他,拿出写得比较得意的一首《早梅》,其中一联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后,说:“‘数枝’并非最早,不如‘一枝’好。”齐己自己仔细体味,觉得郑谷改得真的非常好,不觉拜倒他的脚下,说:“您是我的‘一字师’也。”

  人们说,“一字师”就从这个故事里来的。其实,比齐己请教郑谷早的还有呢。
  《唐才子传·卷五》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中唐的苦吟诗人贾岛最爱在用字上琢磨了。骑着毛驴去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半途中突然得到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想想又改为“敲”字,拿不定主意,于是在驴背上用手比画着作推敲的姿势,不觉一头撞到时为京兆尹的韩愈的仪仗队,左右把他押到韩愈的马前。贾岛只好如实地向韩愈说了驴背得句炼字未定的事情。韩愈听了,不仅没有责备,反而立马沉思良久,对贾岛说:“敲字好。”其后两人谈诗论道,结为布衣之交。

  上面是两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一字师”故事,自唐五代以降,“一字师”佳话可以说历代都有。据宋朝周紫芝《竹坡诗话》载:汪内相将赶赴江西临川,曾吉父以诗相送,有“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句。韩子苍见了,把它改为“白玉堂深曾草诏,水晶宫冷近题诗”。这样把原诗句中直白平淡的“中”、“里”改成蕴涵浓郁情感的“深”、“冷”,使诗句的表现力大为增强。曾吉父听了,以韩子苍为一字师。

  元朝诗人萨都剌,一年漫游江南,在杭州千年古刹天竺与法善寺长老结为诗友。后来写成一诗给长老,此诗有情有景,广为嘉赏,特别是诗中的“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两句,萨都剌更是自鸣得意。就在萨都剌高兴之时,收到一乡村老者的来信。老者在信中认为,诗中的“闻”与“听”两字语义重复,希望能改一下。萨都剌认真考虑,觉得有理,但想改却总不如意,于是只好登门求教。老者深为感动,热情款待,并讲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可以把“闻”改为“看”,这样就不仅能解决语义重复,还能拓宽诗句的表现范围,更有诗意。萨都剌于是把诗句改为“地湿厌看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并拜老者为师。

  明朝张岱在他那册搜罗广泛、内容纷杂的《夜航船》中,也载有一个“一字师”的故事:张咏曾写有诗句“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楚见了,说:“恨字未妥,应改‘幸’字。”天下太平,家国祥和,不是正好吗,又有何恨?确实应该改为“幸”才更为恰当。张咏听了,也是赞许,说:“你,就是我的一字师了。”(见《夜航船》卷五 伦理部)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谦虚好学的人,随处可得“一字师”。这种事屡见不鲜,值得我们学习。而现在一些“半瓶儿乱晃”的读书人,明明满口错字、白字,却不知脸红,还洋洋得意地卖弄文采。如果谁敢给他挑明说错了,还满脸的不高兴。如果这些人能看看上面古今大学问家拜“一字师” 的故事,是否能有所悔悟呢?!

  日期:2011-10-04 20:21:59
  46. 有才长安也易居
  今天许多北漂族蛰居在北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城市,最苦的是找工作与租房子。好多小青年住在地下室里,每月房租也要一千多,尽管省吃俭用,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甚至捉襟见肘,寅吃卯粮。但是,如果你真的非常有才能的话,在北京生活也并非困难:哪给单位不需要大量的人才啊!
  唐代的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四方辐辏,商贾云集,你漂到那里,必须要有一些学问或者资产,不然,就无法再那里生存下去。
  白居易十六岁的时候,就外出谋生,想到京城去碰碰运气,尽量找机会见见那些当时的学术权威,以便能够得到一些教益。他拿着自己写的诗文先去谒见当时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他的名字,心里就不以为然,加上白居易这样年轻,就开玩笑地说:“呵呵,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啊!”意思是年纪轻轻,竟然跑到京城里来混日子了,怎么混得下去?但当他披卷读白居易的诗歌,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不禁感叹不已,说:“我认为这种文采焕然的诗早就没有了,现在又从你的诗里看到,真想不到。刚才的话是和你开玩笑的啊,请不必当真。像你这样年纪轻轻,就能够写出这样优秀的作品,不要说在长安居住一年两年,就是一辈子住下去也完全可以!”令一个前辈佩服,可见白居易这首诗的艺术价值。此后此诗的颔联流传千古,妇孺皆知。但人们往往记得前面四句,甚至有一些选诗的集子单选前四句,而把后面四句删去。这实在是不懂诗的人胡搞所致: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须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诗最后两句,点明了赋此诗的本意。诗人送别友人,他指着眼前无边的春草说:你看那原野上的草长得多么茂盛,像一张巨大的地毯把大地覆盖起来。尽管一年之中也有枯黄的时节,但只要到了春天,它就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任何野火和外力都不能消灭它们,生命力是何等的顽强。现在,那绿草蔓延扩展,一片翠绿,把古道都占满了;在晴朗的春日照耀下,显得是那样的生机勃勃,一直蔓延到遥远的荒城。是在这样的情境里,你要走了,向着自己追求的目标前进。而我的那颗多愁善感的心,装着满满的离情,它像眼前的青草一样无边无际,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

  日期:2011-10-04 20:24:10
  诗人那时只是16岁的小青年。现在16岁的孩子都倚在父母怀抱里撒娇呢。小小的白居易写这首诗,能够化情思为景物,抓住草的生长规律,以形象恰切的比喻来表达自己胸中对友情的珍爱,以前的诗人们还从来没有这种以草喻别情的独特比喻,这比喻又是非常地恰巧形象,怎么不使顾况惊叹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是一个重情且多情的诗人。

  日期:2011-10-05 19:11:08
  47. 宣宗悼念白乐天
  公元847年,唐宣宗李忱即位后,决定宰相的人选,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易已去世八个月了。
  宣宗听到这个消息,不胜悲哀,写下《吊白居易》,深表怀念之情: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