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5节作者:
寒山憶雪
所以,最终有一句话,传庭死而大明亡矣。
然而我说,即便孙传庭死了,大明也不一定亡,不仅南明的那段历史可以证明这一点,就目前而言,也不是没有机会。李自成一发不可收拾,十七年春,迅速攻占整个黄河流域,逼近京师。但这时候,迁都南下也为时未晚,至少能保住江南半壁,李自成也不敢懈怠,也就不会轻视山海关和后金,后金能否入关,天知道,历史便将改写。
然而皇帝的性格是改不了的,他不可能选择迁都,只会选择自杀殉国。所以一切,就这样了。
日期:2013-02-27 22:15:20
========更新========
【历史也许是偶然的】
常听说这么一句话:“什么什么是必然的,什么什么是改变不了的,历史不可以假设。”
这句话可能是:“明朝的衰亡是必然的,清朝取代明朝是改变不了的,历史不可以假设。”
这样的话听起来很可笑。历史之所以那么精彩,就是因为存在太多的偶然,历史只有唯一的必然,那就是生产力和知识文明的进步,其余的一切的改朝换代,一切的历史事件,多少都有偶然性。最可恶的是历史不可以假设这句话,其实这句话的原型是历史不可以改变,这句话很对,你能改变历史吗?不能。
但我能不能假设历史呢,当然能。假设历史不是为了意淫,也不是为了其他什么目的,而是从那些偶然必然的历史事件中总结出经验,总结出教训。倘若说历史不可以假设,清朝取代明朝是必然的,绝对不许你去假设,去探究,那么历史还有什么意义。照这种说法,笔者也可以说,蒙古入主中原是必然的,金和宋的灭亡都是必然的,那么金国的完颜氏家族、南宋的无数忠志之士又何必去反抗蒙古呢,干脆在成吉思汗还没出生的时候,就派遣使臣到草原去,向那些还没有统一的部落投降呗!
历史有的时候,确实会因为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而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崇祯皇帝的性格。
诸多观点,表述了他们对崇祯皇帝性格缺点的理解,有几点是公认的,那就是多疑、急躁、反复不定、好面子等等。
多疑必然导致两个很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乾纲独断与用人疑人。其实反复不定并不是性格,而是性格的表现,反复不定是由多疑与急躁两种性格交织而产生的。总之,乾纲独断、用人疑人、反复不定这三点,对崇祯朝严峻的形势有害无益,几乎等同于火上浇油。
细细看来,一一对崇祯朝政策失误进行分析。
日期:2013-02-27 22:16:17
========更新========
第一过是杀袁崇焕,袁崇焕被杀,其原因十分复杂,是各种问题相交织的结果,有非东林党集团下的套子,也有袁崇焕自己的孤傲与擅杀毛文龙,也有袁崇焕防守不力让后金突入关内,但归根结底,是皇帝的性格使然。袁崇焕在皇帝面前夸下五年平辽的海口,结果第二年,后金打到北京了,加上一帮与袁崇焕直接间接有过节的大臣御史上疏污蔑,再加上平时皇帝忍住性子对袁崇焕的要求言听计从,皇帝多疑,便真的怀疑袁崇焕怀有异心,皇帝急躁,便怪罪袁崇焕平辽无功反而斩杀边将导致敌军兵临城下,终于使得皇帝产生了杀念。试想,如果朱由检对袁崇焕有足够的耐心,能眼光放长远一些,能意识到不杀袁崇焕远比杀了袁崇焕要好,就不会对袁崇焕动杀心,那么晚明不会失去这么一位难得的将才、潜在的帅才。
第二过是议和流产。议和本是关乎兴亡的大计,自然要皇帝拍板,朱由检心底是想议和的,但是却并不敢拍板,想将这个责任推给大臣,万一出了什么意外,也不至于背上“昏君”的骂名。按当时的情况来看,朝廷尚有实力,但不足以在关内平乱的同时去抵御后金的侵略,也就是陷入两线作战。后金也有议和的倾向,故而议和,无疑是当时最好的办法,可以暂时减缓边疆的压力,专注于内政治理,待实力强盛,那时是战是和,再另当别论。但从一开始,朱由检就把议和的责任交给杨嗣昌,自己退处幕后,而议和的消息走漏以后,满朝文武对杨嗣昌展开了言语攻击,将朱由检杨嗣昌君臣比作赵构秦桧的都有。按说朱由检应该力排众议,以图千秋之业,但他最终将自己推出了议和这个事件之外,议和一事自然胎死腹中,最终也导致了这一年秋的后金第四次入塞劫掠。
第三过是怀疑外将,督战催战,具体表现有四次,
日期:2013-02-27 22:17:20
========更新========
第一次是新设五省总督,此职应洪承畴为最佳人选,但朱由检对洪承畴没有足够的信任,又嫌五省总督一职过大,威胁朝廷,故而挑选了人望威权稍次的陈奇瑜,最终使得车厢峡一役,没能全歼农民军,使得日后民乱越发不可收拾。
第二次是后金第四次入塞,任用卢象升为蓟辽总督,与清军作战,当时明朝在大同至宁远长城一线,尚有十余万久经沙场的精兵,而卢象升又是不可多得的儒将,若是全力调动与后金死拼,即便不能全歼七万清军,也能扒掉清军一层皮,使后金元气大伤,多年之内无力内犯。但是朱由检的疑心往往坏事,他委派太监高起潜作为监军,更可怕的是,高起潜还掌握着宣大、蓟辽十余万精兵,包括关宁铁骑,而卢象升真正能够指挥的兵马,不过是嫡系的天雄兵两万余人而已,结果在抵御后金兵的过程中,高起潜一直避战自保,尾随金军而不战,卢象升虽欲死战,苦无兵可用,最终寡不敌众,战死于顺德府巨鹿县贾庄。
第三次是松锦大战,洪承畴为蓟辽督师,援救锦州。在后金第四次入塞之后,明军丧失了两万精锐的天雄兵,敌我力量的天平出现微小倾斜,更关键的是,八旗军不可战胜已经在明军中传为神话。洪承畴注重敌我对战的诸多条件,并不与后金兵正面速战速决,而是稳步前进,步步为营,逐步消耗敌军,使其伤亡过多而退,即便敌军不退,也可坚持到最后,趁其疲惫,一举袭歼。但皇帝显然没有耐心,因为财政耗不起,催洪承畴加紧援救锦州。洪承畴加速援救的最终结局,是粮道被截,十三万明军全线溃败,被歼灭五万余人,连自己本人也被后金俘获,导致了敌我力量天平的严重倾斜,并且送给了后金一个重要的帅才,使后金如虎添翼。
第四次是孙传庭重新巡抚陕西,并督师七省。孙传庭的才能不下于洪承畴,甚至具有入阁拜相的资格。凭他的权力,又在陕西实行的一系列新政,如果皇帝能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孙传庭未必不能力挽狂澜,中兴大明。但是孙传庭的性格是很直的,经常跟皇帝顶牛,朱由检很生气,于是就很不信任孙传庭,此前已将他关入大牢,是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才不得不起用他的。而上任之后,朱由检更是疑心加上急躁一起泼向孙传庭。在保甲屯田练兵刚刚开始,皇帝就催促孙传庭出河南迎战李自成,孙传庭虽然喜欢跟皇帝顶牛,却往往拗不过皇帝(没办法,皇帝呀),结果三战三败,孙传庭阵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