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0-29 09:06:00
有许多著名的“好”学校往往爱拿出自己中招、高考的成绩吹嘘、标榜自己学校如何如何的牛,如何如何的强。其实这些学校招到的学生往往全都是“强兵”、“超强兵”,所谓的优质生源,这些人在哪里都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只是家长有很多时候是冲着学校的学习氛围来的,这些孩子在一起是有个学习的氛围,老师仅仅是学习的组织者而已。还有,这些“好”学校往往在政策上会享受到比较多的倾斜,比如保送生名额,参加竞赛的机会等等。还有硬件设施的优越。
可是即使在这种条件下,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强兵”被他们弄得掉队了。这些孩子本来都是“尖子生”入学时的成绩放在普通的学校那都是顶尖顶尖的。但是后来在这里却掉队了,厌学了。变成了“差生”。我知道有一个学校,它的初中部享受特殊的优惠政策,可以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通过考试招生,不受初中“划片”的限制,如此招来的全都是各个小学的“尖子生”,考上这所学校不容易,是许多小学生家长在小学阶段给孩子的最高目标。可是到了初三,中招的时候,该校一大半的孩子是考不上本校的高中部的,虽然该校总体升学率很高。于是高中部又在全省范围内的好初中去“掐尖”填充空额。当然它的高中升学率也很高,保送生名额一大堆,很吸引家长们的眼球。但是如此尖子密集的地方还是有半数考不到“一本”,还有什么也考不上的落榜生。这些落榜生原本在初中时也是各个学校的顶尖高手的啊。
日期:2011-10-31 10:01:00
说到这里,考试分数与学习时间的相关关系我们可以大致总结一些了。首先,这个关系不是很多人仅仅凭感觉认为并且在实践中错误执行的那种正比例关系。
那是神马样的相关关系。两者之间肯定有关系。具老华根据接触到的许多实例进行的不完全归纳法总结,两者之间是一种正态分布曲线相关关系,或者叫钟形曲线相关关系。这种说法对于学过数理统计分析的人很容易理解。但是对有的朋友来说可能就会觉得不明所以了。所以简单解释一下。当然不是用数学语言那样严密地解释。
日期:2011-10-31 10:07:00
简单地说,就是当学习时间占每日学习时间比例较小的时候,假定其他条件不变,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成绩是随之上涨的,上涨幅度因人而异。但是当时间增加到了一定比例,成绩不再随之增长,继续增加时间,成绩反而下降。
实力强大的,这个曲线相对扁平一些,顶点也就是曲线的最高点也较高,实力较弱的,曲线相对陡峭,顶点也相对较低。
日期:2011-10-31 10:12:00
前半段,好理解,虽然不是正比例增加,但是随着“用功”程度增加,分数也在增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后半段,很多人就不理解了,怎么更“用功”了,反而成绩下降?
日期:2011-10-31 10:33:00
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理解的,人的生理、心理都是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的,尤其是脑力劳动,有些事情不是你“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或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能解决问题的,先不说心理方面,仅仅就生理方面而言,长期睡眠不足,你想上课不瞌睡,也不是你主观意识可以控制的,到时候,你必然会瞌睡,听讲效果不好是必然的,听课跟不上老师节奏,意味着课下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补上课堂上漏下的内容,如此恶性循环,导致效率越来越低下,时间长了,或导致严重的对自我能力的怀疑,产生失败情绪,这个更是要命,会导致情况的进一步恶化。长期连续作战,得不到休整补充的部队,战斗力和士气下降是必然的。即使以超强的意志(这个一般人办不到)保持住士气,但是疲劳状态下的低效率是必然的。所以兵家有“以逸待劳”的制胜招数,考场如战场,道理也是一样。课间也不休息,休息日去上补习班,如此得不到休整,无法恢复战力的部队要打胜仗很难。所以课间十分钟必须休息,我常常将课间仍然在看书,做练习的学生称为“伪用功”,这些学生不用问,成绩不会怎么好的。拖堂的教师当然是不合格的伪教师。即使在家里做作业,也也应该把时间分为若干节,留有必要的休息时间,因为人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客观极限的。不信,你连续开会三小时后,感觉如何?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休息,就吗马上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学习。盲目地督促,亲子关系搞的很紧张,还抱怨孩子叛逆,犹如古代皇帝派出的断送自己部队的监军一般。如果你不是内行,请不要在不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出现。如果你是内行,你不会在不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出现。
日期:2011-10-31 11:11:00
还有的家长强调让孩子做好课堂笔记。这个事情也应该一分为二。记笔记当然是好习惯,但是什么事情都不能脱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要适度。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目前中学阶段的客观条件下,过多强调笔记,会分散学生课堂注意力,特别是记忆力,写字需要消耗时间和注意力的,这个没人反对吧,这个还不是重点,关键是会造成这样一种心理:先记下来,课后消化掌握。但是当你在本子上你课后安排了课后消化的时间了吗?在哪里,你有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是当你的时间本来已经基本排满的时候,上课,作业,甚至课外补习班,补习班的作业等等,那么,你的课后消化的计划只能是个空想,是一个连理论上的计划都谈不上,是一个不可执行的计划或设想。除非你已经专门划出了时间,在某天某个时段复习消化,否则这种没有资源支持的课后消化设想就变成了实际上的根本不消化,没有可供使用的时间资源啊。
比如前文提到的小C同学,那个公式他开动大脑记忆功能记住的时间是以秒计算的,本来在课堂上老师讲到的时候,他有极其充裕的时间记住它,把问题当场解决,而且巩固的时间也是很充分的。把一切一切都用笔记下来,明白的不明白的(其实这种状态下很多本来可以明白的也变得不明白了,注意的重点转变到了非主要方面)准备课后消化,累计的问题如山,根本没时间消化。
当场解决,对于中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而言,大多数人是可以办到的,好记忆就是好记性,当然强过烂笔头,只有课本没有的补充内容,或者一些专门的解题技巧才需要笔记,或者,你没明白,存疑,准备课后立刻问老师,弄明白的东西,才笔记下来。其实你要是真有不明白的,不妨当场举手提问,甚至不举手就提问,这个不大礼貌,老华检讨,以前上中学时干过这样的事情,不过当时老师还是很包容的,对于总爱包揽第一名,而且总是在各类竞赛中为学校取得好名次的学生还是比较关照的,也许还以为这个学生都不明白的地方再多讲一讲可能也有必要,感谢我的老师们。你要是文明一些,可以下课后立即问。总之,要把笔记下来,以后消化的心理彻底消除,除非你已经明确地为它安排了相应的时间。立刻,现在,马上,就解决,你能办到,一定能办到,你记住那个公式其实只用了不到一分钟,现在课堂上有45分钟呢。你现在就可以记住它,你的强大的记忆功能在只要正常工作,这一切会VERY EASY。后面专门一个专题讲记忆心理以及规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