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9节作者:
寒山憶雪 总而言之,到了明末,所谓的正规军,已经退化到连民兵都不如的一个庞大的集团,流氓化思想泛滥,除了上阵杀敌不敢干,什么事都敢干,完全成了整个国家的累赘和毒瘤。
所以打仗是不能靠这些军队的,只能像几位名将一样,招募新兵,这也是明末军制的变革,卫所制基本形同虚设,募兵制发展起来。但是募兵制成本很高,给这些招募的士兵的军饷,要高出卫所军好几倍,这无疑给入不敷出的国库带来了更大的麻烦,给财政危机来了个雪上加霜。
总结以上几点,党争造成了政治的内耗,土地兼并和税收僵化导致了财政的危机,而兵藉制下的卫所制致使军队普遍流氓化,明朝军事实力急剧下降,无力应对外敌。而这一切的成因,都是历史的规律,也就是常说的必然性。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又无法判别,明朝的灭亡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呢?
也许套用崇祯皇帝朱由检的那句话,气数尽了,积弊难返了。
至于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我用自己的一句话总结:明末的时局固然很艰难,但是环境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切事在人为,不作为则明必亡,有作为则明可以避免灭亡。
日期:2013-03-01 18:15:10
========更新========
第二章 盲目无知的弘光朝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皇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次日,李自成占领北京城,崇祯朝的历史就此结束,但我们可以说明朝亡了吗。
没有,因为在一个多月后,在明朝最初的首都南京,将重新诞生一个政权,拥有江南半壁,将继续支持着明朝延续下去,史称南明,南明的第一个朝廷,便是弘光朝廷。
日期:2013-03-01 19:06:02
========更新========
【大顺朝的胜败之间】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部分明朝旧臣投降了大顺政权,而李自成也颁发檄文,传令江北各地,短短一个月之内,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纷纷归降,大顺军迅速接管了明帝国的整个黄河流域。
此后的大顺政权,应该考虑的是稳定北方局势,保存实力,以进取江南半壁和防御辽东。这时候,张献忠尚在进军四川的途中,对顺军无法造成威胁。江南虽有明廷旧臣支撑局面,但毕竟没有余兵可用,对大顺也构成不了威胁。具有威胁的,是辽东的后金政权和山海关的明朝精锐部队关宁铁骑。
但是顺军在北京地区的军队,显然过于单薄。顺军有正规军三十万左右,在北伐以后,一路招降的山西明军又达十余万,总计约有四十余万可以投入战争的军队。但是,真正在北京地区的,不过十万人上下,投降的明军留驻山西不说,汉中、陕北、襄阳、洛阳等军事要地,就留驻了二十余万军队。
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有五万余人,战斗力与攻克北京的顺军精锐部队不相上下。关外的满清八旗军,则有军队十三万以上,综合力量则要比京畿地区的十万顺军高出许多。如果吴三桂投降了李自成,则李自成在幽燕地区所拥有的军队,可以达到十五万,便可以与后金兵实力相持,一较高下。
但是吴三桂最终没有降顺,而是降清。关于吴三桂为何降清的各种观点层出不穷,个人认为,李自成实行的“追赃助饷”政策使得大顺政权与前明官僚士绅阶层的矛盾到达最大化,吴三桂处在夹缝之中,最终因为其父被囚这一导火索而降清。
吴三桂降清使得清顺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产生了极大的倾斜,清军兵力增加到十七、八万,李自成仍然只有十余万。数字上的不平衡,在加上顺军单兵作战能力的劣势,李自成显然未战已处于败地了。
日期:2013-03-01 19:10:15
========更新========
大顺军显然没有充分认识到后金的威胁。四月中旬,大顺军与后金兵几乎同时奔山海关,北京距山海关更近,但却用了与后金几乎相同的时间,才到达山海关外。四月二十三,大顺军首先发起进攻,攻打山海关,吴三桂力战而不能支,次日,待双方筋疲力尽之时,后金兵趁机杀出,坐收渔翁之利,李自成大败,退回北京。
清军继续西进南下,并派多铎、阿济格、吴三桂领兵追击李自成。四月二十九,李自成焚毁故宫三大殿,撤出北京。由于在山海关战役中,十万大顺军遭到重创,实力损失殆尽,在清军西追的过程中,几乎无力抵抗。五月八日,清军追兵抵达庆都(今河北望都),李自成安排部将蕲侯谷英阻截,但作战失利,谷英及顺军阻截部队全部阵亡。不久,清军又攻下河北重镇真定,顺军在河北已经无险可守,只得悉数从井邢固关撤入山西。
李自成撤入山西后,在山西停留了不到一个月,安排山西的战略部署,借助山河表里的山西地势来阻挡清军的步伐。但他既没有亲自留镇太原,也没有安排嫡系上将统一事权经营山西,而是将山西分割成多个防区,分别安排将领镇守。如大将马重禧镇守太行固关、制将军张天琳镇守大同、大将刘忠镇守晋东南潞安府(今长治,古上党)、绵侯袁宗第镇守晋西南平阳府(今临汾),前明降将唐通镇守晋西北、河南总兵陈永福镇守省会太原。
总的看来,留守山西的将领众多,兵力颇为雄厚,李自成还着重强调各地驻守将领以坚壁清野之计御敌。看来李自成对山西不可谓不重视,毕竟面对燕京政权,山西才是关中的屏障。
然而李自成的战略眼光没有问题,战略布局却出现了问题。正因为防守山西的将领很多,而且相互之间没有统属关系,导致了山西各个防区各自为战,无法统一应对清军的进犯,无疑又陷入了将被清军各个击破的危险境地,而不久,这种危境将演变成现实。
多尔衮在五月初二率军进入北京城,幽燕之地,尽归后金,朱元璋、徐达君臣苦心收复的幽云十六州之地再次沦丧与胡虏。
就在多尔衮进入北京前一天的五月初一,福王朱由崧也进入了南京。
日期:2013-03-01 22:59:11
========更新========
【门户之见】
北京失守、皇帝殉国的消息在三月二十九传到淮安,淮扬巡抚[1]路振飞当日以塘报通知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塘报尚未到达的四月初一,史可法还并不知道北京的情形,在南京发檄文招募军队北上勤王,直到初七,渡江北上,才得到北京失守的消息。
现实的情况已经这样了,南京方面开始商讨拥立新君的事宜。皇帝殉国前,嘱咐太子朱慈烺、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四皇子永王朱慈炤逃往南京。但他们最终没能逃出北京,转而落入李自成手中,李自成撤离北京后,太子朱慈烺为清军所得,后被处死,定王永王下落不明,六十多年后,永王朱慈炤在山东济宁为清廷所获,满清皇帝玄烨将其处死。
这样一来,先帝朱由检的皇子们下落不明,熹宗皇帝又绝后,皇帝的人选,就只能在藩王中挑了。
神宗皇帝朱翊钧生有八个儿子,其中次子、四子、八子三个皇子夭折。长子是光宗皇帝朱常洛,其子为熹宗皇帝朱由校与毅宗皇帝朱由检。三子是福王朱常洵,就封洛阳,崇祯十五年,李自成攻克洛阳,朱常洵被起义军所杀,其子朱由崧逃往淮安,承袭福王爵位。五子是瑞王朱常浩,就封汉中,农民军袭扰汉中时,瑞王逃往重庆,为张献忠所杀。六子是惠王朱常润,就封荆州,张献忠军至湖广时,惠王逃往广西。七子是桂王朱常瀛,就封衡州,张献忠进军湖广时,逃往广西梧州。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