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最早一代特种兵回忆录》
第12节

作者: 金色蒲公英1942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得分情况看,与我赛前的判断非常吻合。力量型项目,投弹、刺杀、格斗,徐华优势明显,技巧和智能类项目,射击、爆破、地形和构筑单人掩体,我的得分领先。通过障碍则旗鼓相当。至此,可以说两人势均力敌、难分伯仲。
  不少人已经感到有点意外了,说我是不经意间杀出来的一匹“黑马”。
  说心里话,时至今日,能够取得跟夺标呼声最高的徐华一样令人瞩目的成绩,连我自已也有几分意外。此时此刻,我真的特别感念我的父母和我的老师。我真庆幸,父母给了我那么好的体魄,以致无论什么项目,我都能胜任;我也庆幸在学校里受到了那么好的教育,以致现在不管学习哪方面的知识,我都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如果没有这两个方面的同时具备,我真的不是徐华的对手。

  “看来,悬念要留到最后了。”有的战友说。
  “就怕最后一轮比完了,仍难分胜负。”还有战友这样说。
  最后一个大项是武装泅渡。徐华是力量型的,我是技巧型的。最后究竟谁能胜出,看来真的要“刺刀见红”了。
  日期:2012-07-29 19:48:38
  为了真正分出胜负,让参加比武的和观看比武的都心服口服,空降兵首长决定增加武装泅渡的难度、修改武装泅渡的评分规则。

  决赛前两小时,每个参赛选手发到一张地图。这是一张长江湖北地区黄冈段的地图。从地图标定的登岸区段看,应该是在长江南岸的鄂城西山。地图上注明此段长江净宽为五千三百米;平均流速每小时六千米。要求参赛选手根据自身条件,自己制定泅渡方案、自己选择下水地点。确保在指定的登岸区段内登岸。
  评分标准:在标定区段内登岸得满分;不能在标定区段登岸得零分。
  为了体现竞赛的公正性,泅渡时统一佩带五六式冲锋枪。(原来规定:编制上应该佩带什么武器就佩带什么武器,班长为冲锋枪、战士为步枪、机枪手为轻机枪)。
  粗看这张地图,参赛选手武装泅渡的距离只要能够达到五千三百米就行了,要求不算太高。其实不然。因为从图上分析表明:长江激流是直奔西山而去的,受西山阻拦,长江才被迫打了个弯:接近西山的区段,正是长江流速最高的区段。也就是说,参赛选手不是只要能游五千三百米就能完成任务,而是游了五千三百米之后,还必须保持最佳状态。否则,很可能被长江激流冲回江心去。由此看来,空降兵首长选定这段长江作为武装泅渡的决赛地点,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决赛在上午九点半开始,用抽签方式排列出场顺序。我排在顺位第五。
  在分析了岳梁湖武装泅渡的训练统计资料之后,我发现自己武装泅渡的平均速度是每千米二十七分钟。泅渡这一区段的长江,我估计需用二个半小时。经过简单的预备运动之后,我在标定区段上游十六公里处下了水。
  出发地段,江面水势平缓,几乎看不见什么浪花。江底很可能是一片被淹的滩涂。我提醒自己要放松,这里跟静水环境相仿,我可以放慢节奏、调匀呼吸,只需使出六分力量就行。坚信自己只要做到基本上的垂直向对岸游,就不可能不在标定的区段内登岸。我一边游,一边比照对岸的地标,保持好前进的方向。
  游着,游着,左前方一条墨绿色彩带时隐时现,正向自己渐渐“靠”过来。我心中暗喜,明白那就是地图上标明的江心岛。越来越近了,整个岛屿全被郁郁葱葱的玉米覆盖着,只剩下一片诱人的绿色。
  江心岛把长江劈成两半,南北长江宽度之比为二比三。面对江心岛,意味着我已经游过了一大半江面了。但我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行百里而半九十”。更何况,过了江心岛,才是真长江。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我沿着江心岛北侧顺流而下,权作是一次短暂的休整吧。我挪了挪五六式冲锋枪的背带,提起精神,准备“冲刺”。

  告别了江心岛,就与长江激流“亲密接触”了,身体马上感受到一种自主的、向下游漂移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在洗心河、岳梁湖以及刚刚游过的前半程长江江面都没有体味过的。浩浩长江,挟雷霆万钧之势,正一头向西山撞去。适才平静的江面,眨眼间,就变得旋涡飞卷、恶浪翻滚,发出令人心惊的哗哗声。只身游在江面上,真有一种身不由己、力不从心的感觉。

  我无暇多想,只是注重保持好直向对岸的方向,拼尽全力向前游去。
  鄂城西山,苍松翠柏,已清晰可见。可这时,长江显然是被西山延伸到江底的礁石激怒了:混浊的江水就像无数被困的垂死猛兽,在拼命地东冲西撞、上窜下跳,发出阵阵惊天怒号。在这样的江面上,不时会被浪尖顶起来,整个身体都悬了空,根本无法前行;有时身体像是一片树叶,被飞卷的旋涡轻易改变着方向,一会儿朝南,一会儿向北,一会儿似乎西山已近在咫尺,一会儿又江天茫茫,什么都看不见。

  “这是最艰难的时候了,离登岸区段也一定很近了。”
  “我千万不能被西山顶回来的长江激流拽回江心去,千万不能让眼看就要到手的胜利付之东流!”
  此时此刻,除了奋勇向前,我别无选择。
  我把划水和蹬腿的力度加大到极点。心里默念着:“下——定——决——心,”划水蹬腿一个轮回,就默念一个字。“不——怕——牺——牲,”我坚信,只要坚持住,就一定会游到目的地。“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就这样,我几乎是在筋疲力尽的情况下,一个字一个字的默念着,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终于在西山的标定区段内登岸了。
  日期:2012-07-29 19:55:41

  上岸后,却没有看见别的参赛选手,实在匪夷所思。
  “武装泅渡决赛,只有一个人在标定的区段内登岸。”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在空降兵部队传开了。不少人觉得比赛要求设置得不尽合理。有人说:好不容易游过去了,就该得分。有人说:根据登岸地点距标定区段的远近,拉开几级分差,似乎更妥当一点。
  师参谋长的观点十分明确:训练就是为了打仗。设置这样的比赛要求,是考虑了战争因素的。标定的登岸区段之外,那是“敌占区”。你在“敌占区”登岸,连性命都保不住,还得什么分!
  客观地说,参加武装泅渡决赛的选手,实力上差距不是很大。特别是徐华,实际登岸地点离标定区段只差二十多米,最后却功亏一篑,实在太可惜了。
  “利用空降兵,在敌占区设置爆炸装置,滞迟敌军行动。”是这次空降兵大比武的团体比赛项目。团体比赛,主要是靠队友(战友)之间的协同与配合。这次团体比赛的评分标准,除了设置爆炸装置的速度、质量之外,爆炸装置在敌军通道上必须均匀分布,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我利用一束射线在极远处相互之间接近平行的现象,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班得了最高分。

  大比武,从表面上看,是单纯的军事技能的比试。实质上,却是技能、体力、意志和智慧的全面较量。单兵是这样,团体更是如此。
  空降兵大比武的最终结果,与先前大多数人的估计和预料大相径庭:我战胜了夺标呼声最高的徐华,取得单兵项目总分第一;我们班,也过关斩将,拿了团体冠军。
  可以这样说:我在空降兵部队的头二年,是实实在在经受锻炼和磨砺的二年。二年时间不算长,但我自已也能感觉到自己身上的变化。并且知道,在这些变化当中,有的是以渐进的方式完成的:像对跳伞冲击力的耐受,像武装泅渡突破八千米大关等。都是靠慢慢增长、日积月累的;而有些变化,又像是以突变的形式完成的:像耸立在训练场上的,那座叫人头发晕、腿发软的天桥,我曾经无数次对它发起过挑战,无奈每次都迈不开步、过不了关。但经历过三次气球跳伞以后,同样是这座天桥,它固有的威慑力,似乎在一夜之间,就荡然无存了,我可以在它上面如履平地、一路小跑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