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学之前,父母把家里所有的土地,都种上了水稻一类的粮食作物。水稻田泥泞不堪,父母从来不要求我一起下地,承担一些哪怕是最轻微的劳动。从我跨进校门的第一年起,父母又在村西头种了一片桃园。从那以后,我去田间的机会也逐渐多了起来。父母在桃园里除草、施肥,精心呵护这些“摇钱树”。放学之后,我也常常往桃园里跑,在桃园里唱唱歌,逗逗小动物,度过中小学时期的闲暇时光。
我就是在父母经营的桃园里,第一次看到,一种叫做蒲公英的植物的。
蒲公英的种子成熟以后,就变成了一团乳白色的、毛茸茸的小圆球。一阵风吹来,白色的小圆球马上化作数不清的小伞,随风而去、满天飞舞。若是遇到飞卷的风旋,可以直上蓝天,飞冲九霄,飘飘洒洒,好半天都不会落下来。见此情景,不禁让人心灵起舞、遐想联翩:
“如果哪一天,我也能像蒲公英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该有多好!”
日期:2012-07-17 20:17:19
中小学时期在农村中度过、在桃园里成长,这段经历,同样是我人生中一笔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我家的桃园,是一片东西狭长的旱地,南面和北面都是河道。我在这里认识了数不清的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并且知道,它们中间,哪些是可以食用的,哪些是有毒的;哪些是可以亲近的,哪些又只能“敬”而远之。童年时不经意间掌握的这些知识,虽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金银珠宝,却在若干年后,帮助空降兵部队的一个班,十一名战士,摆脫了死神的威胁,顺利地走出了原始森林。
读小学的前四年,我完全不知道读书究竟是怎么回事。父母亲不识字,从来不过问我的学习情况。我的学习成绩也是名副其实的中等水平。四年过去了,我没有品尝过一次因为学习成绩好而受到老师表扬的快乐,也没有领受过一次因为学习成绩差而被老师责罚的苦涩。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校布置一篇命题作文,内容是写农业合作化方面的。在这篇作文中,我用了“雨后春笋”这个成语。因为这个成语在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没有出现过,所以语文老师不仅给我的这篇作文打了高分,还红笔圈点雨后春笋一句,并且在课堂上专门表扬了我,鼓励我和同学们多用课外知识丰富自己。
我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一篇普普通通的作文,一个平平常常的成语,竟会博得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表扬。而恰恰是老师的接二连三的表扬,点燃了我学习的激情。从此以后,我仿佛脱胎换骨一样,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一个好学生:上课时,我会提醒自己坐端正、仔细听;放学以后,我会督促自己认真完成课外作业,把字写工整。除此之外,一空下来,就像着了魔似的到课外找成语,找古诗词。每找到一条,都如获至宝,赶紧读通背熟,铭刻在脑海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饥似渴,一发而不可收。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我的学习成绩从中等跃上“前三”,以后一直稳居在“前三”。从小学到高中,在校十二年,我没有买过一本参考书,却依靠平时的寻觅和积累,我不但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而且学得十分轻松。
我读高中的时候,在评上“三好学生”之后,还要再分三个档次:列为“全优生”的,每月发给八元五角钱奖学金;列为“优秀生”的,每月发给六元钱奖学金;列为“优等生”的,每月发给四元钱奖学金。三年高中,我年年都被列为“全优生”。除此之外,还有两件事情,令同学们刮目相看:一件是,整个高二学年,我的数学成绩,不论是阶段测验还是期中、期末考试,每次都是满分,连成绩单上的总平均分也是一百分;另一件是,高二寒假期间,我在轮船码头当了二十天服务员,开学后,我的作文《服务在“无锡——溧阳”线上》被语文教研组推荐为高中学生的范文。
毕业前夕,指导填报高考志愿时,班主任老师是这样对我说的:“如果你喜欢文科,你就填北大,如果你喜欢理科,你就填清华。这两所学校,你应该都能考上。”
从政治角度上讲,我的青少年时期是被称作“冷战时期”的。在这个时段内,大规模的战争虽然没有发生,但小规模的军事冲突,几乎一刻也没有停息过。正当我与同学们一起系统复习功课,满怀信心,准备考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的时候,已经逃到台湾十三年,却一直不甘心失败的蒋介石,叫嚣着要“反攻大陆”。这一声叫嚣,没有给他带去什么好果子吃,却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
“依法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人民解放军是一所文武双全、军政兼备的大学校!”
“听从祖国召唤!”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
校园里刷满了动员参军的各式标语。
人各有志。在对待是否参军这个问题上,同学们的态度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参差不齐的:有的特别积极,咬破了指头写血书,恨不得立马就换套军装穿上;有的恰恰相反。记得我同班级、同宿舍的一位许姓同学,私下里说:“即使要被取消高考资格,我也不会去报名参军。”说完,果然整理行李回家去了。大多数同学则处于这两者的中间状态。
二十岁,血气方刚的年龄。我早早在“让祖国挑选”的大红榜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凭心而论,在马上就要高考的节骨眼上,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是不会放弃高考而选择参军的。因为对我而言,十年寒窗,为的就是升入高等学府。为了这个目标,我已经付出了很多,既然走到这一步了,可以说是“唾手可得”了。现在要我就此打住,实在太可惜了。但是,我又觉得:祖国在召唤,我又怎么能置之不理、无动于衷?
升学,是如愿以偿,美梦成真;参军,是报效国家、义不容辞!
何去何从?这种决择,对我而言,真是“两难”啊!
怎么办?怎么办?决心难下,不如听天由命,顺其自然吧。
就在我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时候,命运之神似乎已经为我作出了安排:参军体检的日期排在了升学高考的前面。尽管这样,我还不死心:我曾祈求体检时会有点“小问题”,希望自己的体检结果因为这点“小问题”而不够参军的资格,却又不会影响高考。
然而,经过三次体检,全市十万名适令青年中,有三千名应征入伍。三千名新兵又经过七次复查、筛选,其中八十名被定为“伞兵合格”。
我终于没有能够参加高考,跨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我穿上了军装,踏上了征途,成了一名空降兵战士。
出发前,父亲特地从乡下赶到学校来送我,并语重心长地嘱咐我:“不要吝惜自己的力气,要舍得付出,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
班主任汪老师也找我谈心:“你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之后,一定会遇到很多的人,经历很多的事;你一定会得到很多,也一定会失去很多。我还想对你说一句话,请你务必记住: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做一个有理想、有良知的人。
有人这样说过:“人生之路,十分漫长,但关健的地方,却只有几步。”
处在第一个人生转折的关键地方,给我最深切的感受,却是:人生之路是充满变数的,也是很难捉摸的。
十几年来,我不断努力、苦苦追求的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目标,最终并没有实现。而小时候,仅仅是面对着蒲公英的一次不经意的遐想,却变成了现实。
我真的要背上降落伞,像蒲公英那样去飞翔了。我不知道,自己的一生,会像一颗怎样飞翔的蒲公英?
日期:2012-07-18 20:26:20
第二章 弃学从军感受战争
一九六二年七月七日,是新战士离开故土,告别亲人的日子。
市政府举办了一个欢送仪式,场面宏大,气氛庄重。或许是从来没有看见过三千人同时参军这样的情景的缘故吧,此时此刻,说万人空巷,一点也不过分。而那个送别场面,我至今仍只有身受,无法言表。三千名热血青年,齐声说:“再见吧,妈妈!”置身其间,心灵无不为之震颤!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