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趣话》
第44节

作者: 擢倚天之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化妆后,她走出宫门,外面微风和煦,阳光灿烂,红杏枝头,春意盎然,百鸟翩飞,啁啾不绝,它们是多么欢乐啊!太阳渐渐升高了,照在那些花枝上,影子重重叠叠。充满生机的春天终于来了。想到自己整天被关在死气沉沉的宫中,连花鸟都不如!想起当年在一起采芙蓉的女友。那时,大家穿着绿色的衣服,深入池中,荷叶与人浑然一体,荷塘里到处都是女孩们快乐的笑声。记得有一位诗人写的《采莲曲》简直就是她们采莲时的摄影: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啊,自由多好!哪怕再给我三天自由,我一定好好度过,享受人生。现在,再也没有机会与家乡的女伴一起去采莲了,活在这具活棺材里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古人评价颔联“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之妙说:杜诗三百首,唯在一联中。诗人用这联不仅写出了这个宫女无聊寂寞的生活,更以春天欣欣向荣的花木和洋溢着生命力的飞鸟反衬女子内心的哀愁,突出其人不如花鸟的悲惨处境。林黛玉《葬花吟》云:“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想到这一点,我们也就懂得,这首诗“怨”在姹紫嫣红的春景里,“怨”在鸟语花香春光中,这个宫女之所以的怨也非常合乎情理。

  现在我们了解杜荀鹤的作品大概就是那首《时世行》了: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纻裙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因为它是描写古代社会里阶级压迫的,但是就艺术来说,这首诗远不如上面那首《春宫怨》含而不露,意在言外,具有茹永含蓄的诗意美。
  杜荀鹤也写过一些描写农村生活的诗篇,如《溪兴》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著无人唤,流下前溪也不知。
  虽然穷苦,但也要苦中作乐,人,总得想开些吧,天天忧愁,何时是了?所以,到中午时分,渔翁钻进仓里,用瓦瓯盛水热酒、做饭,喝醉后静静地睡上一觉,无人打扰。船也随波漂浮,竟然飘到前面的溪流里去了。老头儿还在呼呼大睡呢。
  日期:2011-10-09 18:47:58
  50. 打油诗里故事多

  唐代诗歌创作运动非常普及,不要说读书人都能写,就是一般老百姓也能诌几句。写得好的,还能够在百姓口中发表,长久流传呢。
  一个叫张打油的人,平时也喜欢做几句歪诗,不伦不类的。大家都笑他,但他不以为意,认为写得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何必强求于人啊!
  有一天,大雪纷飞,天地浑然一色,张打油诗兴大发,吟了一首诗: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大雪满天,江上一片白雪覆盖,只有一口井在一片白茫茫中形成一个黑窟窿。黄狗因身上沾了白雪变成了白狗,白狗身上的一层雪使它看起来象是肿了一样。这首富于风趣、逗人发笑的诗,形象而又夸张地描绘出了雪中景物的特色。

  还有一次,也是天下大雪,张打油在一处官衙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
  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这首诗前两句纯是文人笔法,语言典雅,一本正经。最后两句则由大雅一变而为大俗,却又生动地写出了雪停后人们顾不得欣赏雪景,纷纷各拿扫帚和铁锹扫除积雪的情景。这首诗妙就妙在前两句的一本正经,引起读者对后两句的阅读期待,不料等到的却是极俗俚但又极有趣的诗句,变化之突兀,令人猝不及防,就象相声的抖包袱,造成出人意料的幽默效果。

  因张打油的诗题在南阳官衙的墙壁上,县官升堂,一见大怒,便派人反张打油抓来。张打油委屈地回答说:“我怎么会作出这种乱七八糟的诗来呢?如若不信,你出个题目当场试试我的诗才到底如何吧!”当时南阳正被叛军包围,正向各处求援,县官就以此事为题,令他做诗。张打油随即吟道:
  天兵百万下南阳
  第一句出来,县官点头道:“有气势!墙壁上的诗一定不是你做的。”催促赶快念下去。张打油接着吟道:
  也无求援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诗的风格同墙壁上的那首一模一样,县官被逗得大笑起来,就把张打油放走了。后来,人们就把这类俚俗浅露、风趣幽默的诗作,叫作“打油诗”。张打油也因此而闻名天下,千载不朽。
  同典雅的文人诗歌作品不同,作为俗文学样式的打油诗虽然很久以来在文学史上没有地位,但在民间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因为它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群众土壤中,不作无病呻吟,风格幽默风趣,语言直白,通俗易懂,千百的来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许多识字老百姓也会偶尔吟上两首。据说清代有个新嫁娘,众宾客酒足饭饱之后,开始大闹新房,欢声笑语,热浪阵阵,直至深夜,还逼新娘吟诗一首,表达新婚之夜的感受。新娘无奈,终于口占一首:“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众宾客听了大笑,乐不可支,都说“好,好!”有的说:“新娘急了,时间宝贵!”说着乘欢而散,将春宵留给新人。

  打油诗不是民间诗人的专利,一些文人学士偶尔也会操笔吟上几首打油诗,不少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名作就出于文人之手。如宋代三苏之一的“老苏”苏洵26岁时,其妻生第二个女儿,邀请朋友赴宴。一个叫刘骥的朋友乘着酒兴吟了一首“弄瓦”诗。古人把生男孩叫做“弄璋”,生女孩称作“弄瓦”,很明显,璋是美玉,它比瓦可强多了,从中可见古代就非常轻视女性。那人的弄瓦诗是这样的:“去岁相邀因弄瓦,今年弄瓦又相邀。弄去弄来还弄瓦,令正(对人妻子之敬称)莫非一瓦窑?”刘骥因友人之妻连生两个女儿,就借机对其戏谑和调侃,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趣和善意的幽默,不要说在座的宾客忍俊不禁,就连主人也被弄得啼笑皆非。

  清代有位宰相叫张英,其老家宅前有块空地,与吴姓为邻。吴家盖房越界,侵占了张家的空地,家人驰书到京城,想让张英出面干预。可是这位宰相“肚里能撑船”,写了四句打油诗寄回。诗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于是打算让吴家三尺。吴家被他们的义气感动了,也退让了三尺。留下的这六尺地,后人称之为“六尺巷”,至今犹存,传为美谈。据说安徽黄梅戏剧团正准备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六尺巷》,戏剧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

  自古写诗作文是文人的事,武人多是大老粗,有的连大字都不识几个。其实,武人写打油诗者也不少见。清代陕甘总督杨遇春,一日游张掖大佛寺,见了寺内卧佛,就吟了一首打油诗:“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我若陪你睡,江山谁人保。”此诗语方虽粗,但表现了自己保家卫国的抱负,格调很高,读来耐人寻味。
  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出身贫寒,识字不多,是个老粗。但他在登基称帝时,一天却诗兴大发,吟出一首令群臣大惊的《金鸡报晓》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这首诗前两句十分可笑,后两句却气魄不凡,我猜想也许是拍马屁的大臣续上的。否则以朱元璋那点墨水,怎能写出文绉绉的句子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